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邵乐韵 《新民周刊》2012,(32):66-69
因刊登一篇讨论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文章,以严谨闻名的科学期刊《自然》显然遭遇了麻烦。文中被认为暗示叶诗文有服用兴奋剂嫌疑的表述,遭到中国科学家的炮轰,风波以《自然》道歉结束。这份老牌权威科学杂志,为它的不够严谨埋了单。中国16岁游泳小将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连摘两金的优异表现,引来羡慕嫉妒恨。比赛刚结束,西方媒体就提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国相继爆发大规模的左右翼社会运动,这种现象在美国社会运动史上十分罕见。从国内层面看,"占领华尔街"运动与茶党运动相继发轫于美国,主要是由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给美国社会酿成的恶果、2007年底开始的金融危机、政治极化等因素所致;从国际层面看,近几年社会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涨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继茶党运动之后发生的助推器。比较而言,茶党运动比"占领华尔街"运动更强势,这不仅延续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左右翼社会运动力量对比的特点,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局面也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3.
反全球化运动:新社会运动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颖 《欧洲研究》2005,23(2):58-72
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社会掀起的反全球化运动与60年代末兴起的新社会运动颇为相似。本文从社会运动和新社会运动的含义与特征入手,在对新社会运动的几种主要理论即现代化矛盾理论、后物质主义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机会结构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当今国际社会中反全球化运动的议题、主体、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以及政治机会结构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影响。反全球化运动是新社会运动在新的国际背景下的一种体现,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新社会运动理论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东亚国家的学生运动主要有民主学生运动、爱国学生运动和维护自身权益的学生运动三种类型。大学生群体人数增多、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合法参与渠道的缺乏和中产阶级政治作为的不足,是导致发展中国家民主学生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东亚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学生团体成为先进政治力量,学生运动在社会政治变革中起到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对日本和平运动的相关报道为中心,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对日本和平运动从积极声援到实际支援,经文革前期批判日共宫本显治集团所领导的和平运动,支持日本人民的反美斗争,以及中日复交后近十年对日本和平运动的漠视,再到重新关注和研究日本和平运动的发展演变历程,总结了各个阶段中国人的日本和平运动观的特点,分析了目前日本和平运动未能引起中国人共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东亚国家的学生运动主要有"民主学生运"、"爱国学生运动"和"维护自身权益的学生运动"三种类型.大学生群体人数增多、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合法参与渠道的缺乏和中产阶级政治作为的不足,是导致发展中国家民主学生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东亚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学生团体成为先进政治力量,学生运动在社会政治变革中起到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韩国的新村运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0年开始的韩国新村运动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农村扩散到城镇,从政府主导转变为民间主导,从解决农村问题演变为实现国家现代化。30多年来,新村运动通过一系列改造和发展项目以及启蒙教育,取得了物质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取得了精神激励方面的成效。新村运动的实质是各地区居民依靠自主努力和相互合作,改善居住地环境,发展地区经济的开发运动和现代化建设运动,更是一场改变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唤醒国民精神的意识改革运动和社会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8.
2009年兴起的茶党运动是美国历史上最强劲的右翼平民主义运动之一,它具有其他平民主义运动所共有的反精英的特征。这次运动可以被视为美国逐渐衰落的中产阶级对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政府权力不断扩大的趋势的强烈反应,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是这一运动兴起的直接契机。平民主义运动在美国的周期性爆发也凸显了代议制民主对某些社会成员的代表性不足的固有缺陷。美国社会和政治制度对历史上的平民主义运动有良好的控制和吸纳作用,所以茶党运动不会对既有体制产生重大冲击,但美国当前的社会情况有可能使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舒全智 《东南亚研究》2023,(1):1-22+154
二战结束后的五年(1945—1949)是老挝反殖民运动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老挝反殖民运动经历了伊沙拉运动和巴特寮革命两个阶段。前者主导了早期的抗法斗争,但因内外交困而最终失败;后者在伊沙拉运动末期兴起,开启了反殖民运动的新模式。老挝反殖民运动从伊沙拉运动到巴特寮革命的转折反映了地区局势的冷战化趋势,塑造了战后老挝政治的框架。本文依托法国殖民档案、印支共文件和越南官方史料,试图厘清老挝反殖民运动的兴衰转型,进而揭示困扰战后老挝政治的根源,窥探东南亚冷战的源起。  相似文献   

10.
曹中屏 《当代韩国》2021,(3):110-125
1919年"三一运动"中朝鲜半岛人民群众的"独立万岁"运动与民族主义者争建临时政府的运动几乎并行发展,运动中出现的这两种潮流,严重影响着半岛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走向和发展趋势,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三一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运动的展开过程及其性质、民众呼喊"独立万岁"的流血斗争中其指导者在国内外组建"临时政府"的情景,以及统合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历史定位显示,"三一运动"体现的时代精神是:朝鲜半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男女、信仰、阶层的全民族的团结、战斗精神.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是朝鲜人民反日独立运动各派别共同奋斗的结果,标志着旧的以复辟君主制为目的的势力退出了历史舞台,民主共和思想(包括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主义、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朝鲜半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11.
