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聂绀弩 《法制博览》2008,(10):43-43
抗战前一年,我同一个朋友到S省的某处去,碰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乡下人,谈过一些非常奇怪的话。我们是在离大路不远的一个池塘边碰见他的,他正在一个人车水。起初,我们是向他问路,看见他谈话的样子有趣,就爽兴在那儿歇脚,和他攀谈起来。他起初也不大多讲话,后来看见我们不想走,或者也觉得很有趣,也就随便谈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朱德赢 《法制博览》2008,(10):12-13
当人顺着他本能的时候,他活着很安定,很快乐。 我从小是一个自闭的孩子,不爱和人说话,就一直在和虫玩。觉得很安全。到了一定年龄,虫没法满足我的观察欲望了,我开始观察人,常常走在巷子,看见一个公务员样子的男人,我就想上前去打他一巴掌,看他会如何?  相似文献   

3.
名人书趣     
周洪林 《法制博览》2009,(14):41-41
朱彝尊“晒书” 清代学者朱彝尊,有一天躺在荷花池旁,袒胸露肚地晒太阳,恰被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碰见,问其原委。朱叹道:“我一肚皮书派不上用场,都发霉了,晒晒太阳,免得霉烂。”康熙回京后,招其面试,见他满腹经纶,便当场封了官。后来,人们在当年他晒太阳的荷花池旁筑了一个“晒字亭”,朱彝尊“晒书”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了。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我的儿子很顺利地来到这个世界.然而,我却像往常一样,还要出差,还有那么多的工作在等着我. 时间飞逝,儿子在我不经意间便学会了自己吃饭,在我不在他身边的时候学会了叫第一声"妈妈"和"爸爸". 他成长得如此迅速,时间如白驹过隙. 随着一天天长大,他经常问我一个问题:"爸爸,有一天我一定要像你一样.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  相似文献   

5.
佚名 《法制博览》2009,(20):49-49
乌贼被敌手追赶,在快要被追上的时候,乌贼突然从肚里放出一抹黑色的汁液.趁机逃脱了。乌贼这一举动,被一条鱼看见了。第二天,乌贼见了那奈鱼,主动上前打招呼,鱼却避开它。“你为什么不理我呢?”乌贼问。“你的心肠是那样的黑,我再也不想与你交往了。”那条鱼愤愤地答道。  相似文献   

6.
薛小战 《法制博览》2011,(10):59-59
雕塑公园里有一座愚公移山的雕塑,一个古代老农傲然挺立,手里拿一把开山斧头,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地直视着路过的游客。一对年轻夫妇从他身边走过的时候,女的问男的,这是什么雕塑?男的说,没看见下面座儿上的字吗,愚公移山。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盘查     
《南风窗》2016,(15)
正"干什么的?"一辆警车靠近我,民警摇下车窗问。我说,"玩的。"对方说,"这有什么好玩的?"。然后,两个人从车上下来,一个拿了我的背包,另一个负责监督我。拿过我背包的民警,"呼啦啦"把东西翻出来检查。最后,他发现了我的记者证、工作证,态度立马好很多,"哦,《南风窗》啊,很有名啊,我大学的时候经常看……"但他说,出于职责要求,他还是把我带到了耿马县河外边防派出所。在向领导汇报"逮"到我的时候,他的领导说了一句,"哎呀!  相似文献   

8.
1991年8月,为了解决各 种问题,我有时一天要同戈尔巴乔夫通几次电话。最后一次和他通市内电话是在1991年8月18日中午,大约12点钟。我们交谈并正在解决某些间题。我问他什么时候飞回?戈尔巴乔夫说,他将在1991年8月19日深夜飞回。我说,我将去伏努科沃机场接他。  相似文献   

9.
正儿时我对父亲最早的深刻记忆,是他那件有着很重烟味的狗皮大衣;至今我每逢喝咖啡时,总会隐隐约约地觉得有点血腥味。1992年7月的一天,我到外面办事,跑了一天非常累,回到自己的小家倒在床上就睡着了,这年我33岁,父亲73岁。那时,我的小家还未装电话,睡得正香的时候,有人敲门,我很不情愿地开门,看见文化馆的同事站在门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爸爸     
正昨天我扶着你在洗手间吐的时候,你忽然问我,是不是吐出血来了,我说大概是你鼻子破了吧,刚说完就又看见一大口血从你嘴里吐出来……这次我是真的被你吓到了,第一次开始为你的身体担心,第一次哪都不想去,想就这样一直陪着你。现在的你啊,越来越像个小孩子,经常偷吃我的糖,口味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重。妈妈说你有高血压不能吃得太咸,你就偷偷在菜里面放盐,跟我说话也越来越客气,有时反而用请求的语气来跟我说,陈晨啊,有没有时间帮我  相似文献   

