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加速时期,政府正面临养老金、劳动力不足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提出延迟退休以缓解以上问题。为科学解决老龄化问题,研究人员对我国离退休年龄进行了科学计算。文章通过分析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和失业率存在的关系,从而对延迟退休形成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3,(33):4-4
“延迟退休”或实行逐步过渡 近期有消息称,政府部门、学界已对“延迟退休”基本达成共识,但具体方案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在现有退休年龄的基础上,每年延退几个月,积累约20年完成目标.以增强我国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有报告显示,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够用1.5年,但最低省份的结余仅够使用半年。另有机构测算.养老金制度若不改革,2048年将枯竭,消除“双轨制”应与延迟退休并行。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2,(7):47-49
养老金缺口、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延迟退休"一刀切"……近期,涉及老龄化社会的一系列话题,频频触动公众神经,引发广泛热议。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如何将养老保障体制进行完善,如何才能老有所养?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如果你还有30年方能退休,那就需要一笔300多万元的养老金安度晚年。前不久,微博上一则被疯传的养老金账单,让"80后"们顿时感觉"压力山大"。这条微博以南京的生活水平为例,假如退休后想要过上和现在3000元相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3,(8):23-24
"我们退休以后还能领到养老金吗?到时候,退休金还能买得起馒头吗?"离退休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但面对养老金入不敷出的传言,80后们也开始担心养老生活了。时下,为养老忧虑的人群不在少数——两三年后即将退休的人担心延迟退休年龄,农民担心养老金太低,城镇居民担心养老金贬值……更多数的人担心养老金缺口与缩水可能影响未来的养老生活。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4,(4):54-55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如何养老”成为了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政府也出台各种相关政策来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如延迟退休、养老金井轨、以房养老等。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建议,町采取用国有企业的利润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亦可以让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人股垄断性盈利国企,保证盈利国企的投资红利能不断补充到养老基金。  相似文献   

6.
车辉 《民主与法制》2013,(29):35-35
近日,人社部建议实行延迟退休,即在岗人员推迟到63岁再离开工作岗位,因政策和民生就业关系很大,刚一出台就引来争议不断。 曾经,退休被很多职工认为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脱离繁重的劳动,安然地领着退休金悠闲地生活。但是如今,相关部门却因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养老金存在巨大缺口等,认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延迟退休年龄之所以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在于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社部此前对有关退休年龄的研究已进行多年.说明退休问题已无法回避。延迟退休年龄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保基金收支不平衡、部分国家延长退休年龄。其中,养老金支付存在巨大缺口这个因素尤其受到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人社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表态随即引发广泛讨论,有关延迟退休、养老金、养老问题的话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那么,除了那些己经进入“退休”状态的人之外,那些尚未“退休”,却终将面对养老问题的30多岁、40多岁、50多岁的人,他们对于未来的养老有哪些考虑,又有哪些困惑和焦虑呢?  相似文献   

9.
章娅  李莉 《乡音》2013,(6):9-12
[策划人语]今年3月,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就曾公开表示,正在研究制定延迟退休的方案。至于方案具体的实施时间点和方式,还没有确定时间表。此言论发表于两会期间,引起一片哗然。不久前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社保基金全国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提出了通过延长退休年龄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建议,更是将"延长退休"推向了风口浪尖。与以往舆论热烈讨论延迟退休的情况相似,从3月两会召开到现在,除了一些官员和专家表示支持延迟退休政策之外,普通民众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网络媒体所传达的,几乎都是反对声音。上海是我国率先试点延迟退休的地方,用的是弹性退休的方式,然而两年多过去,申请者只有寥寥千人。并非强制的弹性延退受到如此遇冷,其经验又有什么可以借鉴,又有何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顿时,延迟退休便成为舆论焦点,褒贬不一。而老龄化社会的加快到来已经是不争事实,延迟退休也成为题中之意,而配套制度的完善也亟待解决。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它影响着几乎所有的国家。日本的养老重荷,德国退休政策的朝令夕改,还有今天被推向风口的延迟退休讨论,都有着人口老龄化的身影。人口老龄化是一场深刻的人口革命,其根本动因在于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科技飞跃、医疗改善,它是人类进步的象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人口增长速度却明显减慢,人口结构已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也引导着人们开始对退休制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市民咨询】宁波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增有具体方案吗?具体增加多少?什么时候发放?【部门答复】2013年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各省负责制定本省调整方案后,报人力资源和  相似文献   

12.
退休年龄关系到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强 《时事报告》2010,(12):70-71
2010年9月15日,人保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明确表示,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几乎同时,上海市试水“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也引发了退休年龄的争论。退休和养老问题关乎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关心它的远远不止大闹罢工的法国人。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柔性延迟退休”方案的试行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柔性退休”立刻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官方多次表示,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不等于延长退休年龄,而且这种延长不是强制的,而是柔性的。  相似文献   

14.
案由:2005年至2007年,国家已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全国平均水平从714元/月提高到963元/月。最近又明确,从2008年至2010年将再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并继续向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人员以及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偏低的人员倾斜。  相似文献   

15.
速读     
《人民公安》2007,(8):7-7
河南郑州一位农村妇女在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成功讨要回退休养老金。媒体称这是全国第一例成功为农民工讨回退休养老金的案件范林涛作“我们一些干部有个不好的习惯.凡是发生了矛盾.首先在群众身上找原因。一些干部早就脱离了群众.还口口声声  相似文献   

16.
《大连干部学刊》2013,(4):63-63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最近建议,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应扩大全国社保基金,逐步延长退休年龄。戴相龙提出了扩大社保基金的三个建议:一是尽快进行顶层设计,争取到2030年基本建成由国家设立公共养老金、企业和职工设立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组成的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社会保障部提出延迟退休方案,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延迟退休是基于我国养老金无法满足日后支付需求所推出的应急方案,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群众将视线转移到我国施行已久的"双轨制",养老制度的"双轨制"成为改革的重点,与其他制度改革一样,延迟退休同时也需要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新政     
《群众》2013,(3):I0008-I0009
上海市从2013年1月1日起,对2012年底以前已按城镇养老保险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且确定为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退休人员,以及按“镇保”、“城居保”、“新农保”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增加养老金。增加的养老金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按绝对额增加,每人每月增加140元;二是按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增加,每满1年每月增加3元;三是按本人养老金增加,以本人2012年12月份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为基数,  相似文献   

19.
范世辉 《半月谈》2021,(1):15-17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由于延迟退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对延迟退休的影响议论纷纷。那么,中央为什么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施这一方案有可能造成什么影响?如何稳妥推进延迟退休避免造成新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20.
捕风捉影     
北京:企退人员养老金每月3050元据人民财经统计显示,截至4月18日,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完成了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工作,在25个省区市中,共有北京、青海、新疆、河北、甘肃、江苏、云南等8个省份公布了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其中,北京每月平均养老金水平达到3050元排在第一位。青海、新疆、河北、甘肃、江苏、云南,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分别为2593元、2298元、2100元、2065元、2027、182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