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中俄转轨道路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俄两国在从计划体制向市场制度的过渡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方式,也因而取得了不同的成效。本文主要探讨在相同的制度背景下两国改革选择不同道路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分析两国改革的绩效差异以及普京时期所进行的政治经济调整是否意味着对前一时期俄罗斯改革道路的否定,希望通过对俄罗斯转轨道路的反思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俄国社会的动荡、民众心理的嬗变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在这一阶段的俄罗斯电影中得到生动的反映。内容的变化又引发表现形式的变化。对昔日的反思由社会学层次朝历史文化层面深化,对社会生活的审视批判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上与文化哲学思考有机结合成为转型时期俄罗斯电影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俄(苏)两国经济转轨之前,两国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工业化程度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中国均落后于苏联。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时间长、覆盖面广、刚性程度强,中国的计划经济是从苏联搬用来的,不如苏联那样刻板、僵硬。两国经济转轨的条件是相似的,但由于两国实行不同的改革路线和政策。使两国的经济转轨出现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世界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中国、美国和俄罗斯正在重新定义他们的国际角色,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变迁中的角色,他们正力图打造一个有利于自身的系统和角色.他们都是世界上的大国,都在国际体系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在后社会主义转型进程中,中欧和俄罗斯的国家治理模式在经历了深刻的重构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趋势.前者形成了一种"民主型国家"治理模式,且国家整体的治理质量较高;后者形成了一种"勾结型国家"治理模式,且国家整体的治理质量较低.从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来看,上述两种国家治理模式的差异可以从政治体制选择、利益集团分化、市民社会发育,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和地缘因素等加以综合解读.  相似文献   

7.
结构失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性的根源。要改变这种失衡的路径,就是要借助外部力量助推政府变革,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起政府的科学发展意识、市场经济中"守夜人"角色意识、处理问题的系统意识以及强化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8.
规制机构改革是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电力产业为例,应用规制机构设置的相关理论以及制度分析方法,对中俄两国价格规制机构在独立性、管辖模式以及权力配置方面的特征加以介绍,并对形成两国规制机构特征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两国宏观政治经济制度以及电力产业自身特点,包括改革前的规制机构的初始权力配置、改革中实施的措施以及在改革后形成的在位企业的产权状况等,都是对规制机构的设置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转型进程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了,事实上仍在继续之中.惟其如此,要把握转型进程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动向,就更有必要对过去十余年间转型进程的演变及其中引出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本文的要旨,即在于对这一期间西方学术界关于俄罗斯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一大略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学者的有关看法提出批判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缅甸军政府的转型出于国内外压力。转型后的文官政府在政治体制上有民主化变革;在行政人事上实行文官主导、军人公务员并存的体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扩大了民族自治权;在宗教治理上延续了对佛教的控制;保留了军人的主导作用。缅甸文官政府政治前景不容乐观,但其对民主制度的规定与对合法性的追求,也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体制转型是俄罗斯社会转型的核心内容。俄罗斯体制转型是在苏联时期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毕露及苏联解体的特殊背景之下,以大体上和平方式推进的一次复杂而内容深刻的社会进程。俄罗斯体制转型以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为路径选择,却得到了一个权威主义与自由主义并存,寡头集团与平民主义兼容的混合型体制的结局,给其它转轨国家的改革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印尼进入民主转型时代,各利益群体纷纷登上政治舞台,伸张自己的利益诉求。在苏哈托时代备受压抑的女性群体和伊斯兰群体也走上政治前台,就妇女权利提出各种主张,但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存在根本性矛盾和冲突。本文通过梳理女性群体和伊斯兰群体围绕妇女权利的争论和斗争,探讨各种势力如何通过博弈,实现妇女权利的有限提升。本文指出,一方面,鉴于印尼开放的言论环境、广泛的选民基础和竞选性选举制度,伊斯兰势力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可能出现激进伊斯兰势力控制全国政权和全面限制妇女的情形。另一方面,妇女权利的改善也是缓慢的,受到伊斯兰势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1989年政局剧变后,捷克与斯洛伐克开始了政治、经济和外交全面转型进程。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解体后,它们各自呈现出了不同的转型特征。历史传统、政治精英和回归欧洲等因素决定和影响了它们的转型路径和转型绩效。转型初始条件较差的斯洛伐克经历了更为曲折和艰难的转型道路,但随着政治精英更能利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促进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它在转型的后半程取得显著进展,不仅与捷克会合于欧洲-大西洋结构中,而且缩短了与捷克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15.
16.
俄罗斯和东欧各国在转型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经历了诸如物价飞升、通货膨胀,国有资产在私有化过程中严重流失,投资受阻、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经济金融领域面临危机和人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的状况。俄罗斯近期尤其是普京执政后对现有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经济开始复苏,并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社会经济领域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鉴于东欧和俄罗斯在转型中的经验教训,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健全监管机制,防止为盲目追求效率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转变政府职能,从行政改革方面对经济发展进行有力的配合。优化产业结构以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整体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地区和城乡的差距给予政策上的关注。开放外汇市场进程中稳中求进,防止金融动荡引发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意识经受了剧烈震荡的考验,目前正在恢复常态。大多数人已放弃苏联时代的认同,树立了“俄罗斯公民”的新的民族认同。群体历史记忆,特别是对苏联时代的记忆,是俄罗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民族自豪感依然很强烈,表明俄罗斯传统的爱国主义有牢固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俄俄美在中亚地区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三边结构,中俄美都是独立的一极;另一种是两边结构,中国和俄罗斯联合为一边,美国为另一边.这两种形态混合存在,各有其意义,它们都反映出中亚大国关系结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中产阶级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存福 《德国研究》2006,21(2):29-35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与中产阶级的演变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马克思的中等阶级理论决定了早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伯恩施坦的中等阶层理论导致德国社会民主党走向改良主义道路;二战后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促使德国社会民主党由“阶级党”转变为“人民党”;中产阶级的新变化推动德国社会民主党成为“全方位党”和选举党。  相似文献   

20.
东盟5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伴随着东盟5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的经济增长,各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东盟5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是与世界各国工业化中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相适应的。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历史性、结构性和制度性的差异,东盟5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国际相比仍有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