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北京在变,新陈代谢是历史的必然,作为老北京的文化载体——胡同与四合院已经在渐渐地消失在鳞次栉比的大厦后面,可是,细品京味儿,仍然首当胡同.现在,当你穿走于残存的胡同之中,将自己融入青砖灰瓦,仍会隐约感到悠悠的气韵;岁月沧桑,世事变迁,带走了多少陈年往事、古老传说,理不尽也说不清,只有遮天避日的百年古槐,在不动声色的承载着历史,沉淀往事.  相似文献   

2.
秋日私语     
一年好处,都被秋光占断. 秋日的北京,天高云淡,走进京城相同四合院,退去了浮华的厚重从斑驳的墙影、灿烂的秋叶中倾泻而出,仿佛行走在历史的空间,让人迷醉不已.《"逛胡同"与"胡同串子"》、《炸酱面话旧》,钩沉京城历史,因而穿透时空. 这就是北京,一个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黑格尔在谈哲学时发明了"这一个"的概念."这一个",就是个性,是独具的生命力.每一座城市也都应该像北京一样是"这一个".但不需讳言的是,在发展的名义下,一些城市正消磨着自己的个性.《美丽城市别怯捌饬》就从历史脉络、建筑设计、人情冲突等角度,证明要写出"这一个",虽然比较难,但并非无法企求.  相似文献   

3.
正"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是清代就有的一句俗语,大都是旧时京城贤达贵族阶层人家生活的生动写照。对于普通百姓的四合院人家,便有了"凉席板凳大槐树,奶奶孙子小姑姑"的描述,虽缺少了不少内容,生活也不够殷实,倒也其乐融融。而今的四合院,尽管没有了往日宁静,但也多了生活安宁。那么,四合院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院式建筑呢?其历史的发展轨迹又是怎样的呢?北京四合院又有哪些不同等级规制呢?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我第一次有这么大、这么好的肖像照。"中建一局加纳共和国籍员工迈克拿着装帧精美的24寸肖像照兴奋地说。日前,由北京市总工会指导,劳动午报社、北京市劳模协会、北京工会传媒协会主办,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第三届"把微笑带回家,为最美劳动者点赞"大型公益活动的照片发放仪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建一局潞城棚改后北营二期四标段安  相似文献   

5.
喜庆的红窗花、褐色的太师椅、雕花的卧龙榻……一走进西城区南官房胡同39号,古朴的美感便扑面而来。这里,是众多北京老四合院中的一个普通小院,也是北京市旅游局评选出的598户奥运人家中的一户。  相似文献   

6.
有爱无障碍     
曹海英 《工会博览》2008,(16):48-50
喜庆的红窗花、褐色的太师椅、雕花的卧龙榻……一走进西城区南官房胡同39号,古朴的美感便扑面而来。这里,是众多北京老四合院中的一个普通小院,也是北京市旅游局评选出的598户“奥运人家”中的一户。  相似文献   

7.
说起“石敢当”,很多人不知它是何物。其实早年间,在京城的胡同小巷里,经常可以见到在青砖灰瓦的四合院的居民住房的外墙或院墙的墙壁上,嵌有一块写着“泰山石敢  相似文献   

8.
正夏日的午后,沿虎坊路向北,穿骡马市大街,进魏染胡同,就来到了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胡同幽静,一栋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矗立在我们眼前。大门口两侧是典型的欧式石柱,门口上方建有观光阳台,这里既是邵飘萍故居也是京报馆旧址,小楼正门上方"京报馆"三个大字就是当年邵飘萍亲笔题写的。  相似文献   

9.
媒体     
《南风窗》2008,(16):9-9
北京大转变奥运年的北京分外热闹。由国家知名建筑师设计的标志性建筑随处可见,大大改变了城市的面貌,种种迹象表明,北京正在经历着大转变。拿我熟知的艺术界来说:1994年我第一次来北京时,大部分艺术家还很穷,生活条件很糟糕;甚至会见外国记者也很困难,因为当局刚刚发动了一场抵制"精神污染"的运动,而艺术领域被认为是"精神污染"的重灾区。但现在,情况显然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艺术家已经致富,政治上的压力也不复存在。事实上,这是近来中国在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正建筑,是时代的镜子。北京,是观察中国的窗口。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个个地标建筑在北京拔地而起。这些矗立的"石头书",折射出一个民族日益自信开放的姿态、一个国家不懈奋斗求索的道路。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近这些建筑,尤其是北京不同时代"十大建筑"背后的建筑设计师,聆听背后的故事,记录人们的感悟……开创驱车在北京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如流动音符,串联成气势恢宏的北京城市"交响乐"。  相似文献   

