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但现实生活中,往往眼见未必为实。有关圣人孔子的一则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七天没饭吃,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米,便赶紧埋锅造饭,米饭将熟之际,孔子闻香抬头,恰好看到颜回用手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到我父亲,想用这干净的白饭来祭拜他。”颜回赶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刚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入锅中,弃之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偷吃饭,心中相当感慨,便对弟子说:…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可以管饭吃当有人问及“学理论能否管饭吃”的时候,你答“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或答“理论是灰色的”,恐怕都不妥。要让我答,我就说“能,木仅能管饭吃,而且管你吃好饭,并且就是为管多数人饭吃和吃好饭才学的”。理论,特别是治国安邦的理论,古人谓之“经”,依其根本功用来讲,就是管饭吃的(统治阶级的目的无不是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因吃饭而生,为管饭吃而存、而学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为共产党人所热衷,就是因为它不仅管饭吃,而且管多数人饭吃,还省未来全人类的饭吃和吃好饭。说到此,有三点需要申明…  相似文献   

3.
[原文]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cuàn]烧火做饭)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tái)烟尘)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食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选自《吕氏春秋》) [译文]孔子一行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投吃一粒饭,饿得白天躺着睡觉。颜回去讨米,得到一点米烧火煮了起来。饭快煮熟时,孔子远远地看见颜回到饭甑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九四五年五月入党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我们党对党员要求很严格,处处教育党员要时刻想到群众。有两件对我教育较深的事,至今记忆犹新。一天下午,副班长(也是我的党小组长)打饭回来,把我叫到外面,小声对我说:“今天,伙房没有弄到粮食,饭做得少。班里只有我们两个是党员,我们要少吃一点,让群众多吃一点。吃的时候还要慢些吃,不能让群众看出来。”我照副班长说的作了,别人吃两缸子,我们两个只吃一缸子,但思想上没有搞通。饭后,部队出发了,行军到深夜,为了消除同志们的疲劳,副班长又叫我给  相似文献   

5.
柳枢 《党政论坛》2014,(22):53-53
来丹麦旅游,在哥本哈根一下飞机,接我的朋友就说要请我吃一顿丹麦大餐。但在酒店住下后,朋友却把我带到了酒店的健身房,然后说:“今天你想吃什么就完全靠自己了。”我不理解,我吃什么和健身房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6.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7.
找脸     
对着镜子的时候.忽然发现我的脸不在了!人不能没有脸,我决定把它找回来。“师傅,刚才给你盖章的时候,看到我的脸了吗?你捡到我的脸了吗?”被称为师傅的人哈哈大笑:“领导啊领导,就是看到你的脸掉地上我也不敢捡啊。再说,我把卖一头肥猪的钱作为盖章费给你时,我是仔细看了你的,你那时就没脸了。”  相似文献   

8.
艺术形式里的程式,和交际活动中的语言形式一样,它们的形成和应用,即出场的场合有多样性。30年代初到上海,上海人问我:“饭阿曾吃过?”我在四川习惯地听见的这种应酬话不同,是“吃了饭没有?”所以觉得上海那样的句式很生疏也很奇特。不论这种应酬话因地域不同所形成的差别多么不同,它们的一般性是虽表示对于对方生活的关心,却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如果对方回答:“饭还没有吃过”,问话者未必会说“到阿拉屋里厢吃去”的。  相似文献   

9.
周原 《瞭望》1986,(42)
牟平县的县委书记姜成玺是一位笑咪咪、低声细语、不轻易动感情的人。当他做报告的时候,一旦把眼睛闭起来,显出毫无顾及的样子,那就要语惊四座,说出颇有见地的话来了。我们是老朋友,本是说话很随便的,但我同他谈话老是紧张,不晓得他什么时候,突然站到你的面前,把眼睛闭起来,挥着手,说出些妙语警句来。记者的职责就是把别人有光彩的话,都记下来。 这次访问牟平,他谈到农村发生的几个根本性变化:一个是农民已经由单纯的劳动者变成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他们不仅关心生产,而且更关心经济效益;一个是八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有了改变。过去说  相似文献   

