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张謇故里小镇是中南与政府深度合作的成果,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投资,而且更是对"产业+文旅"乡村振兴模式的全新探索。树绕村庄,水满陂塘,散落的白墙灰瓦庭院,游人穿梭其中。历史底蕴随处可见,又不失现代的人间烟火,这便是位于江苏南通海门的"张謇故里小镇·柳西半街"。在2022年即将到来之际,这里也有了新身份——"乡村振兴协同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放管服"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在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中正释放出巨大红利。但作为市场主体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拿到的是K金还是足金?是否能拿到千足金?还需要我们的"炼金师"进一步从工艺和技术上增强提炼水平。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放管服"这块"金子"目前还存在一些"杂质":一是"放"得不够实。有些地方,简政放权重体制内意图,轻体制外需求,弯下身子倾听市场主体的声音方面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日本教育考察对清末教育改革影响深远。除影响学制外,对清末地方兴学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在教育考察影响下,地方兴学成就比较突出的有张之洞的湖北兴学、严修直隶兴学和张窖的江苏通州(即南通)兴学。前两者的兴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支持下的官方行为,唯有通州兴学,几乎是张謇先生"凭一已之力,赤手空拳,于民智闭塞之情况下,艰苦开拓"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的“公德”“训言”,是对近代日本国民遵守“公德”规则、规范的行为指导,并且以简单易记、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的表达方式体现。日本近代“公德”“训言”,是近代日本政府重视“公德”提升的产物,是落实统治者国民道德教育方针的手段之一。日本近代“公德”“训言”,其主要内容包括“消极公德”的“训言”和“积极公德”的“训言”。“公德”之“训言”以“训言”的方式告诫国民要有所不为、有所为。日本近代“公德”“训言”,是与道德的其他“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道德诸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道德诸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日本近代“公德”“训言”以及道德的其他“训言”,对于促进日本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于提高整个国家的“公德”水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煜 《新民周刊》2023,(12):40-45
<正>这里是走向世界屋脊的开始,也连接着更高、更远的所在。圣洁的“天路”从这里开始,最为险峻的“众山之王”在此傲然屹立,百年巴扎人声鼎沸,田间地头瓜果飘香。“昆仑第一城”叶城县,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在上海援疆团队的全情助力之下,叶城之美,正传向五湖四海。  相似文献   

6.
中日在由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之所以出现巨大落差,从表征看是由于两国在转型期间所采取的方针和做法不同导致的,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各自前近代的社会基础及其普遍性价值取向,以及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成有关的商人伦理思想等存在诸多不同。文章通过对中日前近代商人的商贾思想、商业伦理、营利观和"义利关系观"等进行考察和分析,不仅阐明了中日前近代商人思想及其价值取向的不同性质和特征,而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日近代化进程之所以出现落差的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聚焦当前法国的焦点事件——"黄背心运动",分析了该项社会运动的走向和成因。社会抗议和工会运动曾是"黄金时代"推动法国福利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自19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财政紧缩和社会结构变化,福利资源不断收紧,社会分配冲突日益加剧,法式福利国家陷入福利的"永续失衡",面临重新校准、成本控制和再商品化的改革挑战。与此同时,在欧美反建制主义社会环境中,精英与大众在社会语言及社会结构意义上日益激烈的"福利对决"导致两大群体在增税和减税的"福利战场"反复博弈,民粹主义开始影响社会运动的走向。这一切构成"黄背心运动"重要的社会历史逻辑规律。在各种社会离心力量下,法式福利国家的改革举步维艰,呈现"无向游弋"的特征,重要的社会改革及福利制度改革将有可能在社会冲突的固化结构下再次搁浅。  相似文献   

8.
板垣退助晚年的对韩认识和态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未能早日实现"征韩论"表示遗憾;其次是对近代日本在半岛上实行的帝国主义政策进行维护和辩解;再者则是为统治朝鲜半岛积极出谋划策。他从地缘和历史的角度视朝鲜半岛为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外廓,辩称日本在半岛上实行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和平",绝非侵略,甚至认为日本吞并朝鲜是"出于迫不得已"。他既对日本吞并朝鲜欢欣鼓舞,也为"征韩论"未能早日实现表示遗憾。其实质,可以说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权而完全忽视他国的国权,这是其思想的最大局限和最为人批评之处。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全球殖民扩张过程中,日本作为唯一摆脱沦为半殖民地、走向现代化道路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的亚洲国家,历来是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对于日本走向近代化道路的研究,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就是日本近代国际观与其近代化国家意识之间的关系。本文以18世纪末俄罗斯自千岛群岛南下为背景,从工藤平助及其著作《赤虾夷风说考》入手,尝试对德川后期日本知识分子近代国际观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对日本幕府晚期至明治时期的近代化改革成功之路得出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新民周刊》2019,(1):73-73
岁月匆匆,转瞬又到岁暮。2018年,是日本“平成时代”最后一年,2019年日本将采用新年号。日本政府规定,2019年4月30日现任明仁天皇退位,5月1日,新天皇即现任皇太子德仁继位。届时,日本年号更新。平成是近代后日本第四个年号,共历30年(1989-2018)。近代的前三个年号分别为“明治”44年(1868—1912...  相似文献   

