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民环境社会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已备受业界和学界关注。在公民环境社会参与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创新值得深入探讨。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公民环境社会参与-政治资本获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创新”理论分析框架,实测政治资本获取的传导机制以及生态素养的边界条件,揭示公民环境社会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创新的影响机理,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现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工作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也在迅速增加。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投资渠道单一,处理设备严重不足,处理水平普遍不高,相当一部分城市的土壤、水体、大气受到生活垃圾的污染,使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受到影响。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要把生活垃圾管理好,难度依然很大。因此,有必要改进南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生活垃圾现状的分析,提出城市垃圾的治理应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实现垃圾的"三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对城市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政策扩散理论构建主体和情境维度的分析框架,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42个试点城市的垃圾分类政策扩散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政策主体和政策情境的交互影响使试点城市政府呈现不一样的政策行为。其中,负责政策推行的职能部门发挥关键作用;纵向压力、横向竞争、前期政策制定经验和官员变更等因素形成组态效应。未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需关注城市的资源条件和制度环境,引导多元政策主体参与,形成多维度动力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新时尚。为解决当前"垃圾围城"的困境,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现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学界关于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垃圾分类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独角戏",更需要公众、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通过对公众行为、企业利益、政府政策等涉及垃圾分类系统工程各个方面的分析,建议地方政府应采取提高公众参与度、引导企业发挥积极作用、加快立法健全相关制度以及完善内外部监督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政府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项关涉社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议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纷纷落地。以政策扩散为理论视角,对我国31个省级、38个地级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扩散机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地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扩散的时空演进体现出如下运行机理:在时间维度上地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随时间变动呈现S型扩散曲线,目前处于曲线第二阶段,即快速增长时期;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比较显著的邻近效应,同区域内政策先行地区对周边地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具体路径上呈现出显著的垂直影响,包括自上而下的层级扩散和自下而上的吸纳扩散两种模式;在主要内容上呈现出效仿与创新失衡,以简单效仿为主,政策创新性不足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历时多年,但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对城市垃圾的消纳,"垃圾围村"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和执行对于解决污染问题进而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非凡。南京市六合区画家村垃圾分类政策的有效执行,得益于当地积累了较为深厚的社会资本。当然,由于社会资本增长乏力,也使得垃圾分类政策的继续执行存在较大的阻力。为了推动垃圾分类政策持续有效执行,必须进一步夯实和巩固当地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遭遇了“垃圾围城”的困境.寻就解决该困境的对策成了政府与社会的当务之急.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渐渐进入人们的视域,该制度不仅可以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困境而且还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目标的策略.当然,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它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结合湘潭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全面绩效管理思维引入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有助于改善垃圾分类的低绩效问题。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非干涉研究,掌握了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全面绩效现状。进一步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前端因素中,居民的相互影响、家庭分类情况与小区的监督管理对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面绩效至关重要;中端因素中,垃圾清运效率、清运量等因素对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面绩效影响显著。未来要加强垃圾分类全面绩效链条中各环节的衔接与配合,培养居民分类习惯,构建科学高效的清运系统,在这些工作的推动下,企业才能够有动力彻底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面绩效。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改革下中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2001—2011年中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垃圾处理收费额、维护城建垃圾处理支出、垃圾处理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绩效的影响,同时亦检验了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数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厂)个数等因素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绩效的影响,结论如下:(1)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增强了垃圾清运能力,提高了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促进了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绩效的提升;(2)维护城建垃圾处理支出本身对垃圾清运能力的增强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加入市场化改革因素后,维护城建垃圾处理支出对清运量的增加效应比市场化改革前更显著,并随着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增强;(3)垃圾处理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的提升,加入市场化改革因素后,垃圾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对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的提升效果比市场化改革前更明显,并随着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增强;(4)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的增多能显著提高垃圾清运能力和无害化处理能力,无害化处理场(厂)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海盐县的志愿服务事业已初具规模,但较低的城市能级水平使得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城市硬件建设投入得多,对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视、扶持得少;对志愿服务事业“管理式”推动有余,“服务式”推动不足.要完善县级城市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关键还是要厘清政府与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输入与输出这三大关系,并实施建立县级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支持“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深化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完善志愿服务网络管理平台等举措.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批准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公安机关探索新形势下的警察公共服务定位问题提供了先行良机。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大力服务成都“试验区”建设,并在此过程中推进自身公共服务定位的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锦江模式”。“锦江模式”的实质是在城乡统筹制度框架中实现警察公共服务定位的理念和方法创新。并带动警务效能的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各地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组织管理模式。但综观全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的现状,大多处于初级的经验型层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从科学的组织管理理念出发,构建一种新型的城市社区组织管理模式,使城市社区组织管理逐步由行政管理体制向法制保障下的社区居民自治体制转变,并且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上海的社区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管理体制,通过充实、强化街道办事处的管理职能来解决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推动社区建设。但这种体制在快速推进社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正确定位社区内政府组织的职能,梳理条块关系,培育、健全社区内各类组织,加强有关社区法规的制度建设,促进社区管理体制的良性运行和发展,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城区是城市基层治理改革的节点。我国城区社会在由管理向治理转型中,面临着治理空间、治理信息、权力体系、利益结构和文化愿景的碎片化困境。在整体性治理理念下,房山区通过组团式发展、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构筑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等措施,对空间、权力、利益、文化、信息进行协调整合,逐步建立了具有高灵敏性、快回应性、广参与性的城区社会治理体系。与此同时,要通过有机整合、精准配权、理念创新来规避治理实践中的机械整合、模糊集权和治理内差等诱发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城市社区邻里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由以“和平共处型”为主向以“淡漠封闭型”为主转变的趋势,社区本身逐渐失去促使居民密切交往的功能,社区居民缺少参与社区活动的动力。针对这一现状,应从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沟通平台、社区制度完善四个方面寻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城乡差距拉大、土地流转不畅、户籍制度屏障、社会保障乏力、环境资源危机等“城镇化”问题日渐明显。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社会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清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管理体制障碍,必须以平等性为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理念,实现以户籍、土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的理论内涵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破解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的一种探索,刺激全国各地区分别从各自实际出发进行多样性方式的实践,具有代表性的是天津市单纯“宅基地换房”与嘉兴市“两分两换”模式下的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尝试。通过对两试验区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找出这些模式立论的理论基础并探寻这些基础的局限,进而探究出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的价值向度是资本价值向度,忽略了农村宅基地天然具有的人权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当今各国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的手段。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特点以及当前轨道交通安全反恐建设方面遭遇的困境,需要公安安全保卫部门提前参与到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中,要求我们根据危机管理、安全防范理论来构建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轨道交通安全反恐系统,从而保障轨道交通和谐有序发展,为民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有效地带动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然而,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表现在经济、社会和居民生活三个方面,而促进城镇化建设应科学规划,注重中心村镇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