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阚道远 《国际展望》2012,(2):27-34,134
网络外交是由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新型外交方式和途径,在国际政治交往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目前中国在网络外交领域面临诸多国际压力与挑战,同时,也存在创新意识不足、运行机制滞后和技术操作生疏等内在问题和局限。在信息时代,要大力构建和提升中国网络外交战略,通过更新思维、创新体制、开发技术不断增强网络外交的软实力,积极倡导世界互联网良性治理结构,为国家和平发展和整体外交工作注入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我在《公民社会与中国外交》一文里(见《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已经注意到这一相关性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的缺失。我在那篇论文里提出,中国外交必然会受到公民社会日益增大的影响,而后者的成长是市场经济和公民意识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文章引证了  相似文献   

3.
上海世博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世博外交"之路。这不仅是世博会本身的创新,也是中国外交的创新,即围绕主办重大国际活动而展开的外交。上海世博会在政治外交、经济和科技外交、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深化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提出了世博外交的时代命题,展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提升了中国主办特大型国际活动的综合能力,开辟了地方外事融入国家总体外交的新途径。世博外交将具有长期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华派是指了解中国,对中国持友善态度的外国公民。培养外国公民中的“知华派”是中国公共外交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在目前公共外交“从政府到他国公众”的垂直结构与“从公众到公众”网络结构并存的二元实施模式中,通过对高校留学生群体的公共外交是公共外交实践从“官办外交”到“民办外交”的有效转型方式。中国高校是外国青年认知中国的重要平台。应从战略上高度重视高校在服务于国家的公共外交和国家整体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决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对外开放、外交上走出去的结果,反过来又对中国外交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外交决策机制上,首脑外交频繁而活跃,外交机构水平和垂直双向扩展,公众参与意识增强。外交决策过程也呈现出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首脑外交不仅在外交决策、而且在对外政策宣示和执行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外交决策在指导思想上强调总体外交,在实践中突出协调和机制建设,公众参与愈益成为影响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凡此种种表明,影响外交决策的因素越来越多,决策需要内外兼顾,更加规范化,从而达成更加稳定的决策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外交部解密档案和其他资料,考察了毛泽东时期中国特色的国际安全合作模式——准联盟外交。受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国家利益、安全威胁认知及美苏对抗态势的共同影响,中国的准联盟外交战略旨在获取外部战略资源,可大致分为与亚欧中小社会主义国家的准联盟外交、与民族独立国家的准联盟外交和与西方国家的准联盟外交三个阶段。经济和军事援助是中国开展准联盟外交的主要手段,首脑外交是辅助手段。中国的准联盟外交战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由于其忽视合作机制的作用,当中国和准盟友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时,准联盟外交往往随领导人意志的变化而出现波动并最终走向消亡。另外,中国领导人对国家安全威胁与利益的判断常常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且过于强调经济援助而不是互利合作,导致建立在经济援助之上的准联盟外交所获取的战略收益常被支付的高额援助所抵消。  相似文献   

7.
