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呈现持续恶化态势。伊朗革命型外交导致伊以在意识形态上严重对立,而双方地缘目标日趋冲突,加之以色列追求"绝对安全"与伊朗矢志提高军力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全面对抗。在可见的未来,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恐将继续升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意图和能力,伊以矛盾远未达到爆发全面战争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周琪  沈鹏 《当代世界》2012,(7):30-34
近来日益紧张的伊朗局势牵动着世界各大国的神经,在2011年底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的评估报告发表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加紧了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以色列也不断威胁要在必要的时候摧毁伊朗的核设施.面对西方的压力和制裁,目前伊朗在核技术方面仍保持着快速的发展.为了防备遭到空袭,伊朗还正在将核设施从地面转移到地下,在福尔多的地下核设施扩大铀浓缩生产.2012年4月7日,伊朗议员米斯巴希·穆加达姆表示,伊朗已经掌握了制造核武器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轻而易举地"生产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高浓缩铀.伊朗核危机似有失控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伊朗与其周边国家以及美国之间的关系?认清这些复杂的局势,对于中国处理好同伊朗、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同时采取适当措施应对伊朗核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沙特、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是当下中东四大强国。沙特谋求的是阿拉伯世界领袖,伊朗和土耳其梦想民族和国家的复兴,以色列则对国家安全最为关切。从国家发展环境来看,以色列最佳,土耳其次之,沙特随后,伊朗最差。  相似文献   

4.
王晋 《当代世界》2021,(3):52-58
"阿拉伯之春"的爆发深刻影响了中东地缘政治,改变了以色列所面临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以色列对"阿拉伯之春"的认知也经历了由喜悦、乐观到谨慎、理性的转变.面对中东新一轮地缘政治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色列采取了加强国防军建设、与美俄和阿拉伯国家等域内外大国发展关系、积极应对伊朗威胁等一系列举措.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将面临更多变数,但美以同盟关系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同时,巴以问题变化、美国与伊朗地区博弈加剧以及以色列面临的内部政治纷争将对其对外战略产生更多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2006年里,世界政治舞台上风云激荡,中东更是引人眼球.波斯硬汉伊朗总统内贾德频出惊人之语,公开置疑二战期间纳粹屠犹的真实性,威胁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不甘示弱地要求把伊朗驱逐出联合国,坚决反对伊朗的核计划,威胁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以色列与伊朗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相似文献   

6.
自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来,以色列一直坚决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以色列领导人以及军方人士多次在各种场合发表言论,称以色列不排除使用武力打击伊朗核设施。以色列空军司令沙基迪少将更放言,以色列空军必须为“空袭伊朗”做好准备。这番强硬表态的背后是以色列空军“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方面骄人的战绩。25年前,以色列正是使用这种方式一举摧毁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使萨达姆拥有核武器的梦想成为泡影。2000公里奔袭  相似文献   

7.
巴列维国王的忧虑 1973年10月6日下午14时,埃及和叙利亚分别从西、北两个方向对以色列发起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毫无防备的以色列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如果不是美国及时大规模的援助,以色列几乎灭国。以色列人在战争初期的惨败震惊了中东地区的另一个非阿拉伯国家--伊朗,伊朗巴列维国王立即--于1973年11月--向美国订购了第一批F-14A雄猫战斗机,同时,他命令参谋人员展开研究:当遭到类似于以色列人在"斋月战争"初期所受到的偷袭时,皇家伊朗空军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改善关系是近年来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显著变化,它既是两国应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剧变的战略选择,也是两国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遏制伊朗势力的扩张,加强双边经贸联系和助推区域经济合作,是沙以两国改善关系的主要战略目标。沙特和以色列"结盟"将加剧中东两大阵营的对立,扩大阿拉伯国家间的裂痕,并使巴以问题的解决向着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际     
《南风窗》2012,(5):21-21
风云Major Issue伊朗空中设防2月20日,伊朗军方在南部地区开展了为期4天的防空演习。此次演习动用了导弹、防空高射炮、雷达以及各种战机。最近,外界对以色列正密谋空袭伊朗核设施的猜测正愈演愈烈,伊朗此次进行防空演习或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0.
谢奕秋 《南风窗》2008,(16):85-86
等到伊朗战争的乌云散去,叙利亚才能在不引起伊朗反弹的情况下与以色列谈和,从而螺旋式地提升叙以、美叙、美伊关系。这也可以说是骑墙主义的匠心吧。7月中旬,到巴黎出席"地中海峰会"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决定与在法国委任统治时期曾是同一个国家的黎巴嫩建立外交关系,二是响应法国和以色列的呼吁,提出未来的叙以直接谈判将在"少则6个月长则两年"内达成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11.
自伊拉克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不断在伊朗核问题上大做文章,致使伊朗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越发剑拔弩张,美国和以色列更是多次扬言要对伊朗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在波斯湾地区,战争一触即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了展示自己的武力,震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伊朗频繁举行各种军事演习,伊朗精神领袖哈姆内伊和总统内贾德也多次视察演习的主角--伊斯兰革命卫队,并发表演讲鼓舞士气以提升革命卫队的革命和宗教热情.伊斯兰革命卫队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色列鉴于导弹技术在中东急速扩散,寻求美国协助研制激光反导弹系统,以便有效拦截导弹,确保本身安全,也保障美国在中东地区战略利益。该地区主要竟争者是伊朗,伊朗在以色列首次试射激光武器之前,已派专家赴俄采购激光军事技术,俄军方同意助伊朗一臂之力,美国立即向俄表示反对,指责此举破坏地区武力均势。  相似文献   

