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2008年间,日本先后产生了10位首相,堪称"一年一相".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国际环境的演变和日本国内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其深层原因是日本在"转型的困惑"时期表现出来的舆论在改革与稳定之间不断摇摆的政治钟摆现象.麻生太郎内阁是这个政治钟摆的最新产物,其政治前景取决于即将到来的众议院大选.而这场大选的结局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1993~2008年间,日本先后产生了10位首相,堪称一年一相。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国际环境的演变和日本国内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其深层原因是日本在转型的困惑时期表现出来的舆论在改革与稳定之间不断摇摆的政治钟摆现象。麻生太郎内阁是这个政治钟摆的最新产物,其政治前景取决于即将到来的众议院大选。而这场大选的结局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读家     
《新民周刊》2012,(47):14-17
环球热点A日本诸政党混战12月16日,日本将进行众议院大选。根据日本选举制度,众议院大选被称为是日本的总选举,获得超过半数席位的政党或执政联盟就可以组阁,党首自然就是首相。截至12月3日,已有12个政党角逐众议院席位,这是现行选举制度1996年实行以来,参选政党最多的众院选举。无论是否有能力向执政党地位发起冲击,各党...  相似文献   

4.
彼特 《新民周刊》2012,(42):26-27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一直就是富人玩的乏味的民主游戏,今年的选举也不例外,甚至相较之前更加乏味。对于旁观的中国人而言,今年的美国大选,还多了一层"憎恨"的味道。曾几何时,让美国人激发起理想主义情怀的奥巴马执政四年,不仅没带来更多"hope",也没带来更多"job",更糟的是,他因强推"劫富济贫"政策而遭共和党人忌恨,更...  相似文献   

5.
读家     
《新民周刊》2012,(45):18-21
环球热点A日本政坛再洗牌日本众议院在11月16日的全体会议上被解散。政府随后在内阁临时会议上敲定"12月4日公示,16日投开票"的众议院选举日程。在此次大选中,执政3年有余的民主党政府将接受民众审判。同时,大阪市长桥下彻的"日本维新会"、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太阳党等政坛"第三极"势力将参与民主党和自民党两大政  相似文献   

6.
刘迪 《新民周刊》2012,(16):24-24
日本全国上下都试图温故以知新,找到通往"下一个社会"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随之而来的是长达20年的经济停滞,GDP长期徘徊不前。对于"失去的20年",日本各界时有探讨,但笔者认为,导致日本停滞的最大的根源在于整个社会的保守心态,日本不愿打破"坛坛罐罐"。回顾历史,引导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大革...  相似文献   

7.
同样是执政联盟失去2/3多数国会议席的优势,但2008年3月8日大选后,马来西亚却没有像1969年大选那样爆发种族暴力冲突.本文以比较的视野,在回顾1969年"513事件"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308政治海啸"后马来西亚维持局势稳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原因."308政治海啸"后马来西亚朝野斗争非常激烈,政治发展充满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吴海 《新民周刊》2012,(1):40-41
野田佳彦头顶一个特殊的光环,坚决主张日本走"富国强兵"的路线。因种种原因访华计划数度推迟后,在临近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日前,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终于在2011年12月25日开启了上任来的首次访华之旅,也由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身份制度,贵族制度也随之消失。但封建时代的许多旧俗仍然不可避免地残存下来,并在现代日本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小视的影响。其中,“世袭议员”现象就是最为典型的政治文化遗产,折射出日本政治中某些传统的潜规则。日本政坛长期以来存在的“家族世袭”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对过去几十年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世袭”现象也使日本政坛的关系过于复杂化,权钱交易丑闻时有发生,增加了政治和经济改革的难度。日本大选使得民主党和自民党在这一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世袭议员”制度的政治传统面临着改革的压力,然而日本民族文化深远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忽视。关注2009年日本大选背景下日本有关“世袭议员”现象的争论,从制度成因变化的角度分析日本政治的传统与变革之争,并尝试对“世袭议员”现象的前景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0.
当时由于日本限制对韩出口,韩国经济深受打击,随后韩国政府力促材料、零部件和设备产业竞争力强化对策,其结果是如今韩国国内已可充分进行自主供应,日本对韩出口限制成为了韩国搞活相关产业的"疫苗"。上个世纪韩国曾是日本的殖民地,被后者吞并了36年。战后几十年,这两个东亚世仇国家在多个领域一直明争暗斗。但在经济上,韩国却一直以日本为师,可以说是"学习日本、模仿日本、赶超日本"。90年代后,日本经济进入停滞时代,经历了"失去的20年",韩国趁势直追,30年后,韩国得到了下面一张挺拿得出手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在美军占领和冷战的背景下,日本形成了对美国的"依附外交",但是,从一开始日本就没有放弃"自主外交"的努力.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日本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日本"自主外交"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冷战后日本"自主外交"的发展对日本开展亚洲外交和参与东亚合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民周刊》2012,(45):97-97
组阁一年两个月之后,支持率低下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野田佳组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  相似文献   

