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地震、海啸、核安全问题接连发生,日本正在经历史上罕见的“大创伤”。强震、海啸、核危机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冲击明显大于阪神地震。日本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与阪神地震时的财政环境明显不同,地震提高了日本政府的违约风险和隐含的主权债务风险。但对世界经济整体而言,日本大地震不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虽然全球股市企稳回升,但“核阴云”笼罩亚太、大宗商品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加之受利比亚战争及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外围因素影响,日本大地震使全球金融市场未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灾后重建对中国出口及产业发展带来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级别的9·1级地震,随之引发了大海啸,对东日本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夺走了近3万人的生命。更为麻烦的是,这次大地震和大海啸还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这一次生灾害带来的恶劣影响甚至超过地震和海啸带来的灾难。总体来看,如果核泄漏能够得以控制,对日本经济的短期影...  相似文献   

3.
周洁 《新民周刊》2020,(9):88-89
事实上,直到今天,福岛核事故原因调查仍未结束。9年前的这个季节,日本东太平洋海域并不宁静。3月11日,里氏9.0级的"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祸不单行,此次地震更大的影响,是导致东京电力公司下属的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4号机组不同程度受损。  相似文献   

4.
刘迪 《新民周刊》2012,(8):23-23
不少日本学者都担心日本因国际经济地位下降可能被中国小看。"3·11"东日本大地震已近一年,正如很多专家预测的那样,日本地震灾后恢复非常迅速。这种能力归功于现场人员的优秀工作。尽管如此,对于如何处理核泄漏这一重大问题,日本政府却迟迟拿不出好的决断。对此日本学者感叹:虽然日本现场人  相似文献   

5.
3·11东日本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给在日华侨华人造成了新的迷茫和困惑.战后日本长期以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而为人称道,而现今的日本是否还是值得留恋的宜居之地?在日华侨华人面临着新的抉择.日本《中文导报》与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尽管感到在日本生活幸福的华侨华人的比例,与地震前相比,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但分析问卷结果,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留日学生减少、新华侨华人归国人数增多的现象,日本华侨华人社会将面临成长停滞或规模萎缩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刘迪 《新民周刊》2012,(22):20-20
坂口恭平代表了日本年轻一代的思想倾向。去年"3·11"巨震核泄漏后,众多日本人遭受精神重创,坂口恭平即是其中之一。核泄事故发生后,他曾呼吁政府尽快出动自卫队,疏散福岛居民,并打电话给日本政治家,要求他们帮助处于核辐射区域的国民,但不论坂口恭平如何拼命呼吁,却没有一个政治家理睬他。与此同时,他却获知在3月15日当天,很...  相似文献   

7.
读家     
《新民周刊》2012,(9):22-25
A日本纪念大地震一周年日本即将迎来"3·11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如何纪念地震、缅怀逝者、激励民众,成为各家媒体的当前要务。日本富士电视台称,将会面向全世界征集民众自己拍摄的地震一周年当天是如何度过的影像资料,之后由著名导演雷德利·斯格特执导制作一部纪录片电影。  相似文献   

8.
近年日本高度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在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遭遇到9级震灾、海啸、核危机的冲击,严重考验了国民经济的情况下,日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又有新进展.文章在简介日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突出特点、重要举措及背景分析等问题进行探讨.当前,在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及做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2011年"3·11"地震灾后一周年之际,由上海理工大学45名学生7位教师组成的"重建家园,福岛加油"慰问访问团踏上了这块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厚厚白雪覆盖下的福岛显得有些宁静,但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得到灾难面前的福岛人民重建家园的热情和信心,以及坚强和乐观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蒲琳 《新民周刊》2012,(10):45-46
遭受过两次核伤害的日本人,在地震一周年之际,把这个国家彻底推向了"脱核"的十字路口。日语中的"绊(Kizuna)",寓意为"纽带、联系"。日前,这一承载着一年来日本人精神共鸣的汉字被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评选为最能代表2011年日本世态民情的"年度汉字"。  相似文献   