13.
储昭根 《南风窗》2012,(6):92-93
由于美伊冲突、以色列在中东的战略地位和犹太人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如果以色列单方面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美国绝不可能袖手旁观,亦很难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以色列密切关注伊朗在叙利亚的影响、戈兰高地局势以及叙利亚境内重型武器流向等议题。以色列独特的犹太国家地位、对叙利亚反对派的不信任以及叙利亚问题本身的敏感性,使其不愿大规模直接介入叙利亚内战。因此,以色列虽不断动用战机对叙利亚境内的一些军事目标进行空中打击,但没有派地面部队直接介入叙利亚战场。同时,以色列积极游说叙利亚问题相关各方,尤其是俄罗斯和美国,力图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未来,以色列仍需面对戈兰高地问题、与黎巴嫩"真主党"关系以及俄罗斯在叙利亚防空体系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2月伊朗核问题浮出水面至今,其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际社会努力寻求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同时,不同消息渠道曾多次传出以色列准备采取空中打击的方式摧毁伊朗的核能力,再现1981年“巴比伦行动”的消息。面对军事打击的威胁伊朗方面也毫不示弱,最近的半年内,伊朗举行了两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向外界表明伊朗不惧怕外国军事力量的干预,并击败任何国家入侵的决心。见此情景,人们不禁要问,以色列会不会对伊朗发起空中打击?伊朗有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的领空免受外敌入侵?对于以色列空军的情况,前文已有详细的报道,大家已经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人们对伊朗的情况却知之甚少,由于很少与外界接触,伊朗武装力量的真实情况一直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让人难以看  相似文献   

16.
一、克里就职美国国务卿,奥巴马发表2013年国情咨文 2月1日,约翰-福布斯·克里接替希拉里成为美国新一任国务卿..克里就任国务卿曾遭到来自保守共和党的反对美国保守政客批评克里对反美国家的外交立场偏软,尤其是在对以色列态度和伊朗核问题上,认为克里的政策可能会过于放纵伊朗,而对盟友以色列却不温不火。  相似文献   

17.
新闻眼世界     
《南风窗》2008,(2):9-9
踊脚布什紧盯伊朗鉴于窝在华盛顿与国会缠斗于事无补,美国总统布什1月8日以任内首度出访以色列,拉开了他中东"6天7国行"及2008"国际公关年"的序幕。尽管他此行广泛涉足约旦河西岸、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地,并声称要把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提上日程,但其实最主要目的乃是听取以色列对于伊朗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向海湾国家阐述美国对此的  相似文献   

18.
当下以色列社会存在三个明显的社会分裂现象: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分裂;极端正统犹太人和现代犹太人的分裂;欧美裔犹太人和亚非裔犹太人的分裂。以色列的国家安全观也历经了转变,以1979年为分界线,之前主要面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威胁,之后则主要面临来自伊朗的威胁。内部分裂会影响到以色列国家的发展高度,对国家实际安全威胁的认知会影响到以色列的周边环境塑造。以色列的内政外交存在相当密切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19.
在伊朗最近举行的大选中,温和(也称务实)派人物鲁哈尼出乎人们意料在首轮选举中击败所有强硬保守派竞选对手,当选伊朗第11届总统。鲁哈尼承诺,为摆脱伊朗目前面临的内外困境,执政后对内将会稳步地推进政治“变革”,努力营造一个“宽容”的社会氛围;对外将努力改善与美欧和地区国家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伊朗核问题和美伊关系进展,尽管更多涉及国际政治,但其重要障碍之一则是美国国内政治。除了内贾德执政的强硬伊朗时期,自霍梅尼逝世后至今的整个美伊关系更多是受美国和以色列国内政治的影响。这在2013年伊朗政治生态转向温和、伊核问题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体现得尤其明显。以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伊核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和落实为标志,伊核问题和美伊关系显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但这一积极进展却引发美国内反伊政治力量的更大反弹,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新制裁方案和美国国内对更多制裁的激烈讨论,说明基于伊朗人质危机的反伊民意和犹太人团体的反伊游说仍是中短期内美国内反伊政治的主要来源。就现有趋势判断,反伊政治未必能够阻止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和最终签署全面协议,但的确会成为美国取消对伊主要制裁的障碍。如果制裁不能取消,伊核问题的解决和美伊关系缓和将不具备持续下去的条件。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一方面需要继续为推动伊核问题的解决以及美伊关系适度缓和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也需在发展与伊朗经济合作时持谨慎态度,特别是要充分虑及美国制裁所造成的长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