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期以来,海外华文媒体被赋予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功能。作为重要的海外华文报刊集中地之一,东南亚华文报纸如何发挥其作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四国华文报纸为例,运用传播学的某些理论对它们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实践进行归纳分析,并指出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后,菲律宾华侨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菲化运动”对华社产生强烈冲击,华侨社会陷入动荡。在菲律宾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华侨社会逐步演变为华人社会,其政治认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因素不但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也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与华人社会紧密关联,是深入反映华侨华人社会处境的一面镜子。为此,研究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可为进一步了解菲华社会提供良好视角,同时也可为当前汉语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泰国华文报纸的发展与泰国对华侨政策的调整息息相关。二战之后,随着泰国华人社会的变化,泰国华文报纸经历了从动荡到相对稳定的发展过程。在时局及现代化办报思想的影响下,泰国华文报纸迎来了一系列变革。泰国现存的华文报纸已基本实现从"侨报"到"本土报"的转变,中泰合作办报成为一个趋势。泰国华文报纸的内容以报道泰国国内情况为主,华文报纸成为维系泰国华裔人口与世界华人圈联系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华文报业集团将手握学生报,一起"iChinese"(爱华文),视为华文报业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双赢模式。以贴近年轻人的内容和各种创意活动;搭建多媒体言论平台;有声报纸;发挥双份报纸的阅读成效等方式来建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5.
自近代以来,中国的菲律宾文学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中国有选择性地翻译、简介菲律宾文学名家名作;中期是菲律宾华文报刊与中国的报刊共同关注"菲华文学";后期是对菲律宾文学特别是菲华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对菲律宾文学的总体性介绍;对菲华文学的宏观论述;对菲华文学与中国文文学学关系之探究等。随着时间的迁移,研究逐步细化,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问题。比如研究整体上重"华文"文学而轻"非华文"文学等。  相似文献   

6.
华文报纸与华文教育相辅相成。印尼华文报纸在向华族传播资讯的同时也对华文教育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积极宣传中国与印尼的友好关系,为华文教育营造建设性氛围;热情报道中国的和平发展,多方面激发华文学习动机的形成;全力争取华人权益,为华文教育赢得生存空间和合法地位;大力倡导族际和谐,为华文教育寻求友族理解和社会包容;维护华族团结,推动华社活动,为华文教育构筑族群共识;不断丰富版面内容,促进读者华文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认知的发展;大量刊载华教信息,为华文教育提供广告服务、舆论引导和传播平台;直接参与华文教育事业,给予资金、物质、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越南华文报纸经历了华人自办、华人自办和官办同时存在和完全官办3个时期。目前越南有3家华文媒体:《西贡解放日报》(华文版)、《越共电子报》中文版和《平阳日报》中文电子版.由于种种原因,越南华文媒体的发展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8.
在欧美地区,你要想见到汉字,讲汉语,最好先找到唐人街,但在泰国,大部分宾馆与酒楼,都能见到汉字。我注意到,有些泰国报纸上的招聘启事,特别注明:懂华语者优先录用。华语热正在泰国升温。目前泰国的华文报纸,我见到的就有《亚洲日报》、《中华日报》、《新中原报》、《世界日报》、《新返日报》、《曼谷时报》等,但发行量都不乐观。据供职于泰国报纸的几位作家朋友告知:在泰国办华文报纸能收支持平就上上大吉了,~般是亏本的,只因对华文的热爱,多年来贴钱支撑办下去。由于办华文报纸几乎成了公益事业,因而华文报纸的稿费也比…  相似文献   

9.
华文媒体在马来西亚的出现是跟随着华人的出现而出现的,如今包括报纸、电视、网络等多载体、多平台、多手段、多途径的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已蓬勃发展。本文简述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的发展历程,浅析华文媒体在服务华人社会、发挥媒体中介桥梁作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西统至今,菲律宾华文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又各有其显著的特征。第一阶段:长久的放任第一阶段可上溯至西统时期,一直到美统结束、独立初期。这一阶段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是持自由放任的态度,华文教育基本上是在没有任何限制、压力的形势下,依靠华侨社会自身的力量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西班牙统治菲岛时期,没有正规的华侨学校,所以基本上谈不上华文教育。一些皈依天主教的华人或华侨,将其子女送天主教学校,久而久之,大体同化于当地菲人之中。还有一些华侨、华人靠私人或开办私塾的方式来教育华侨子女。19世纪末…  相似文献   

