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森 《学习导报》2009,(10):43-43
卫士马武义回忆: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住进香山双清别墅。他自己首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还给我们卫士规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主席用的东西不得随意给他换新的,要换必须经他批准。在香山时,经主席批准给他做了一双新皮鞋。参加党内活动他不穿皮鞋,只有会见外宾、民主人士或庆典活动时他才穿皮鞋。直到1958年秋我离开中南海时,主席穿的还是这双皮鞋。  相似文献   

2.
阿森 《新湘评论》2009,(10):43-43
卫士马武义回忆: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住进香山双清别墅。他自己首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还给我们卫士规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主席用的东西不得随意给他换新的,要换必须经他批准。在香山时,经主席批准给他做了一双新皮鞋。参加党内活动他不穿皮鞋,只有会见外宾、民主人士或庆典活动时他才穿皮鞋。直到1958年秋我离开中南海时,主席穿的还是这双皮鞋。  相似文献   

3.
成仿吾,一个特立独行的学者型革命者,他通晓多国语青,1928年在巴黎与洋文化素面相见时,共产主义一点点沁入他的年轻心灵,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延安时期,他与徐冰合译《共产党宣言》。他历任过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校长,  相似文献   

4.
隔山 《党课》2010,(7):109-111
2008年1月31日,鉴定大师杨仁恺因病去世,享年93岁。1915年,杨仁恺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年少时就对古玩书画产生了兴趣。20岁时,他曾在成都一女子中学当过教师,学校附近的古玩街时常令他流连忘返。抗战胜利后,30岁的杨仁恺来到了北平,在琉璃厂得以看到众多的名家书画,逐渐练就了鉴别古书画的深厚功力。后来有人问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他自称“琉璃厂大学”毕业。  相似文献   

5.
在挽回爱情时邂逅商机 1971年,林安国出生在浙江温岭一个渔民的家庭。1993年,他高中毕业,先后做了几起生意都失败了。2004年,他应聘到当地一家酒店当保安。  相似文献   

6.
王彦 《党史天地》2007,(9):46-48
我的丈夫陈先瑞离开我们11年了。我和先瑞结婚是在1942年,那时他任陕甘边区警备第四团团长,我们共同生活了54年。说来也怪,先瑞刚走那几年,我每日沉湎于悲痛和回忆中,夜里梦见他的时候却不是很多。而近些年,痛失亲人的悲情虽渐趋平静,但晚上睡梦中却能经常见到他的身影,梦见他年轻时的英气勃勃,也梦见他身着将军礼服时的威风凛凛,更梦见他离休后同家人团聚时的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至少三次说过,他在1927年底就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在1980年参观八七会议旧址时,他曾指出:八七会议时,“李维汉是秘书长,……我是中央秘书,……1927年底在上海我才当秘书长。”在1984年3月会见外宾时,他又说:“我1927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就当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10月,他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指出:“一九二七年底我第一次当中央秘书长时二十三岁。”  相似文献   

8.
朱新春 《湘潮》2013,(2):20-23
我的父亲开国上将朱良才,1900年9月27日出生在湖南省汝城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25年,当小学教师的他,抱着救国救民的朴素思想,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10月,他在革命的低潮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时,他任资兴县委组织部部长。1928年4月,他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和谭政一起,当上了红四军军部的第一任秘书。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24):86-87
钢玻璃杯的故事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10.
冯连 《党的建设》2012,(6):60-61
1906年,潘文郁生于湖北襄阳东津湾。幼年时,他便好学善思,9岁时就提笔成文,700余字的文章一气呵成。1922年,16岁的潘文郁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那里,潘文郁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他的启蒙老师正是在第二师范学校任教的肖楚女。在萧楚女的引导下,潘文郁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11.
淡漠喝彩     
宋玉琴 《新湘评论》2010,(12):48-49
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马夫,为他赶了五年马车,服役期满向王旦告辞,王旦竟不认识他了。等马夫转身走时,王旦却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赶车勤劳,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原来这个马夫平日只知赶车,正脸都难露一个,王旦只熟悉他的背影,所以见到他的脸部时反倒不认识了。  相似文献   