首脑出访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系统考察从新中国成立到2006年的中国首脑出访活动,揭示了中国外交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重心和特点,并进而探讨了首脑出访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反映出的中国外交风格。首脑出访的增加,既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体现,也是当今全球化形势的客观要求。首脑的高频率出访,反映了首脑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中地位的上升,以及与相关国家关系的状况,首脑出访的议题和作用的变化,体现了当今中国外交乃至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叶青 《国际展望》2010,(1):37-45
人文外交是中国外交未来的新亮点,人文外交的提出适应了国际社会的发展潮流,是中国综合国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人文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是对建国以来外交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新形势的一种具有创造力的回应,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外交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其战略性和总体性,它服务于中国的总体外交大局,在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应该以构建崛起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的价值观为己任,在参与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全球卫生外交是近年来在国际上日益受到关注的一个词汇。在国际学术界,对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作为该领域中的重要角色,中国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参与卫生外交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显著特征。2003年的非典事件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卫生外交虽属低级政治领域,但已经并正在对中国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参与全球卫生外交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多方面的,需要调动各方面的智慧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外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交如何为科学发展服务,二是外交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中国外交实践的基本理论依据,而且也是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外交理论创新包含以下六点:完善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国外交理论体系;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外交思想和基本原则;倡导文明对话与合作,推出"和谐世界"新理念;注重利益和责任均衡的负责任外交;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树立中国发展崭新形象;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外交注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崛起及其世界政治影响,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概括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为此,需要探究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分析和总结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和实践,对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并借鉴现有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一整套有“中国视角”的知识体系和解释系统,以此为新兴大国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主张提供理论支持,表达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诉求,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大外交视域下的中国外交人才培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展现的是一种大外交的前景,不仅包括传统的官方外交,更包括日益活跃的民间外交。外交外事工作人员是外交工作的执行者和权益的代言人,在外交外事人员中,外语人才占据了很大比例并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国外交大战略背景下的外语人才的培养与现实需求还不适应,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毛艳 《国际展望》2011,(1):35-46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中国的外交话语杈偏弱,特别反映在哥本哈根和坎昆气候大会上,中国总是受到西方的指责,并承受了巨大的国际减排责任压力。要想提升中国当前的气候外交话语权,应在议题策略上有所突破,最关键的是要提出国际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核心是为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转型的“缓冲期”策略,并在“公平承担份额”的原则指导下,制定“可实现、可完成”的“中度限额”减排方案。在此基础上,中国在气候谈判中还应更多地使用议题联系战略,迫使发达国家妥协,以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王伟男 《国际展望》2012,(5):29-39,71,143
"侨务公共外交"作为一个新概念,尚未得到系统性的理论阐释。本文以主体、客体、实施途径和实施目标这四个基本要素为切入点,把侨务工作与公共外交从逻辑上和实务上连接起来,并以此为基础对侨务公共外交的内涵进行初步界定。侨务工作如何借鉴公共外交在实施途径与策略上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务实性,公共外交的运作如何利用好侨务资源,将是侨务公共外交理论建构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一个侨务资源大国,在拓展侨务公共外交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面临着若干重大障碍。无论是发挥优势还是克服障碍,其过程本身都将为侨务理论工作者提供肥沃的创作土壤。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中国的经济外交步入新的阶段,开始寻求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的框架下影响国际经济规则。中国在推动多边经济谈判进程、推行自由贸易区战略、应对国际经济摩擦、能源外交及"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大力践行经济外交。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外交政策环境带来重大变化,中国经济外交面临进一步提升的机遇,同时也必须经历战略性的调整和转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外交需要兼顾海外直接投资与金融资产的全球配置,从原先侧重于贸易、投资等局部性、领域性问题向体系层面的建构和协调发展,立足东亚贸易自由化以及金融协同化进程,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朝向更为公平、稳定、平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60年的中国外交,在外交内涵与体系、国家利益的认知和国际环境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小外交变为大外交,从政治军事利益为主变为拥有全球性广泛利益的利益体系,国际环境从被动、不利到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7.
张春 《国际展望》2011,(4):60-72
传统外交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90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三大历史潮流,领导中国传统外交不断从最初的消极、被动和单一走向今天的积极、主动和全面,始终致力于和平外交、开放外交和独立外交,并且很好地把握了物质利益与普世价值的平衡,包括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平衡,更侧重物质利益的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与更侧重价值观的发展中国家关系与多边外交的平衡。中国传统外交的这一不断发展,既使中国传统外交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为中国传统外交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朴钟锦 《国际政治研究》2012,(1):149-162,10
"诗赋外交"是指在外交场合"赋诗言志",即通过吟诗作赋,表达立场、传递信息的一种外交话语方式。它源于西周,盛于春秋,相承千载,贯穿古今,其间,"赋诗"方法、诗歌内容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以诗代言、赋诗明志的独特外交话语方式却始终没有消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诗赋外交至今发挥着独特的外交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60年的新中国外交实践在捍卫和扩展国家利益、顺应时代潮流和伸张国际正义、积聚和善用国家软实力、转变外交模式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新中国的外交理念也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与时俱进的世界观、时代观、利益观、和平观、统筹观等。中国外交的丰富实践和先进理念相辅相成,正在为中国继续发展为世界强国奠定基础。在今后40年(即共和国百年庆典时)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外交将在构建和巩固新的国际多极格局和国际体系、推动亚洲共同体建设、引领战略思维、承担大国责任、预见世界变化和提升实践艺术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和富有成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