11.
同事大年     
乔健 《工会博览》2014,(12):50-51
大年是我在工厂时的同事,也是好朋友,后来当了厂长.1976年我进厂的时候,大年还是个维修工,负责全厂大小机器的维修和保全。那时,他总是穿一身油渍麻花的工作服,腰问扎圈儿电线,满世界转。  相似文献   

12.
34岁的张博看上去还是个大男孩儿,那张娃娃脸架在微胖的身体上所发出的信号告诉人们,他的整个心灵都阳光灿烂.采访那天,他从工地现赶回来,可能是走的过急,在他摘下安全帽的那一刻,我看见他已经大汗淋漓,那身蓝色的工装也被汗水打湿了一大片…… 张博解释他的“迟到”:“明天市长来,我们得准备准备……”接着又问了一句:“您采访的时间不长吧?”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我们走上了二楼,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双双坐下……  相似文献   

13.
耀邦与老鬼     
耀邦去了,老鬼(《血色黄昏》的作者马波)才收到了他辗转递来的口信,世间遗憾事太多了!老鬼与耀邦有缘,1967年12月,红卫兵揪斗“三胡”的时候,是老鬼亲手押着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走上主席台,威武地站在数千人面前《血色黄昏》记下了这一段沉重的回忆。书出版后,老鬼千方百计托人送书给耀邦。耀邦看到了。在他去世前,有两位教授去探望他。他说:请一定替我找到老鬼,告诉他,书我看了,写得很好。请代我问他好,谢谢他!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人与人一间学校的门前,挂着一块黑板一位神父路过这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是一位神父,我为所有人祷告。”一位路过的律师看见神父写的字,就在下边加上一句:“我是一位律师,我保护所有的人。”一会儿,一位过路的医生又添上了一句:“我是一位医生,我医治所有人。”最后,一位普通的市民经过,看了黑板上的字,他想了想,在上面加了一句,“我是一位平民,我要付钱给你们。”狡猾的行贿者有个人将要受审,他问律师是哪位法官审他的案子。“我想了解他的名字是要送一箱子好酒给他。”律师大吃一惊:“不行!这是违法的,而且你会输的。”几个星期后开审,那人赢了。在离开法院时他对律师说:“看,我送的酒不是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一位大学生写信给某位著名的心理医疗教授。他问:“一个大学生,家庭抛弃了他,恋人离开了他,过去得意的学习生活也远离了他,除了自杀,他还有第二条路吗?”在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壁报上,人们发现了下面这样一首诗: “在我生命里,心与我同行。那是片开发不尽、生生不息的次生林……偶尔,它也有被盲目砍伐的时候;经常,更多的黄叶悄然自落。”当我们打开部分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档案,看到了那绿荫遮不住的荒漠……  相似文献   

16.
我从报社退休老领导的电话里得知:郭庆瑞——郭老——走了. 不知为什么,听到这个噩耗之后我的第一反应竟然不相信这是真的:郭老,走啦?怎么可能?他身体那么好…… 就在一个多月以前他还写诗发给我,说这是参观园博园后的一点儿感悟,那天在电话那头,他显得很急,问我能不能发?什么时候发?印象中,郭老从来没有这样过,他这是怎么了?老实说,要是换了别人,我也许根本不会回答这样的问题,至少也会把话题岔开,但对郭老,我只能破例.  相似文献   

17.
你有没有钱     
李敖 《法制博览》2011,(10):43-43
宋朝的司马光是国家的大臣,很多人刚进朝廷的时候总是先去拜访他。他跟对方聊天的时候常常问一个使人很难堪的问题。他问:你家里有没有钱?你的开支够不够?你有没有欠人家的钱?诸如此类。被问的人出来以后都很奇怪,说司马光这么了不起的国家大臣,  相似文献   

18.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 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同寻常.但是,就在不久前,我在法国参加了他们的第二十四届图书沙龙,我终于发现了法国人最平常的一面,最自然的一面,那就是他们对图书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扫地出门再回外滩去年10月,当我漫步在上海外滩,偶然见到W君对着滚滚的黄浦江水东张西望若有所思。当年美国旧识,今日故乡江畔偶遇,颇有似梦非梦之感。我问他何时来的上海,他答3个月前。我又问他何时返美,他两眼避开了我,直挺挺地望着江水,吞吐了片刻说:“不瞒你说,在美国我已无家可归!”他见我陷入迷惘的状态,又不紧不慢地说:“不瞒你说,离  相似文献   

20.
脸相     
鲁迅 《法制博览》2011,(7):12-13
大约人们一遇到不大看惯的东西,总不免以为他古怪。我还记得初看见西洋人的时候,就觉得他脸太白,头发太黄,眼珠太淡,鼻梁太高。虽然不能明明白白地说出理由来,但总而言之:相貌不应该如此。至于对于中国人的脸,是毫无异议;即使有好丑之别,然而都不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