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个月来,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宪法热。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行政首先要坚持依宪行政",引燃了这场热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设立国家宪法日,使宪法热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家宪法日"由来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1982年的这一天,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32年过去,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抵达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厉行法治的一个象征,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再次彰显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也意味着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3.
从"人治"到"法制",从"法制"到"法治",从"依法治国"到"依宪治国",从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轨迹来看,一字之差,理念提升,跨越65载。 从"人治"到"法制" 新中国的法治历程,首先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  相似文献   

4.
《上海支部生活》2014,(12):10-11
今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10月28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其中,《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12月3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  相似文献   

6.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1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决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文章通过对现行宪法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宪法实施机制的完善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翟永冠  白靖利  杨丁淼 《创造》2014,(12):22-23
正12月19日,"2014年年度热字"评选结果揭晓,"法"和"反腐"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法治"一词在2014年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文件之——四中全会公报中出现50余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同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开展宪法意识、宪法观念、宪法权威的宣传教育活动。一个"法治中国"形象正映人全世界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申来津 《理论月刊》2010,(8):115-117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运行的基本要求,行政主体所依之"法"则是依法行政的内核,依"良法"行政是现代行政法治的本质特征。对"良法"的追问从来没有停止过,宪政主义对"良法"在实质和程序两个层面都提出了要求,"良法"既要体现"真"、"善"、"美",追求"平等"、"自由"和"民主",又要符合一般的法治程序原则;文中指出宪法是"良法"的制高点,并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宪法至上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9.
1982年制宪及4次修宪"路线图",主动脉流淌着"限制公权,保障人权"的基因。《论语·为政》说,"三十而立"。宪法公布实施三十周年,已步入成熟、稳健的而立之年。如今,公民宪法意识日渐累积,越来越多的公民运用宪法维护合法权利,宪法文本走进公民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宪法精神和公民力量良性互动,让人们触摸到宪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注定要成为我国法治建设史上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因为这意味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宏大的背景下,宪法的地位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宪法的实施也由此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和为之奋斗的目标。要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公民宪法意识培养,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全宪法机制,制约行政权力;用宪法理顺党政关系;建立宪法诉讼制度;进一步健全我国宪法监督的程序,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12.
今年 12月 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 2 0周年。在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和纪念现行宪法实施 2 0周年之际 ,深入学习宪法 ,宣传宪法 ,贯彻宪法 ,突出依宪治国这个主题 ,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把贯彻实施宪法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坚持依宪治国   (一 )提高宪政意识是实现依宪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 ,所依的法门类很多 ,并且分很多层次 ,但最根本的依据是宪法。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总纲。经过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法制建设和普法教育 ,人们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认识大大…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中的"法"并非普通法律,而是指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宪法是根本和依据。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宪法这一根本大法的实施显得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宪法的崇高地位进行了充分肯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同时也对"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这一实现依宪执政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我们有必要比较研究西方的主要宪法监督模式,发现并借鉴其合理因素。一、西方宪法监督的制度差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之重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不仅不能缺席,而且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高职院校要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宪法至上意识,做到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成为依宪治国的坚定支持者、依法治国的自觉践行者。  相似文献   

16.
《人民论坛》2015,(6):38-3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习近平论依法治国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12月4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宣誓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宪法文本中普遍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向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的地位,增强宪法的权威,使权力的行使在宪法的框架之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在我国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在实践中,我国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法官、检察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宣誓实践活动,但这些宣誓活动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回顾宪法宣誓制度的起源和形成,借鉴其他国家宪法宣誓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构建宪法宣誓制度,对于贯彻依宪治国、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32):3-3
四中全会确定依法治国路线图 10月20日至23日举行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重大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12月4日,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十八大闭幕后党和国家举行的第一次重要活动,彰显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这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保障宪法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卢梭曾经说过,宪法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写在人民心里。  相似文献   

20.
速递·锐评     
正高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摘自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摘自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体制机制的改革,本质上是法律的改革,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