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们在黔东南州工商局办公大楼或职工宿舍区时,总是常见一位起早贪黑地忙碌工作的人。他就是“10年一片痴情献给工商事业”的苗族共产党员、勤杂工潘昌明。1988年,18岁的潘昌明被聘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勤杂工。他先后从事锅炉工、招待所工作员、单位治安员、办公大楼管理员、水电维修工等勤杂工作,10年来,不为名,不图利,一心仆在工作上,将一片痴情献给工商事业。为搞好本职工作,他严格要求自己,立志做到“一心”、“二早”、“三晚”、“三满意”、“三放心”。“一心”即一心一意为工商事业作贡献;“二早”即早…  相似文献   

2.
狂人邹恒甫     
曾晖 《廉政瞭望》2014,(7):58-60
邹恒甫因坚持举报北大梦桃源餐厅淫乱,“火”了一把,但他一直就是这样特立独行。把长他33岁的茅于轼称作“学弟”;林毅夫长他10岁,一度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却因进入世行年份晚,而被他了“晚辈”。他还多次与南科大创始人朱清时接触,直言老朱不懂教育,“只有我来,才能一呼百应。”  相似文献   

3.
(续上期)毛泽东明确答复:“你们试验嘛!搞坏了检讨就是了。如果搞好了,能增产10亿斤粮食,那就是一件大事。”他兴奋地说“通天”了2月16日,曾希圣把张立治、赵岭峻、陆德生、周曰礼4人召集在一起,决定由他们先去搞一个包产责任制的试点。张立治等人把1959年庐山会议后的社论、文章找出来,送给曾希圣过目。他一一看过后说:“这些文章、社论,可以作为我们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参考,使我们多考虑一些问题,减少一些矛盾和困难。”他掷地有声地说:“你们不要担心,一切责任由我一个人承担。”张立治等人于2月下旬组成工作组,选择合肥…  相似文献   

4.
面孔     
《廉政瞭望》2011,(12):8-8
陈光保:老干部“裸捐”助学 他是正厅级离休干部,10多年前曾任湛江市政协主席;他是农民,离休后承包了4700亩荒山.辛勤开荒;他更是热心的“助学人士”,多年来,他把开荒种地辛苦赚来的钱全部用于捐资助学或捐助给当地村民。“不会给子女留下一分钱”是他对捐资助学事业的承诺。  相似文献   

5.
离开10年后,谢旭人重新回到了财政部,这一年他60岁。在此前他执掌国家税务总局的4年中,中国年税收收入几乎翻了一番。现在,接过了这份越来越大的家业,他如何扮演“分钱者”和“埋单人”的角色?国内一位著名财税专家说:“接下来,真正考验新部长魄力的是他能否第二次直接参与并指挥中国的又一次重大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流沙 《求贤》2010,(1):50-50
偶遇一位旧时同事,现在他是一家千人大公司的人事立管。这大半年来,他一直在忙一件事——招人。他说上个月公司招一个行政秘书,总共来了116人,“简直太疯狂了”。  相似文献   

7.
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句话来形容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建设交通局原副局长姚久纲的官场履历显得很贴切。他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才一年多,就被提拔为副局长,被人称为当地的官场“新星”。可这颗“新星”升起来才两年,就因腐败而陨落,成为一颗“流星”,在项王故里上演了一出“拍案惊奇”。  相似文献   

8.
彭斐 《党员文摘》2008,(11):17-19
北京的王永是个超级“拼客”。10年来.他每天上下班都会在邻近的公交车站喊顿路的人免费搭乘他的车。  相似文献   

9.
在洛阳市洛龙区,有这样一位村“两委”干部,为实现本村的“中国梦”,上任10年来,他带领村“两委”全体党员干部,重点开发、改造“百年老集”关林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回看“南巡”后的第一个10年,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明显的特征。这10年的中国,在政治方面.没有左右摇摆;在经济方面,没有大起大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这种局面,那就是:我们终于不再折腾了。这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也让我们自己人惊叹:过去几十年,是人家不动荡而我们动荡;最近这10年,是人家动荡而我们不动荡。这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对于熟悉中国历史的人来说,“持续稳定”是比“大跃进”更加令人激动的。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曾经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从那时以来的10年已经证明,这对国家的进步有好处。当然,“不争论”不等于就没有问题。事情的关键,并不在于有没有分歧,而是在于,在一种尚未建立充分民主的环境中,解决众人间存在的纷争,找到大多数人支持的行动方针,使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广大公民的生活,这正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这既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他的一个挑战。懂得了这一点,就有可能更深更远地理解邓小平本人一生的沉浮,以及他给我们后来人留下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叫他李铁,有人叫他“铁哥”,有人叫他“师父”……他却一直没变,永远是温文尔雅的模样,谨慎地说话,谦和地微笑。无论怎样,在他脸上都看不出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情绪来,这种平和沉稳演绎成了清秀。是的,这个一如少年般面目清秀的男人就是作家李铁——我们的“铁哥”。大多数人是通过阅读作品来认识一个作家的,  相似文献   