11.
《香港船头货价纸》是中国最早的中文日报《香港中外新报》的前身,在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本论文的主旨为:(1)通过该报(包括日文版的《官版香港新闻》)对“猪仔问题”的报道与评论,考察该报的编辑方针与定位;(2)进一步确认其作为英殖民地香港英文报纸《剌西报》的子报,尽管该报的编者为华人,并自我标榜“有益于唐人”,但仍然不能“自我操权”,不能列入华人自我办报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既是海外华文报刊的发祥地,也是当今世界海外华文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无论是1815-1995年累计的华文报刊总数,还是目前华文报的发行总量,均名列世界第一。但是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专著问世,本文将散见于对"东南亚"或更大范围的"海外"华文媒介、"世界"新闻传播的研究文献中关于马来西亚华文报业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维新派发动东南亚华商通电“勤王”,是海外侨胞在历史上第一次关心国内政治的重要活动。维新派在海外宣传,兴学办报,促进了海外侨胞的民族觉醒。但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后来沦为保皇派,站在革命派的对立面,它不可能把华侨引上正确的道路。进一步启发华侨的民族主义觉悟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中国同盟会的身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泰国华人信息媒介从私人书信到华人报刊,从电讯媒体再到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探讨泰国华人网络媒介的现状,从国家形象的直观展现、国家形象的反思与解构以及国家关系的积极建构等方面探讨互联网对国家关系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沈玲 《东南亚纵横》2013,(12):69-74
调查发现,就印尼华人家庭而言,代际不同,对媒体的使用倾向也不相同。祖辈常用媒体依次为报纸、广播、影视、杂志和网络;父辈最常用的媒体依次为报纸、影视、杂志、广播和网络。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常用媒体依次为网络、影视、广播、杂志和报纸。要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效度,必须注意传播策略,重视网络与影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Wang  Qingning 《Asia Europe Journal》2022,20(3):283-303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hat discusses whether British newspapers with different political agendas report China differently, in the post-Brexit referendum UK. As UK still remains as a member country of the EU 3 years after the vo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is still a source that impacts China–EU relations. Specifically, political agendas of British newspapers heavily impact their reports of domestic political issues and of the EU; this research questions whether such a difference can be observed in reports of China or not. The research selects four popular newspapers in the UK, The Sun, The Times, The Guardian and The Mirror, and analyses their coverage of China between 01/01/2017 and 31/12/2018. Among them, The Sun and The Times are right-wing/leaning newspapers and support the Conservative Party, while The Guardian and The Mirror are left-wing/leaning and the Labour Party supporters. This study applies content analysis and compares three perspectives in these four newspapers’ reports of China: the number of reports, the topics of reports and the associations (threats or cooperate) with China. By comparing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in those four newspapers’ coverages, this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what image of China those popular British newspapers were creating for their readers, what impressions of China were generated and whether and how the coverage reflects the changing Sino–UK relations in the post-Brexit era. If so, how the right-leaning and left-leaning newspapers frame China differently.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whether agenda-setting relations between newspapers and political parties are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parallelism. Our case is the Netherlands, a country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independent media. We focus on newspaper coverage and oral parliamentary questions and use time series analysis to inspect influence both of parliament on newspapers and of newspapers on parlia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es respond only to issues raised in newspapers their voters read, and that newspapers only respond to the agenda of parties their readers vote for. This demonstrates that even in mediatized, professionalized media contexts, parallelism is still of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and politics.  相似文献   

18.
尹锡南 《东南亚》2010,(1):76-80
20世纪以来,印度汉学界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研究呈现了如下特点,在文学研究方面,论文多专著少,重现当代文学轻古代文学等。在历史研究方面,印度学者最初主要围绕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史展开论述。随着时间推移,印度学界开始撰写通史或断代史性质的中国历史著作,他们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对于中国当代热点问题也进行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