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许静 《浙江人事》2009,(5):28-29
近年来,平湖市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积极政策,千方百计拓宽渠道帮助毕业生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人事部门如何破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自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以后,毕业生就业消费也随之而来,近来笔者对一些已经就业和正在择业的毕业生进行了了解,发现毕业生在就业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消费。  相似文献   

3.
八面来风     
《浙江人事》2009,(7):47-48
诸暨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对已建立就业基地的19家企业实行财政经费补助:凡每接收一名大专毕业生见习,每人每月补助300元;接收一名本科毕业生见习,每人每月补助500元;接收一名硕士生见习,每人每月补助800元。可连续补助6个月,见习期满后,用人单位与参加见习的毕业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双向选择。截止目前,诸暨市已拨出37.82万元资金补助给接收大中专毕业生见习的企业。到6月底止,参加见习的大中专毕业生已达525名,其中462名已被企业录用。  相似文献   

4.
《浙江人事》2007,(11):24-25
2004年~2006年,玉环县有近8500名毕业生从各大院校以及中等专科学校毕业。其中人事档案回玉环的毕业生数只有3036人,占全部毕业生数的35.4%。已就业的有815人,其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有252人,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有51人,在非公企业就业的有481人,自主创业的有31人;未就业的毕业生数有178人。其中,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3.13%,2005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8.96%,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5.14%。  相似文献   

5.
2006年6月10日,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三条蜿蜒百米的毕业生队伍,在六月的烈日下,等待着一场盛大的“就业大餐”-2006年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大会开幕。本次大会由省人事厅会同全省各地人事部门,组织了来自全省1500余家企事业单位,面向应届毕业生推出各类就业岗位2.2万余个,大会当天盛况空前,交流场面火爆,共有6万余人次大中专毕业生入场参会洽谈,招聘单位登记毕业生人数达3.8万人次,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的有7590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工程学院2008年毕业生生源情况、用人单位需求情况、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毕业生就业率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对目前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长伍 《人事管理》2001,(10):10-10
近日,连云港市出台了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办法,新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好地适应了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加快了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同时.维护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台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王伟新 《浙江人事》2008,(12):29-29
一是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介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免费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等服务,组织开展公益性专场招聘会,积极参与网上招聘活动。与教育、经贸等部门协调合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机制。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特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等相关政策,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杨芳 《浙江人事》2008,(9):39-39
7月26日,德清县2008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选”大会在县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全县130余家企事业单位,诬向大中专毕业生推出各类岗位500多个,涉及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市场营销、生物化工、外贸英语、文秘、财务等专业。到会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各类人才达20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80人。县四套班子领导到会视察,对大会的成功举办给予肯定,县委书记徐国平就如何更好的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交流平台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0.
数字     
《中国人大》2009,(14):7-7
68% 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7月1日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1.
资讯     
《中国残疾人》2011,(5):42-43
安徽省首次专场招聘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为搭建用人单位与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双向交流的平台,有效帮助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2011年4月8日,由安徽省残联、省教育厅主办,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合肥市残联、庐阳区残联承办的"安徽省首届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在合肥市杏花公园门前广场举行。  相似文献   

12.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人才资源的开发_[程、千家万户的希望工程、社会稳定的民心工程。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而大中专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总量仍将以较大的幅度快速增长,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夏征征 《人事管理》2001,(11):32-3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也经历了一个转型期,从最初的与市场经济不适应到与市场经济逐步接轨。新世纪初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温州市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实现了就业率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较大增长。截止2008年底,该市共接收本地高校毕业生档案27131份,其中,实际报到落实就业单位并到人事部门办理报到手续的刚性就业13812人,刚性就业率为50.9%;通过对600位学生的隐性就业抽样调查显示,隐性就业为73%;加上部分游离在刚性就业统计之外而实际上处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状态的毕业生,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推算出高校毕业生实际就业率达到87.67%。  相似文献   

15.
关乎民生的就业状况历来是衡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尺之一。近年来,上海积极深化就业政策,保持全市从业人员总量平稳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上海的从业人员突破了900万,失业率已连续4年下降。 统计上海去年的就业情况,403万来沪农民工就业率97.1%;12.4万处在就业年龄段并拥有就业能力的持证残疾人就业率88%;14.3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7.25%;采用户籍和居住证“双轨制”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3.56万,进入制造、服务、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影视业……上海的就业涉及方方面面。限于篇幅,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在上海毕业,具有中高学历求职者群体的就业状况和申城提高这一群体就业率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革毕业生就业工作,自1995年起,武进市除师范类、医卫类毕业生以外的其他各类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全部进入人才市场“双向择业”。至1998年,医卫类毕业生也同样进入市场实行“双选”;师范类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工作一下子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常彬 《现代人事》2001,(7):21-22
眼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笔者注意到,毕业生就业难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在一些毕业生及其家长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一种“等、靠、要”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选派大中专毕业生到村级组织任职,为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开拓了新路。要使选派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应聘“村官”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上海》2008,(2):9-9
去年上海高校毕业生14.3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4万,就业率为97.25%;而今年共有高校毕业生14.9万人,比去年又增加6000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上海将多管齐下,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实际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初步的措施是:将就业见习和青年职业见习基地的范围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各类行业;对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和重点推荐,并尽量给予适当的求职经济补贴;  相似文献   

20.
陈燕  孙群 《浙江人事》2007,(9):39-39
想方设法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走多样化就业之路。一是出台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就业。对在农村或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时可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明确,招聘到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被国家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的,依据其在农村和社区工作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