美国本土主义运动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小川 《美国研究》2004,18(3):99-125
美国本土主义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场以排外思想为理论根基 ,以反对天主教、犹太教、亚洲和拉丁美洲移民为主要任务 ,以一些兄弟会性质的组织为骨干 ,以维护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为主要目标的运动。这场运动断断续续存在多年 ,至今余波未尽。它从下层开始 ,逐渐波及到上层 ,是美国社会政治运动中的重要事件 ,也对美国政府政策的制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美国本土主义运动与移民问题紧密相连 ,与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息息相关 ,同时还与美国白人种族主义、美国民族主义、美国主流宗教等问题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2.
夏维勇 《当代亚太》2005,35(12):45-51
在越南战争期间出现的反战运动"越平联"是战后日本市民运动承前启后的重要过渡形态.在总结了日本战后和平运动的经验教训后,"越平联"的活动家们认识到只有建立在市民理论基础之上的反战运动才能满足"和平"目标与实现和平的手段之间的内在统一."越平联"运动对市民个人责任和"市民的不服从"的强调为其参加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挑战既成体制,反思自己的"驯化"传统,并发展出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1.和平运动的展开过程过去50多年以来,韩半岛一直处于南北分裂的停战状态。现在依然如此。但是,实际上,在冷战时代却没有过旨在消除分裂状态、实现和平的集体思想实践的韩半岛和平运动。①换句话说,韩半岛和平运动是脱冷战时代的新的发明。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所谓的统一运动是解决韩半岛分裂局面的社会运动。统一,这一民族性价值压倒了普遍价值,即和平。②第二,有一种倾向把韩半岛和平界定为韩国内部经济政治方面民主化的下一个阶段。这是担忧韩国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社会运动势力的想法。韩国市民社会和平运动认识西欧近代的安全论、…  相似文献   

14.
解读日本的造村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造村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主要做法包括培育各具优势的产业基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品的生产流通,开展多元化的农民教育,创设合理的融资制度,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造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效,主要表现在基本消灭了城乡差别,增加了农民收入,刺激了农村多元化的消费,运动的内容由农业扩展到整个生活层面,运动的地域也由农村延伸到城市。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研究》2021,(1):25-42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20世纪的世界革命运动。共产国际承担了世界革命的组织和指导功能。从共产国际二大开始,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将世界革命的战略重心转向东方国家,重点在东亚地区的中国(及外蒙古)、朝鲜、日本、印度支那组建共产党,开展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共产国际东方战略的制定及东方革命的展开,促进了东方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确立了苏联对这些国家共产党和革命运动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抵制日货运动是萦绕于20世纪前期中日两国间长达三十余年的重要现象,但相应的研究尚存很大空缺,尤其是针对其经济效力的研究更为数寥寥。在中日两国学界针对抵制日货运动经济效力的研究中常见"一高一低"现象,即"高度评价"与"贬低评价"。"一高一低"两种声音均是基于短期或单次运动之经济效果而做出的评价,未能反映前后延续长达三十余年的抵制日货运动经济效力的整体面貌。以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日本对华贸易的整体进程为参照,旨在以日本对华贸易特别是对华输出为例探讨抵制日货运动经济效力的实像。研究表明,抵制日货运动的经济效力在短期与长期上呈现"一大一小"的现象,以及在不同商品上存在"或有或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Talmy~①所建构的运动事件框架理论和Slobin~②提出的语言-思维关系假说出发,采用中法本族语者口述的"青蛙故事",对其产出的运动事件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参照Slobin前期研究结果,主要在运动动词使用、背景成分描述、特定情节分段叙述和运动背景描写四个方面进行汉法对比,兼顾量化研究及质性研究,力求探寻汉法运动事件口语表达中两门语言特有的表达模式,揭示汉语和法语的语言类型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非暴力群众运动的根源和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自勇 《当代亚太》2006,27(8):48-54
2006年的菲律宾政治危机的根源,在于其民主的狭窄基础。对于菲律宾而言,如何超越“精英民主”,已成为非常现实的学术和政治问题。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推动了菲律宾民主制度恢复和发展的人民力量运动,而今同样需要重新思考其性质和作用。从实际结果看,人民力量运动并非人民的意志和政治影响力的体现,而是精英之间的派系斗争,参加运动的群众只是精英们掌握的工具,因此,人民力量运动并不能够使菲律宾走出当前所面临的社会政治困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韩国学者对新农村运动的众多类研究,试图指出韩国新村运动是顺应西方“发展”话语的产物。而这套在西方形成的话语体系,在韩国的新村运动中落实,实际上经过了两次“本土化”的过程。第一次是总统朴正熙采取了拉平城乡差距的发展方略;但这个策略欲图实现的目的,却在韩国传统乡村的社会结构中加以实施的时候遭到了扭曲。因此,韩国新村运动也是“发展”本身无法完全自上而上取得成功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Talmy(1985,1991,2000)29提出的运动事件词汇化类型学(lexicalization typology of motion events)为理论基础,以Slobin(1996)30的语言对比研究为参照,探讨汉法运动事件书面语表达的类型学特点。本研究选择汉语和法语各5部近现代小说随机抽取语料,主要对其运动事件表达片段在运动动词使用和背景成分描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书面语特性,特别针对语料中方式概念成分替换表达方法和运动事件片段汉法互译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作者前期研究中汉法运动事件口语表达31所呈现的特点,深入剖析两门语言的类型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