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巴黎专电 法国总统希拉克四月上旬对黎巴嫩和埃及进行了正式访问。希拉克的这一外交行动是法国政府谋求重返中东、进而推动欧洲和地中海各国结盟的重大举措。 中东地区历来受到法国的特别关注。戴高乐将军执政时期曾主张,“法国要制定自己的阿拉伯战略,因为法国同这个地区的一些国家有着特殊的联系,法国在这个地区有特殊的利益。黎巴嫩在一次大战后曾是法国的委任统治地,1943年独立后,黎巴嫩同法国依然在语言文化、经贸交流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法国始终把这个国家视为法国重返中东、扩大其影响的“关键一环”。目前,黎巴嫩的和平进程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一方面以色列依然占领着黎南部地区的部分领土、另一方面叙利亚的三万多军队驻扎在黎境内。黎当局担心,以、叙之间的和平谈判中可能会拿黎的主权和领土来作交易,因此十分需要一个象法国这样的大国介入。对于法国来说,这也正是法国重新回到黎巴嫩、恢复其影响和作用的极好机会。希拉克正是这样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巴以之间发生严重流血事件之后,中东和平进程面临夭折的危险。在国际社会为打破僵局、恢复巴以和谈的努力中,欧洲联盟在法国积极倡导下采取的行动格外引人注目。一切迹象表明,欧盟正设法在中东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法国则准备通过这种外交努力达到“重返中东”、同美国分庭抗礼的目的。 9月底,以色列军队同巴勒斯坦人连续发生3天流血冲突,使中东和平进程受到致命的打击,恢复对话、挽救来之不易的和平进程成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美国总统克林顿出于国内竞选形势的需要,匆忙撮合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相似文献   

3.
最近,苏联围绕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问题,积极在阿拉伯世界开展外交活动,引起美国的关注。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九月中旬在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会晤后声明,美国将继续拒绝苏联参加中东和平会议,除非苏联同以色列复交并放松对苏联犹太人离境的限制。 苏联加紧在阿拉伯世界活动,目的是同美国争地位,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似乎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从一直在为谋求解决阿拉伯、以色列矛盾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中东局势因美国扬言要对伊拉克动武而再度陷入空前紧张状态。在伊拉克有着重大经济利益的俄罗斯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对此都迅速作出反应:美国不能一家说了算,不能无视别国的利益搞单边行动。意思是说,中东的资源不能由美国一家独霸。由此引出了法国同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特别是在“倒萨”问题上,立场尖锐对立,这已是世人皆知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丁文 《瞭望》1988,(13)
开罗专电 为了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自今年1月9日至2月6日两次共走访了17个国家,并以书信和电话的方式同一些国家领导人频繁联系,协调立场。因此,外交和新闻界把埃及说成是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和支持美国和平计划最积极的阿拉伯国家。 1月上、中旬,穆巴拉克访问了8个海湾和阿拉伯国家,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中东形势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6.
7月30日,也就是黎以冲突进入第19天的日子,有两件事引发全球媒体的空前关注:一是加纳村事件,二是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拒见美国国务卿赖斯,让希望推行美国新中东计划的国务卿赖斯吃了个闭门羹。赖斯遭拒,清楚表明黎巴嫩人对美国及其新中东计划的失望和愤怒。事实上,自7月12日黎以冲突爆发以来,尽管黎巴嫩平民伤亡严重,大量基础设施顷刻变成废墟,布什政府却一直纵容以色列,并一再阻止国际社会致力于“立即停火”的努力。作为主管美国外交的赖斯还在7月22日公开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声称这是“一个新中东诞生前的阵痛”。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五月十日到十三日访问中东,分别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侯赛因等,主要就目前中东出现的探索和谈的新势头以及美国如何在这一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的问题举行了会谈。这是舒尔茨从一九八三年以来第一次涉足中东地区。在这之前,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墨菲曾在中东七国之间往返穿梭达半月之久,进行了试探摸底。美国这种频繁的外交活动表明,  相似文献   

8.
开罗专电 一九八六年,美国同苏联在中东的争夺有增无已。美国要继续保持住已占有的上风,而苏联则改变了过去的僵化的外交,转而采取灵活策略,力图摆脱被动局面。 美国的主要做法是:以反对恐怖主义为由打击苏联支持的利比亚和叙利亚等激进国家,同时拉住埃及、约旦、摩洛哥温和派国家,鼓励他们同以色列发展关系,保持美国垄断中东和平进程的地位,排斥苏联;在海湾地区采取两面手法,在明处支持阿拉伯国家对付伊朗扩大战争的威胁,暗中与伊朗来往,提供武器,企图寻找可以同美合作  相似文献   

9.
开罗专电 最近,中东舞台上突然发生了一连串戏剧性的变化,其高潮是美国政府于12月14日宣布同意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进行直接的和实质性的对话。两天后,双方在巴解总部所在地——突尼斯举行了首轮正式会谈,从而打破了13年来美国一直拒绝同巴解直接接触的僵持局面,给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了新的转机。 美国的决定和美巴对话立即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苏联也赞扬美国此举是对中东和平的贡献。埃及认为里根总统的决定将会改善美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加强巴解温和派的地位,并希望这是美国理  相似文献   