13.
1945年美军占领日本,解除了日本军队的武装。但是,经过短时间的酝酿和准备,1954年,日本的军事力量又以"自卫队"的名义出现。经过近60年的发展,日本的事力量已经从当前的一支仅有7.5万人的警察预备队发展到今天拥有25万人并装备着世界最先进武器的陆海空自卫队,其军事实力正逐渐超出"自卫"的需要。日本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军事强国。  相似文献   

14.
刘迪 《新民周刊》2012,(48):21-21
如果日本政府有诚意有决心与中国相处,不论任何问题,对于两国来说,都不是不能克服的障碍。2012年,对日本来说是迷惘的一年。去年3·11大地震后,日本面临一个选择,即"复原"还是"复兴"。现在看来,无论哪方面都没做好。没做好的原因,在于政治。美国一位著名政治学者说过,"政治就是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日本现在的政治框架,是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确立的,整个价值分配倾向老年人。但是,目前日本老龄化速度加快,截至今年9月,65岁以上老人突破3000万。  相似文献   

15.
蒲琳 《新民周刊》2012,(10):45-46
遭受过两次核伤害的日本人,在地震一周年之际,把这个国家彻底推向了"脱核"的十字路口。日语中的"绊(Kizuna)",寓意为"纽带、联系"。日前,这一承载着一年来日本人精神共鸣的汉字被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评选为最能代表2011年日本世态民情的"年度汉字"。  相似文献   

16.
改宪是冷战后日本政治演变历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执政的自民党在建党50周年之际提出改宪草案,表明其执政路线已经彻底由"经济中心主义"转为"政治中心主义".最大在野党民主党也以积极的竞争姿态提出"宪法建言".在保守势力的共同推动下,日本国会在"实质性"改宪进程中迈出了新步伐.上述种种改宪政治动向,对日本国民的宪法意识及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走向均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日本能否实现改宪目标的前景预期仍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7.
刘迪 《新民周刊》2012,(42):24-24
今天日本经济界,已认识到中日关系恶化的危害。某日本经济杂志报道称,最近居留上海的日企驻在人员每逢聚会,最大的话题就是"今后怎么办",他们的谈话中不乏对石原挑衅中国的批评。该杂志报道说,中国"反日游行"后,其中一些企业开始考虑缩小投资规模甚至撤资。不久前,不少日本媒体鼓吹"撤出中国",但企业的真实想法到底如何?日本读者...  相似文献   

18.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5,19(2):65-89
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在对2004年大选的形势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布什和共和党获胜的原因、大选结果对美国政局及政党和选举政治的影响,以及布什第二任期内政外交政策走向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2004年大选是布什和共和党取得全面胜利的一次选举。受九一一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此次总统选举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全国政治议题和选举议题发生重大变化、道德价值观成为决定大选胜负的关键等。共和党获得全面选举胜利从根本上来说,是“新政联盟”解体以来美选举政治长期变化的结果,也是美国社会日趋保守化的反映。2004年选举结果的意义在于:它预示着保守主义继续得势将是今后四年美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向,再次巩固了共和党在总统和国会选举中的多数地位,强化了总统职位的权势和影响力,加剧了国会内两党的斗争。但这是否是一次“关键性选举”,仍要看两年后的中期选举,特别是2008年大选共和党是否继续维持一党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参众两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战后,由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占领当局直接主导了日本的非法西斯化改革,日本的对外政策也被纳入美国的东亚地缘战略框架内。正因如此,战后日本的"国家正常化"进程与美国的亚洲地缘战略密切联系在一起。冷战时期,日本充当美国在亚洲的"冷战"哨兵,日本在"旧金山体制"下获得"独立"和国际空间。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日本乘机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展自主权。尤其进入21世纪,日本通过参与美国的"反恐"战争,实现了海外派兵。近年来美国实施战略东移和"亚太再平衡",日本借机加快修宪活动和军事"解禁",加速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外国留学生是日本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对象群体,服务于日本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上世纪80年代之前,作为对传统外交方式的修正,日本通过教育援助和文化交流等方式招收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以树立本国的正面形象。80年代之后,日本先后实施了"10万留学生计划"和"30万留学生计划",这两个计划分别服务于日本国家形象的构建,前者突出日本为国际作知识贡献,后者试图构建日本作为"亚洲门户"、"亚洲知识中心"的国家形象。日本的公共外交措施涵盖了留学生入学前、在校期间和归国后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