11.
日本震后企业的海外转移及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3月11日以来,日本遭遇到9级震灾、海啸、核危机的冲击,促使多家企业将工厂转移到海外。当前,海外转移已成为日本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新趋势,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源于产业政策的成功,在"失去的10年"、"失去的20年"等感叹的背后是新产业或战略产业的匮乏、产业政策的乏力。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出台了许多振兴产业的战略,2010年出台的新增长战略把握了日本产业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日本各界雄心勃勃大展宏图之际,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的三重灾难中断了产业振兴计划,震后日本能否实现产业振兴更加引人注目。文章首先分析和评价近年来日本出台的各项经济振兴计划,其次,研究大灾难对日本产业振兴的影响和提出的新问题,最后分析震后日本产业重建战略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读家     
《新民周刊》2012,(25):16-19
环球热点A日本"夫人来信"掀浪政坛6月21日,日本政坛强人、民主党前党首小泽一郎表示可能退党组建新党,一封"炸弹信件"却给本来在"闹分裂"的民主党带来了更多变数。22日,许多国会议员收到了匿名寄来的小泽夫人"亲笔信",信中充满了对小泽的批判和控诉,称其不仅搞婚外恋、有私生子,在3·11大地震引起核危机后甚至因害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北方领土"外交是日本对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9月2日,小泉"巡视"了北方四岛,日本对俄政策发生新的转变。总的来说,在今后较长一时间内,日本政府的北方领土外交不会有大突破,受领土问题的制约,日俄关系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领土问题优先同时辅以经济合作,仍将是日本今后对俄政策主轴。  相似文献   

15.
日本民族精神之剖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民族精神既不是有形的金钱财富,更不是现实的工农业资源。但是,它对国家的兴衰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日本民族具有明显同质性,但又具有独特复杂性。如果让我们沿着历史和现实的民族性的运行轨迹,进行考察,不难发现日本民族性格的一些主要特点: 1、“危机忧患”与团结奋争 长期以来,一种生存危机和前途渺茫的不安感,时常在困扰着日本人的心灵,使他们形成了一种浓重的忧患意识。之所以如此,客观上是由于日本是一个“弹丸岛国”,生存空间狭小,而且资源十分匮乏。不仅如此,日本地震频繁,火山活跃,分布广泛,经常造成巨大灾害,对经济破坏之大,死亡人数之多,为世界罕见。仅关东大地震一次就死亡10几万人。 除此之外,日本还深受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危胁。这样,使日本民族个性中溶进了一种和衷共济的忧患意识。好象随时都感到象“坐在火山口”上一样,不时在惊呼“日本在沉没”、“东京在陷落”。  相似文献   

16.
二战结束以前,受皇国史观的控制,日本史学界的主流态势是基于军国主义分子宣扬的日本的"神国"性,强调日本国家、民族形成过程的独自性,而将日本历史作为东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广阔的东亚历史视域下研究日本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者极少。二战结束后,受民主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并出于理性把握日本的历史和未来的目的,关于日本历史的发展形式,日本史学界打破以往的"独善"史观,开始较客观地阐释日本历史与古代东亚历史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古代日本国家的形成,是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国际环境影响下形成。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发生的以美国为源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在大幅度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日本银行在2010年时隔4年后再次启动了宽松货币政策,至今这一政策已经实施了5年之久,中间经历了重大的转变,由2013年3月以前的"总括性宽松政策"变为其后的"异维度量化宽松政策"。文章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背景出发,侧重于日本银行体制和决策者政策理念对政策决定的影响,分析日本货币政策发生的重大转变。具体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宽松政策的再启动与黑田日本银行实施的"异维度量化宽松政策"、日本银行决策体制与政策理念的改变对政策转变的影响和后一政策实施的效果及展望等3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8.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准备,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外务省、有关大学及国内外教育机构的协助下,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于2002年6月16日在日本15个都道府县和印度尼西亚等地举办了首次"日本留学考试",共有16,291人报名参加此次考试,其中日本国内为7,777人,海外为8,514人.2002年11月17日,举行了本年度第2次"日本留学考试",有90所国立大学、46所公立大学、185所私立大学以及2所国立短期大学、11所公立短期大学、 69所私立短期大学加盟,通过这一考试录取大学本科或大专层次的外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与蔓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世界多国出现"新冠离婚"现象。为缓解家庭压力,日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治理。论其根源,"新冠离婚"是日本向"去工业化"社会移行过程中所生成的新社会风险的暴露。在这一过程中,少子老龄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日本女性地位得以提高,这带动了家庭转型,家庭形态及"家"之意象都发生了改变。但受传统劳动和家庭观念影响,性别差异下的"工作-生活"状态仍显失衡。后疫情时代,新社会风险在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还将加剧加深。为规避风险,日本短期内的实际离婚率应不会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李海涛 《当代韩国》2014,(4):125-128
正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公元2世纪左右传人越南,公元4世纪传人韩国,公元6世纪传人日本,以中国佛教为核心,以越南佛教、韩国佛教、日本佛教为受容国,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形成了所谓的"东亚佛教文化圈"。就传播方式而言,越南、韩国、日本所导人和受容的主要是中国佛教,更准确地说,在前近代主要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汉传佛教,为此东亚佛教文化圈亦可称之为"汉传佛教文化圈";就传播内容而言,越南、韩国、日本所导人和受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