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是以实践开辟前进道路的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现实同社会主义理想之间的反差,是当前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首先要树立一个历史的实践的观点,即现实社会主义并不是从理想所规定的那一端开始的,而是以实践开辟前进道路的。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变革,从此社会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所共同追求的理想社会。同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论述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 ,最初只是一种理想 ,一种出于公平和正义的、空想主义的理想。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论证了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说明了它将怎样得到实现。这样才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那么 ,对于社会主义模式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现成理论和概念 ,不能作出切合实际的解答。从当代社会变革、人类思维进化的趋势来看 ,正如列宁早在十月革命后第二年就讲过的那样 ,“对俄国来说 ,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如果说列宁看到的只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国家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主要有以下三种解释:一是俾斯麦之流的社会改良主义,二是通过国家实现的社会主义,三是作为国家理想而实行的社会主义。以往,说到国家社会主义,人们一直把它理解成俾斯麦之流的社会改良主义。这种解释来自俾斯麦,为了实现统一德国的理想,俾斯麦站在新兴的自由主义市民阶级的对立面,企图通过维护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产业革命中产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历程中,精神文明的理论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整个社会主义理论一样,它也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理想,又从理想回到现实的过程。重新考察、认识这一过程,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实际,实事求是地加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和文化建设,以促进改革和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不能说是没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之理想人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自觉地认识并追求和确立与之相应的社会理想人格是其一个重要课题。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之理想人格既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 ,也与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生活基本范式相应。这是独立型人格的高级社会表现形式自立人格的中间态 ,谓自主性自立人格。  相似文献   

6.
从1516年《乌托邦》发表到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乌托邦社会主义历经300多年的发展,其内容越来越丰富,理论越来越完善,对现实制度的观察与批判越来越深刻,对理想社会的构建也越来越接近科学的形态。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发展到科学的过程,是一个空想色彩日渐淡化、糟粕成分不断被剔除、科学内涵越来越充实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乌托邦社会主义的批判、扬弃与超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生形态,促成了社会主义由乌托邦到科学的飞跃。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1847年6月刚刚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大趋势。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是二十世纪的最重要标志。综观二十世纪的历史,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断前进,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本世纪,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层出不穷,但就其历史深度来说,  相似文献   

8.
孙国志 《学理论》2009,(30):53-55
社会主义,可以分为“理想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自从诞生社会主义国家以来,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其最大特点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通过苏联模式的现代化的挫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功,可以看出现实社会主义是落后国家现代化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9.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形势教育。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越大,广大人民群众对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就越坚定。要善于运用建设和改革的现实成就和群众的切身经验,进行生动的理想教育。”我们的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又寓于现实之中的。经常进行生动丰富的、富有说服力的形势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经常任务。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到现在,我国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已经八年了。八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今天,一个独立、强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是举世瞩目的事实。鼓吹资产阶  相似文献   

10.
培养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当前形势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加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高等学校要通过全面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并在实践中培养青年学生知行统一的道德人格。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同人类社会发展相同 ,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水平、内容、特征不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我们应当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创造条件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摘1985年3月4日《人民日报》。以上论述,文字虽短,但也足以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既是千秋万代的大事情,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和成败的大事情。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根据邓小平同志提议,党中央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在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之后,到下一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梦寐以求的理想。要建设强大的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了,这90年既是我们党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90年,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和创新的90年。回顾党90年的艰辛探索,梳理和总结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在新世纪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15年,列宁在著名的《第二国际的破产》中针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严肃指出:“对于觉悟的工人来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庄严的信念。”(《列宁选集》第2卷第614页)确实如此。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洞察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工人阶级及其先进政党、以及其他劳动群众来说,“追求社会主义的理想,要为社会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列宁选集》第4卷第73页)的信念是庄严的、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至关重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是"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按照理想的内容和层次来划分,理想可以分为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是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想,它是人类摆脱剥削和压迫、走向世界大同的向往和追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它是人类进步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描绘。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而兴起拼跨越世纪,拓展到全世界。进入20世纪,社会主义的内涵不断扩展和深化。在西方,它衍生出多种派别和思潮,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主张。在东方,它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实践变成多国实践,由一种模式变成多种…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候,有人拿出瑞典作例子,来否定中国社会主义的成果,说瑞典的社会福利如何如何多,人民生活如何如何好,结论是:瑞典比我国更接近理想的社会主义。说瑞典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高,这一点我们不但不否认,而且还可以作补充。瑞典的国民收入按人均计算已经超过美国,据1982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材料,瑞典人均国民收入为13520美元,现在已经超过15000美元,在发达  相似文献   

19.
华胄 《瞭望》1986,(50)
不允许改革出现一点失误,一有失误就大惊小怪。这种现象,多出自对改革采取理想主义态度的同志。在这些同志心目中,改革只能是完美无缺的,困难或问题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 不是说不能讲理想。我们是讲理想的。力争在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保证九十年代的经济振兴和繁荣,为全面实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为下个世纪中叶接近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创造条件,这理想和目标不可不谓宏大和壮丽。改革就是为实现这样的理想而采取的切实行动。但毕竟我们办的是一件新事业,尽管我们对  相似文献   

20.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和人格发展的基本原理 ,吸取中国传统哲学理想人格思辨的合理因素 ,我们认为 ,我国当前需要的理想人格类型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实现”型人格。其一 ,能力素质是自我实现型理想人格的关键。人的能力水平 ,表明人能否有效顺利地完成某一项实践活动 ,换言之 ,一定实践活动中的个人能力反映和体现着他的能力素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人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从经济学实质上讲 ,是使企业走向市场 ,并成为经济运行的主体 ,是把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人从对旧体制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使其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