11.
沈洪溥 《新民周刊》2013,(13):13-13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等地调研时指出,中国经济升级版应是全面的。他特别提到,"要在立足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建立在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着眼点上,资源环境要可支撑。要靠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此前我们在总结过去三十年的发展经验时,习惯于将对外开放、制度改革等要素并列,共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解释变量。但现实中,开放一直是改革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刘迪 《新民周刊》2012,(32):23-23
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曾遇到很多重大经济、社会困难,但国家、地域社会及住民通过积极互动,及时对社会对立进行了整合,反而促进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近代社会以后,权利意识增强,维权类型的大型群体抗议活动增加。以日本为例,战后日本大规模群众抗议,基本可分为经济型、环境型、纯政治型。当然,很多抗议活动很难归属某一单纯类型。最近...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教育立国的典型,借助教育这一有效手段,国民素质显著提高,国力逐渐增强.日本的初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二战前日本借着明治维新和西方先进文明的传人这一大环境的有利东风,不断改革和调整小学教育制度,随之近代日本小学教育内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主要论述了近代日本小学教育内容的历史基础,并对近代日本小学教育的内容分阶段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最后对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正>1988年黄顺兴代表投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反对票。此后人大代表用选票表达意愿的能力日趋提高,民众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这是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公开说,‘我反对'。"中国青年报社图片总监贺延光笃定地说,"如果我也像国内其他记者一样早走5分钟,那就错过了这张照片。"这张黑白照片发表在1988年3月29日《中国青年报》一版。照片旁边有该报记者麦天枢、马役军对全国人大代表黄顺兴的专访:《我为什么投反对票》。贺延光回忆:"那是1988年3月28日,人民大会堂在开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这天的议程是选举专门委员会。我走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国国际责任观经历了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的发展演变。中国一直都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观,但受自身国力、外来侵略、意识形态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国际责任观在不同历史阶段有所不同。出于救国、建国、强国等不同的国家使命,中国的国际责任观和承担国际责任的能力有所不同。文章从身份与国际责任的视角,阐释了近代以来中国国际责任观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嬗变的历程、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在吸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亚洲的历史事实出发去研究亚洲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会泽安在《新论》中对世界形势的分析主要来自他对西洋列强的军事威胁的认识.对海防问题的思考与以"祭政一致"为主要特点的"国体"论构成了《新论》的核心内容.《新论》作为一份思想文本,对明治维新以及近代日本国家的走向产生了影响,为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重读《新论》有助于我们历史地考察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17.
围绕1905—1945年日本"海上帝国"的建设活动,分析日本国民性所起的"作用",是对明治维新进行反思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明治维新至日本战败的近80年间,"布国威于四方""日本人优秀论""万世一系天壤无穷"以及"樱花与武士关系论"等观念深入人心,内化为日本人的日用伦理,成为近代日本国家走向的助推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国民性带来了日本物质文明发展的动力,也最终在打造"海上帝国"的路途上,将日本国家带入了深渊。冷静分析日本国民性,对思考当下中日关系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缅甸佛教青年协会产生的背景、诞生及其活动的论述和分析,本文认为:缅甸佛教青年协会在缅甸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即它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民族主义性质的组织;它对缅甸人民民族主义意识的普遍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它缅甸人了解和认识了缅甸以外的世界,使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在发展之初就与世界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尤其是与亚洲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另外,佛教青年协会的性质及其活动使得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打上了宗教的深深印痕,该会的领导策略和方法也为以后的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蔡昉 《新民周刊》2012,(10):37-39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3年就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意味着单纯以劳动力数量衡量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将丧失。作为当时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大举措,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扩招后的高校毕业生于2002年和2003年先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超过600万人,预计2020年超过900万人。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欧洲国家先后陷入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战后长期奉行的以宽松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做法不再可行。在此背景下,欧洲国家先后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转而将劳动力市场改革作为"促进就业"的主要手段。本文认为,如果我们接受较高失业率为欧洲国家的常态,就可以发现,30多年来的改革在促进就业方面其实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较高就业和较高失业并存正在成为欧洲劳动力市场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