11.
叶永烈 《工会博览》2013,(10):51-51
北京是我最常去的城市.今儿个在北京这里落脚,明儿个在北京那边住下,我几乎住遍北京的角角落落,体验过形形色色北京旅馆的不同风情. 说实在的,我并不太喜欢那些带星儿的、玻璃幕墙包裹起来的高楼宾馆,因为那样的宾馆千篇一律.北京的特色民居是四合院.我最喜欢住的是四合院宾馆.那是位于王府井东安市场附近的一家招待所.那里原本是"王府"--一位清朝王爷住的三进四合院,有假山,有长廊,却只有二十几间客房.  相似文献   

12.
正从"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到"华北第一高楼"天津津塔,再到"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一座座摩天大楼不断拔高着城市的天际线。但在这些建筑作品的总工程师周予启看来,它们的符号意义远不止是城市地标的变迁,更彰显了寻求突破的"中国高度"和追求卓越的"中国速度"。周予启是建筑行业岩土专家,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总工程师。由他主持建造的建筑工程捧得了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多项大奖。  相似文献   

13.
正沿北京中轴线往南,"凤凰"造型的北京新机场规划于大兴,象征着京津冀协同和北京发展的腾飞双翼。"压力非常大"是金辉对担任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工程6区项目经理的最大感受。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工程不仅是北京城建集团公司的一号工程更是国家重点工程,建成后更会成为首都北京又一个标志性建筑。金辉在接受任务时,他心里就定下了"有一必  相似文献   

14.
外来务工人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与此同时,产生的外来务工人员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进程中的问题,直接关系国’家整体社会进步、产业升级与结构性变革的成败.本世纪初开始,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逐年递增,在京外来务工人员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巨大作用,在京务工人员的生存现状也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京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消费"是《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2)》课题组设立的专项实证研究项目.《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2)》由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资助,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组织专家课题组完成."在京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消费"课题的设立,意在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注从基础生活资料与劳动公平等问题的探讨,延伸至精神、情感与文化的分享与参与层面,从而深化对于外来务工群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北京南站日均客流量高达19万人次,重点节假日客流量可达30万人次……作为一个与火车站、公交车站接驳的地铁公交枢纽,京港地铁4号线北京南站的客流量用"大"这个字形容很是贴切,特别是每年的春运期间,更是人山人海。面对如此大的客流量,这个由近80名员工组成的团队,虽然平均年龄不足30岁,但是他们以"热情、活力、开放"的精神和强大的责任感,守护着乘客们每天的顺畅出行。  相似文献   

16.
排行榜     
《工会博览》2008,(18):50-50
“符号中国系列”丛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全套包括《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玉》《中国京剧》《中国瓷》《旗袍》《北京胡同》《太极》《中国茶》《中国玉》《中医》《笔墨纸砚》等12本书。是中国出版界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的全景式扫描、梳理和记录,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韵味,忠实地记录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而更好地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数读·工会     
<正>20日前,在北京燃气集团焊接技术培训中心,随着一阵阵火光四射的电焊声响,由北京市总工会主办,市职工技术协会承办、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17年中德"北京·南图林根"职工焊接对抗赛选拔赛在京拉开序幕。来自燃气集团、首钢集团等四家公司的42名年轻焊工参  相似文献   

18.
<正>新建太原南站于2008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这是我国铁路"十一五"规划石家庄至太原铁路客运专线上最大的客运站,也是省城十大建筑之首。该站占地约42.7公顷,总建筑面  相似文献   

19.
正阴性。阴性。阴性……在京近百所高校所有在校员工和在校学生约10万人完成核酸检测;全市美容美发行业在京26286人完成核酸采样;全市快递行业所有快递小哥采样完成;所有在京医护人员完成检测……"战时状态"的北京正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的措施,全力遏制疫情传播扩散。6月11日,北京连续56天"零新增"后出现疫情反弹,作为首都重要的"菜篮子"——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随即包括新发地市场在内的北京六大批发市场均暂停营业,首都民生物资市场的供应情况引发各方关注。每天进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更牵动着北京市民的神经。  相似文献   

20.
读书频道     
符号中国系列丛书符号中国系列丛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全套包括《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玉》《中国京剧》《中国瓷》《旗袍》《北京胡同》《太极》《中国茶》《中国玉》《中医》《笔墨纸砚》等12本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