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是中国经济转型使然。中国正处于从高消耗、高成本发展模式向低消耗、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产业模式转型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必然更高。过去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下一步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更得依靠"人才红利"。由人口数量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是暂时的,且主要被资本所有者获取;而由人口素质所带来的人才红利,是一种人力资本红利,可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然要求我国加快实施创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3,(6):16-16
经济增速有望超“8”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需要再平衡,中国经济也在逐步转型。目前来看,内需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中国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效果逐渐显现,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温和的增长,GDP增长率为8.2%左右。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2,(22):62-64
中东欧与中国的三大区别 这些年来,有关东欧转轨不顺利和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原因,即所谓“东欧困境”与“中国奇迹”的话题几乎主宰了国内外的“转轨经济学”界。  相似文献   

4.
3月初,春意初露的北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两会”。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之际,今年的中国“两会”受到海内外媒体的格外关注。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两会”所确定的大政方针,将事关中国经济能否在今年实现8%左右的增长目标,而对世界而言,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3,(10):8-8
<正>中国经济"硬着陆"并未出现在过去20年里,中国经济飞速增长,有时年增长率高达两位数。现在,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终结了吗?不。有关"中国硬着陆"的说法言过其实。中国在过去半年里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速比从前减缓,但这不单有中国自己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欧洲的需求减弱。此外,经济增长放缓绝对也是有意为之。中国的新政府由此表明了推进经济改革的意愿;人们在反思过去那种咄咄逼人的经济增长方针。城镇化和国内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最近,在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的推动下,零售额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在消费领域之外,工业也在继续增长。对效率更高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需求会增加。这一方面是为了推动经济继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鉴于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可持续发展这个话题在中国越发受到重视。毋庸置疑,中国在今后20年面临巨大挑战——在经济上、政治上和社会上。但这是经济增长的代价,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整体而言仍将显著超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德国《商报》作者:卡斯珀·罗尔施泰德(德国汉高集团董事长)】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严重威胁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200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超过11%。直到前不久,政府和经济学界普遍接受的看法是,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8%至9%之间。在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中,经济增长目标被隐含地确定为8%以下。在过去,中国GDP只要保持连续两年10%以上增长。都会因此在四至五个季度以后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7.
康珂  郝江浩 《党政论坛》2013,(23):32-34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North)指出,制度是影响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经济绩效的巨大差异证明了诺斯的论断。改革开放使中国创造了世界罕见的经济奇迹。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积累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8.
陆铭 《党政论坛》2009,(22):34-34
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来看,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劳动力供给增长将放缓,而人口的老龄化也会带来国内储蓄率的下降,长期的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常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劳动生产率还有一个不应忽视的来源,那就是城市化和区域格局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王一鸣 《党政论坛》2008,(22):18-18
在经历了过去五年“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繁荣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均衡关系逐步发生变化,经济运行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增速回调、物价高位运行”的特征。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高于去年4.8%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道路与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上,重要历史事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十分巨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现代化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影响着21世纪的中国历史,自此以后,中国开始了向现代化的整体推进,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经过32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以年均接近10%的持续增长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带来经济社会全方位的变化,同时引发了有关中国模式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刘世锦 《求知》2006,(12):17-18
增长方式是过去长时间沿用下来的概念,主要是指效率高低、消耗大小等意思。增长模式这个概念除了上述涵义外,还有要素组合和竞争优势等涵义。“增长模式”包含了“增长方式”的内容。又多了一些涵义。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可以作这样的描述:独特的要素组合加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增长模式呈现出低成本竞争优势。但这一优势并不能概括中国经济的全貌,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向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转型的紧迫挑战。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应当优先和熏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1,(14):36-36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31日文章】题:中国不同于世界的十大理由,文章称:这十大理由说明为什么不能通过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来推断中国经济的走向。一、战略:自1953年以来,中国便开始通过“五年计划”来制定其宏观目标。这些计划有清晰的目标和政策来达到所设定的目标。最近的“十二五”规划很可能是一个战略转折点——从过去30年非常成功的生产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绍飞 《党政论坛》2014,(18):16-16
至少在2020年之前,中国仍然会是一个以投资为主导的国家,这决定了经济增速不会一下子降到5%。“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仍会保持7%-8%这样一个中高速增长的态势。”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需求不足是上半年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的主要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来源于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20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世人瞩目的高速成长,创造了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奇迹。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成长,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经济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存在着巨大潜力,但又不能简单认为存在高速增长的必然性,而是需要创造条件,特别是体制条件,才能使这个过程顺利完成。一、高速增长的潜力和动力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创造了GDP年均达到9%的世界增长奇迹。目前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是否就此结束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阶段,今后将进入一个正常的持续增长的阶段?如果中国经济仍然存在高速增长的客观…  相似文献   

15.
杨忠民 《理论视野》2013,(12):26-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强调全面改革的同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持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仍然是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增长是关系人民福祉的头等大事,也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然而随着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本、劳动、土地等的要素红利逐渐消退,并出现“边际收益率递减”的现象,这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的现代经济增长成为必然选择。实现现代经济增长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晓峰 《学理论》2008,(8):12-16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183;萨克斯与其他经济学家合作,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是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开始改革的,其经济结构与东欧及前苏联显著不同;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双轨制”的改革和财政联邦制;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制度向着加速非农业部门的方向变化,另一个是工业作为无可争辩的、主要的增长引擎的出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二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国梦”,对于整个民族来说,就是把握住属于中国的发展强大机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对人类做出比较大的贡献;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就是把握住中国发展带来的个人事业发展与价值实现的机遇,能够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及其人民来说,“中国梦”的意义在于把握中国发展带给他们的红利机遇,享受中国发展影响世界的积极成果,在中国推动的更加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下共同建设持续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持续下滑,既与全球经济整体低迷因素有关,也与自身周期性因素变化有关。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市场活力不足;创新因素匮乏;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发展自然仍有潜力、余地和韧性。需要推进全方位改革步伐,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19.
从一刀切到微调和点刹,从依靠行政命令到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多重灵活配合,改革开放30年来宏观调控思路和手段不断改进,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建 《求知》2004,(7):16-17
最近有关机构开始发布一季度的主要经济运行数字,总的看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仍在继续攀升。一季度的GDP增长高达9.7%,而去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GDP增长只有6.7%,是个低谷,如果按照前一阶段的增长速度不变则二季度有可能出现超过11%的两位数高增长。据此,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我认为中国不可能发生严重的经济过热与通胀,理由就是两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