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可划分为全面启动、合作深化、调整转型三个时期,具有以制造业为主、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等特点。通过国际经济学理论分析,运用回归与ARMA组合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认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主要作用有: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转型、拉动中日贸易发展、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中国技术水平。中国应加强引导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提升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质量,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其中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方面。战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从1979年的第一件开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先后经历了起步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挫折徘徊阶段、快速发展阶段、重新审视和定位阶段。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件数累计为22380个,合作金额达441亿美元。2001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实际执行金额在香港、美国、维尔  相似文献   

3.
从2013年开始日本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中国作为日本跨国公司所构建的亚洲生产网络的重要一环及海外市场之一,分析日本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调整的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中日两国的政治条件变化下的双边关系,而是有必要把这一分析放在世界经济形势走势与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之下。从世界经济形式、要素价格、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四个方面分析了日本跨国公司调整对华直接投资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90年代至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几经起伏,造成这一势态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国和东道国两个方面.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新一轮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兴起,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其加以利用,在当前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日元升值下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政府通过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和刺激国内需求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传统产业转移效应和新兴产业成长效应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也引发了: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问题。扩大内需政策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制造业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内需型新产业群的兴起。日元升值下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人民币升值的中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自1979年日本开展对华直接投资以来,经历了一个起伏多变的发展过程,如今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投资大国。中国加入WTO,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宽对外资限制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无疑会对与中国有着密切经贸关系的日本产生重大影响,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为此,中日双方有必要共同努力,采取更积极的对策,促进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仅为1400万美元。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对华投资虽然有较大的增长,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增长的速度缓慢。在“广场协议”以后,日本为了应付日元升值压力,开始大量购买外国的企业或在外国开设工厂,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也包括加大了对华直接投资力度。这一时期对华投资大都集中在非制造业上,例如饭店、宾馆等回收较快的非工业性生产领域;对制造业的投资仅限于小规模试验性投资。1984—1985年以及1988年曾出现了两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高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投资规模、目的、领域和区域分布等方面分析韩国企业与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变迁过程及其特点。近年来,韩El企业在对华投资目的上越来越倾向于开拓中国市场。对华投资的行业类别上,虽然投资产业集中在制造业的格局没有改变,但是在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等非制造业领域也呈现增长趋势。今后,在强化技术开发和零部件采购本地化的基础上,开发建立适应中国消费市场变化的产品与销售体制,积极拓展内陆地区以及二、三级城市市场将是韩日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林泓 《当代亚太》2007,(12):53-59
2006年世界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25.8%,日本海外投资增长10.6%,达到1990年来最高水平,但对华投资却在时隔七年后首次下降6.3%.投资重点仍在制造业,但金融流通等服务业大幅增长,表明日本对华投资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将进入升级换代时期并可能调整对华投资战略.面对日本对华投资新动向、新特点,山东应抓住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齐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加强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并增加综合吸引力,重点加强第三产业的招商引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和相关的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华商对华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望波 《当代亚太》2006,23(4):47-51
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华资与港资是中国大陆成功引进外资的开路先锋。东南亚华商对华投资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中国香港为中介对中国大陆进行投资。1992年以来,东南亚华商对华投资有了显著的增长。随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也由于西方资本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东南亚五国以及中国香港的投资在中国大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是,东南亚华商以中国香港为中介积极投资中国大陆的趋势依然不变。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缓解日美贸易摩擦的效果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是战后日本应对贸易摩擦的主要对策之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美贸易摩擦的加剧,日本相继出现了三次对外直接投资高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起到了缓解日美贸易摩擦的作用,这在彩电业和汽车业表现的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导致了日美投资摩擦.目前中国正处于对外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应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发展境外直接投资,同时要积极防范由此引起的投资摩擦和产业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龚洁 《德国研究》2008,23(4):53-58
世纪之交以来,中小企业已日益成为继跨国大公司后经济全球化中的生力军,其海外直接投资活动亦备受瞩目。本文以德国中小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的示范工业园区——太仓德资工业园区为例,概述全球化背景下德国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拟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基本资料为线索,对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总量变化、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等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后奥运时期中国将面临经济可持续增长与环境治理两大难题。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兼顾环境治理,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日本在东京奥运会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地渡过了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在保持外需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向节能环保型社会的转型。在ODA对华贷款项目中止后,中日之间可以尝试建立环境治理的双边合作机制以推动中国的环境治理。通过设立共同基金的方式,以市场为中心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和双边贸易的发展,实现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之一,也是目前向亚洲提供资金最多的国家。8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是北美和西欧,投资于亚洲的比例不大,投资于中国的数量更为有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对欧美大规模投资告一段落,随着亚洲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及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日本对外投资的重点已从欧美开始转向亚洲。日本的对华投资也随之急剧增加,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西方经济开始复苏,日本经济也显示出回升的迹象;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经济矛盾和摩擦进一步加剧,在世界各地争夺经济主导权的斗争更加激烈,日元大幅度狂升,迫使日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对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必将产生重大影响。九十年代初,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和西方经济衰退而开始放慢步伐,随着日本经济和西方经济走出困境,九十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又将如何变化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外投资伴随着本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迅速发展起来,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度成为世界对外投资第一大国。对外投资对于日本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破灭及92年以来日本经济恢复的缓慢带来了影响。 一 八十年代日本对外投资分析 一、八十年代日本对外投资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了1988-2007年中国与欧盟15个发达成员国的相关数据,以G-L指数为被解释变量,以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平均市场规模、研发水平差距、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额和规模经济为解释变量进行了长期稳定性检验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上述变量不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而且被解释变量的短期波动不会影响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不过,调整速度较慢。第二,中欧人均收入差距、中欧研发水平差距和市场规模因素促进了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其中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和中欧研发水平差距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充分证明了中欧产业内贸易的垂直型特征。第三,外国直接投资和规模经济对中欧产业内贸易有抑制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的抑制作用表明欧盟对我国的投资主要是市场导向型的直接对外投资;规模经济的抑制作用则说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产品多样化、差异化和品牌创造方面仍存在弱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目前,新加坡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第六大来源地.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新加坡企业积极调整投资与经营战略,新加坡对华投资呈现出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1992~2005年,韩国对华实际投资金额由1·2亿美元增至51·68亿美元,所占比重从1·09%增至8·57%。2005年韩国已成为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第四大来源,累计实际使用外资的第六大来源。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统计,1992~2005年韩国对华直接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