10.
开罗专电 今年4月第一周,可谓是中东和平进程的谈判周。在这一周内,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以色列总理沙米尔相继去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以巴勒斯坦问题为中心的会谈。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务卿赖斯1月中旬对中东地区进行了今年的第一轮闪电访问。短短四天时间里,赖斯先后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并在科威特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以及埃及和约旦八国外长举行了联席会议。赖斯的此次中东之行恰在美国公布对伊拉克政策调整几天之后,因此颇令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理查德·艾伦在强调中东的重要性时说:“对于美国的利益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地区比中东更重要。” 这话在一定意义上讲不无道理。但是美国政府在中东推行的政策是否同中东对美国的重要性相适应,却是另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开罗专电第9轮阿以和谈经过3个星期激烈的讨价还价在华盛顿结束。这次会谈是在搁浅、延宕4个多月后进行的,也是作为中东和平进程两个发起国之一的美国今年新政府更迭后的第一次。尽管阿以双方认真地讨论了中东和平进程中诸如领土、安全、巴勒斯坦等实质性问题,但未实现预期结果。双方同意继续谈判。  相似文献   

14.
万光 《瞭望》1984,(42)
中东地处世界交叉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拥有被称为“世界血液”的丰富石油资源,又是世界上商品和武器的一大销售市场。因此,中东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焦点之一。从五十年代以来,它们之间的争斗已连续经历了好几个回合。最近一个时期,两个超级大国又在中东进行着新的较量。新回合中的双方动向今年以来,苏联利用美国在黎巴嫩和中东的失败以及美国忙于国内大选,在中东开展了攻势。苏联与不同倾向的国家和力量广泛接触,巩固原有的阵地,谋求重返过去失去的阵地,进而开辟新的阵  相似文献   

15.
开罗专电 舒尔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是他今年第四次在中东穿梭。很多人纳闷:舒尔茨明知不会取得突破,为何偏要四访中东?何况这位美国国务卿并非闲人。 同两个月前舒尔茨三访中东时相比,阿拉伯—以色列冲突各方的立场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谁也不让步。舒尔茨方案内容,有关各方都知道,它们的立场美国也知道。西岸和加沙巴勒斯坦人民起义斗争之火,燃烧了整整6个月,炽烈如故。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重要领导人阿布·杰哈德遭以色列特务暗杀,双方对抗进一步激化。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告诫舒尔茨:此行必败。舒尔茨自己也说:此行不会有突破。 那么,如何解释舒尔茨明知不果,偏要四访中东这种“热情”呢?  相似文献   

16.
巴勒斯坦同以色列新政府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月15日达成了希伯伦协议,使停滞了大半年的中东和谈迈出了一步。这个来之不易的协议带有承前启后的性质;基本上了结了第二阶段谈判中的最后一个难题,为拟议中的第三阶段谈判即最后地位谈判移开了一个障碍。但是由于内塔尼亚胡的以“三不”为基点的强硬政策迄今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调整的任何迹象,所以希伯伦协议并不意味着巴以的后续谈判以及叙以、黎以谈判会有转机,整体中东和平前景仍然暗淡不明。  相似文献   

17.
阿富汗战争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同时,美国还推动以巴和谈,制订了中东“路线图”计划,并和联合国、欧盟和俄罗斯一道共同实施该计划。美国的设想是以巴以问题和伊拉克问题为中心,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来带动美国中东政策的落实,从而在中东地区做出有利于美国的长远战略安排。虽然目前美国已经完成了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但整个中东地区局势并未按照美国的设想发展,美国的中东政策仍然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吴晋 《瞭望》1982,(12)
在苏联国际处境困难的情况下,里根政府外交的基本方针是:重振美国实力,趁机加强同苏联的争夺。这反映出美苏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剧烈展开,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然而,华盛顿回顾这一年在国际关系中的得失,就会发现它的处境不见得比对手好多少。 美国外交今年在两个地区花费的精力最多:一是拉丁美洲,二是中东。但是,两场战火使它原形毕露,失掉人心。 在拉美,美国原来打算同拉美国家修好,拉这些国家一起孤立古巴、遏制苏联向西半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克林顿5月中旬致信叙利亚总统阿萨德,重申美国的立场:美国认为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克林顿表示,美国作为中东和会的倡议国之一,决心发挥有效的“全面伙伴”作用,继续努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为此,克林顿在不到一个月内两次派遣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到中东地区进行穿梭访问。这些表明,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的最后协议后,美国把缩小叙以分歧作为其外交的重点。但是,叙以之间的立场目前还相去甚远。 以色列总理拉宾通过克里斯托弗向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提出了一揽子和平方案,以期解决戈兰高地问题。按照拉宾的方案,以色列将用5至8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撤出1967年占领的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从撤军的第一阶段开始,以叙两国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双方互设大使馆,开放边界,建立经济联系,双方边界建立非军事区,并在非军事区内驻扎美国军队,安装预警系统,以便保障两国边界安全。  相似文献   

20.
法美展开新一轮较量●本刊特约记者沈孝泉巴黎专电新闻界曾把1996年称为“法美磨擦年”,因为在这一年中法国同美国的矛盾明显加剧,在有关中东和平进程、对伊拉克的解禁、美国国会通过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对伊朗的制裁、非洲的“势力范围”以及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