10.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相似文献   

11.
有这么一首诗:“拂拭尘埃暗自吞,留得净饭供先人,一心虔诚祭如在,谁料吾师隔户嗔。”说的是孔子家祭时子路被误会的事。孔子家祭,让几个弟子帮忙并习礼。因孔子常说,要做到“祭如在”,所以学生们特别虔诚。子路端饭走过甬道时,不小心把一些饭粒掉在地上,他诚惶诚恐地拾起来,饭粒已沾上尘土,不好再放进碗里上供,出于对粮食的爱惜,就拂去尘土吃了。恰巧此时孔子在门外偶一回头,看见子路在半路上正把饭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红六军团三十一团所属部队的午饭做好了。这是一大锅野菜。团长岳林盛走到饭锅前,说了声“我来尝一尝”,便用勺子舀了几片野菜放到嘴里嚼了起来。这情景被站在一旁的红军女战士、岳林盛的妹妹见到了,便有些责怪地问道:“哥,为什么每次做好了饭都是你先吃呢?”岳林盛并没有急于回答妹妹的问题,而是给妹妹讲起了“侍膳”的故事。“封建社会专门设有伺候皇上吃饭的侍膳官。为了保证皇上的生命安全,每顿饭前,侍膳官都要先用银筷、银勺对汤、菜试毒,然后再尝一尝,确信无毒后才给皇上吃。”说到这里,岳…  相似文献   

13.
成见     
山世仆 《党政论坛》2011,(10):20-20
孔子一行来到齐国,拜见齐景公而不去造访晏子。子贡说:“拜见齐君,不去见他的执政大夫,可以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啊,他为人是否正派,我很怀疑。”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在饮食上有个特殊的爱好:喜辣。“菜无论荤素,皆以辣子佐之”,以辣得满头大汗为乐事。平时吃饭,有菜没菜都可以,可辣椒是不能少的。黑面馍夹点辣椒便是一顿饭,还吃得蛮香。若没有辣椒,吃十个碟子八个碗也不香。1936年2月,毛主席率部东渡黄河征讨阎锡山,他却忍痛放弃了这一嗜好,因为“部队连饭都吃不饱,我不吃这个,标准高了。”4月初,部队攻下了襄陵镇,还捉了阎锡山的一名县长,毛主席高兴了,马上吩咐厨师老高炒了一碟油炸辣椒。这时,聂荣臻同志向毛主席请示工作来了。见主席吃辣椒吃得开心,就和他聊起辣椒来。主席风…  相似文献   

15.
晓凌 《瞭望》1991,(11)
有人说,首钢搞活靠的是吃“偏饭(指中央给的特殊政策)”。确实,中央给的特殊政策为首钢的搞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但是,也应当看到,有米也未必成炊,关键还在于有米之人有没有做成饭、做好饭的本事。 条件毕竟不能代替手段。大企业要搞活,眼睛向内,练好自家的功夫,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是更为重要和必要的。这是首钢经验给予我们的又一个重要启示。因此学首钢不要把眼睛只是盯在如何  相似文献   

16.
王富新 《党政论坛》2009,(11):63-63
《艾子杂说》里讲:一天,艾子散步,碰到两个人坐在路边高谈阔论。甲说:“我就是弄不明白:我们和那些当官的,同样都是人,怎么他们就那么有智慧,而我们却没有呢?”乙答:“这还不明白?人家每天吃的是肉,当然就有智慧。而我们每天吃的是粗茶淡饭啊!”  相似文献   

17.
学问不管饱     
鲁哀公四年,孔子受困于陈、蔡之间,一度绝粮。时有西鄙野人负粮来见,对孔子说:“您老先生的年纪不算小了(孔子时年六十一岁),学问恐怕也是很大的,却仍不免于挨饿——学问之无用,可知矣!”孔子微笑着点头称是。 客人走后,子贡问孔子:“老师您曾教导我们,学问之道,可以齐民,可以治国,可以修身,可以立言——可您刚才怎么说它没有用呢?” 孔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他所说的‘有用’,不过是‘温饱平安’之谓也。学问又不管饱,我跟他说什么呢?” 子贡说:“然则学问就不可以用来干禄(求取功名利禄)吗?” 孔子说:“干禄的问题我过去讲过了(见《论语  相似文献   

18.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马棚失了火。孔子回来问:“伤了人吗?”没有问到马的伤亡情况。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好学的人,而田园草木不能让我学得什么,能让我学得一些东西的是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民。”这些哲思,就是现代人本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没有搞头”,主要原因是有“三难”。一是难写,二是难发表,三是难读(没人看)。对此我不以为然。毛泽东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想就如何变“难”为“不难”来谈谈自己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体会。先谈谈“难写不难写”。我以为,能不能写出东西来,主要看自己有没有心。我原是上海知识青年,熟读过社会这本“无字书”,以后又在报社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