12.
龙华 《党建文汇》2009,(8):48-48
“我这样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经正式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溜达着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场,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询问来招聘的人。“你多大啦?”对方问。“40岁。”他回答。“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对方直言不讳笑着回答。  相似文献   

13.
《党建文汇》2014,(7):35-35
美国在当地时间6月10日对外承认其推动控枪法案失败。奥巴马说.此时他羞于做美国人.并称作为一名父亲,他担心这个国家不能有效控枪而引发更多的悲剧。奥巴马说,“我最大的失望在于,美国社会都不愿意采取一些最基本的措施来限制枪支而让这些危险的武器流落在一些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的人手上。”  相似文献   

14.
拳头与尊严     
刘洪波 《唯实》2001,(7):71
“不卑不亢”,实在是一种境界。以我所见,真正有了一个事情,需要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能够不卑不亢的人少见。盖不卑不亢,不只是自我平衡的技术,而且非有强大的理性、自信和尊严感不可为;而卑或亢则只要缩起头来或火气大作即可。 有的人一卑到底,无时不在阳气不足的状态,便是劈面抽他三个嘴巴,他还流着口水迎奉。有的人一亢无余,有事没事就炸开了锅,亮着大嗓门吆喝,哪怕被揪了一根毫毛,他也要寻死觅活。更容易遇到的,是且卑且亢的一路,无论遇到什么人,要从“可欺不可欺”的角度来加以观察。觉得可欺的,他就亢起来;觉得不可…  相似文献   

15.
《正气》1999,(7)
1996年8月,34岁的陈如恩走马上任,当上了沁源县城关镇纪委书记。三年来,陈如恩凭着一股坚持原则、无畏善战的“犟”劲,查处了39起违法违纪案件,处分党员干部40人,其中开除党籍1人,留党察看6人,撤职3人,党内严重警告12人,警告18人,有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犟”人陈如恩随之声名远扬。陈如恩调到城关镇工作时间虽不长,可也算得上是城关镇的“老人”了。从镇机关到各村社,大大小小的“头头”没有和他不熟悉的,加上他性格直爽,乐于助人,许多人都和他以朋友论交。但他心中总有杆秤,不管是谁,只要违反党的纪…  相似文献   

16.
说他是“车头”,是因为他是单位的“头儿”;说他是“车头”,还因为他是管车的“头儿”,更因为他是省市劳模、企业的劳模标兵。他,就是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汽车运输管理处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王福成。 见年代初,松江河林业局森铁处解体后与汽运处合并,合并后的汽运处被人们戏称为“大杂院”,拥有1600多名职工不说,两家的管理人员就近200人,谁来当这个家?局领导经过反复研究,选中了局总调度长王福成,于是他成了“大杂院”的当家人。 上任伊始,王福成便给自己定下了三条规矩:一是不吃请,二是不收礼,三是不搞“一言堂”。他…  相似文献   

17.
张其勤  燕少红 《党建》2010,(9):33-33
在安徽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有这样一位70多岁的老人:40多年来,一直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特别是近10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摘抄各类书报,写下读书心得笔记约150万字,并行程数千里宣讲600多个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和农民达3万多人。他叫李坤池,是阜阳市“百人理论宣讲团”成员、三合镇胡庙村的一位农民义务宣传员。  相似文献   

18.
高铭 《支部生活》2011,(12):48-48
3年来,云南农业大学惊喜不断,好事连连。3年来,全校有3人入选“云南省首批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5人入选“云南教育功勋奖”,10人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人获得“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相似文献   

19.
他是民营企业家,曾创业受挫、两手空空,但不惧困难、敢想敢干,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今,企业颇具规模,他收获“金杯”、“银杯”。 他是一个村的“党委书记”,管致富门路,也管家长里短;给村里贴钱,也送乡亲“温暖”,一年年乐此不疲。如今,人人“点赞”,他赢得群众“口碑”。  相似文献   

20.
儿子接我们去德国小住,我们人还在国内时,他说已给我们买好了“绿卡”:不明就里的我与妻吃了一惊,我们并无“移民倾向”啊!后听他细细道来,才知道所谓“绿卡”只是一种公交月票。“绿卡”亦并非民间俗称,票面上就堂而皇之地印着“GRUENE KARTE(德文:绿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