12.
任彦 《党建文汇》2007,(2):49-49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到职业作家的人生规划。1955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了,但是,家里没钱供两兄弟同时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1962年,他20岁时高中毕业。“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结果,成绩在班上排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高考结束后,他经历了最痛苦的两个月,所有的理想、前途和未来在瞬间崩塌。他不知所措,记不清多少个深夜,他从床上惊叫着跌到床下。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在江津县一个静偏的山村走完了他人生最后4年的时光。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在这里好似夹在两座大山之间苟延残喘,永远也找不到当年叱咤风云时留下的蛛丝马迹。这4年是他苦闷、孤独、痛苦、绝望的4年。他看破红尘,但仍被特务监视,而且国民党还派出要员时时想拉拢他,欲使他成为反共工具或为反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5):36-36
梁伟平1956年出生于广西,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下海创办了多家企业,不到35岁时,个人资产已过亿元,被称为“广西首富”。正当他满怀激隋,准备以实业报国时,腐败的黑手伸向了他的企业。由于他坚持不与腐败分子同流合污,结果被腐败分子合伙栽赃陷害,不仅私人财产受到重大损失,而且家庭遭遇变故。  相似文献   

15.
祁建 《党建文汇》2006,(5):44-44
“你能照料我女儿吗?”红色高棉领导人波尔布特在1998年去世前不久向他的秘书狄昆纳尔提出了照料其女儿的请求。当时他们隐居在与泰国接壤的山区。狄昆纳尔身材苗条,接受采访时,他请求用高棉语讲话。尽管他在美国生活了13年,他仍希望使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即使他不得不一再纠正翻译的误解。他显得友好,从容不迫。他说话缓慢,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16.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锋,这个一言一行中都闪烁着灿烂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年轻战士,因公殉职已35年了。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的那颗红。心,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崇高的道德情操,他那“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高尚情怀,30多年来,激励教育了多少人啊!我们永远怀念他,敬仰他,学习他。他永远活在千万人的IL‘中,他的精神永放光芒。在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当年采写这位先进人物时的很多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雷锋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汽车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时,年仅22岁。他的生命很短暂,可他平凡而伟大的业绩,深深触动了千万人…  相似文献   

17.
淡漠喝彩     
宋玉琴 《学习导报》2010,(12):48-49
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马夫,为他赶了五年马车,服役期满向王旦告辞,王旦竟不认识他了。等马夫转身走时,王旦却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赶车勤劳,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原来这个马夫平日只知赶车,正脸都难露一个,王旦只熟悉他的背影,所以见到他的脸部时反倒不认识了。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中同刚刚诞生时,毛泽东为了国家利益和安全,进行了他开围后首次重大外交活动。这就是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的莫斯科之行。毛泽东的这次重大外交活动,不仪体现了他作为伟大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也展现了他的外交风采.  相似文献   

19.
志在高远田波扬,字佐储,1904年3月24日出生在今湖南浏阳市北盛区乌龙乡良陂村。在5个兄弟姊妹当中,他排行第三。父亲田茂昭是个不得志的乡间知识分子,科举不第,家道衰败,对腐败的社会现实疾恶如仇。在他的影响下,田波扬从小就发愤学习,立下了为国出力、为民除害的崇高志向。田波扬聪颖好学,大人读书写字时,他喜欢站在一旁观看;母亲讲故事时,他坐在小凳上用心倾听。父亲教他写字,他手写痛了,紧闭着小嘴唇不吭一声,不肯停笔。父亲见他如此好学,心下好生欢喜,在他5岁时,就送他进了琼瑞小学。田波扬入学期间,正值辛亥革命之…  相似文献   

20.
云云 《党建文汇》2001,(6):37-37
贺龙元帅是“有泪不轻弹”之人,他的亲人甚至他的姐姐贺英被敌人杀害时,他都没有落泪,但在1946年一年中,他却屡次伤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