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云飞 《党政论坛》2008,(20):45-45
朝鲜于2008年6月26日提交核申报清单,美国总统布什曾对朝鲜申报核计划表示审慎欢迎,并宣布打算在45天内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以及将中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等关键性制裁。但捱到8月1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却表示,美国不会立即将朝鲜从支援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6月以来明显缓和的朝美关系又生波折。那么,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出尔反尔?  相似文献   

2.
克林顿亚洲之行的战略考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1月15日和16日亚 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将在文莱举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文莱会议后,将访问越南。这将是越战后美国在任总统第一次出访越南。此前,有关克林顿将访问朝鲜的消息也流传甚广,10月份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录访美时,曾邀请克林顿访问平壤,随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朝,意在为克林顿访问朝鲜“修桥铺路”。但白宫11月4日宣布,克林顿这次亚洲之行将不包括朝鲜。虽然克林顿此次决定不去朝鲜,但其有意访问朝鲜的风声,和首访越南,都足已使克林顿在卸任之前的亚洲之行,备受舆论关注。…  相似文献   

3.
浅析奥巴马政府的朝核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远 《学理论》2009,(19):38-39
朝核试验后,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严厉谴责了朝鲜的挑衅行为,并拟对朝鲜进行经济制裁和拦截朝鲜的船只。从奥巴马和美国政府官员的言行分析,美国仍将会对朝鲜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诸如政治孤立、经济制裁、贸易禁运和军事封锁,促使朝鲜彻底放弃核武器。在美国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将会依靠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加大对朝鲜的制裁力度,但不会对朝鲜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4.
全球要闻     
《瞭望》1998,(25)
全球要闻(6月8日—14日美国和朝鲜将恢复将军级对话驻韩美军司令部同朝鲜军方6月8日达成了在板门店恢复中断了7年之久的将军级对话的协议。双方将军在对话中将讨论有关停战体制的问题。但第一次会谈的日期尚未决定。1991年,一直由美国将军担任的朝鲜军事停战...  相似文献   

5.
沈志华 《各界》2013,(8):37-38
60年来,关于朝鲜战争的大小战役、高层决策的情况,人们几乎已是耳熟能详。但有关志愿车从朝鲜全面撤出回国的前因后果,却还鲜为人知。朝鲜战争结束后志愿军在朝鲜驻扎了5年之久,期间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毛泽东会在1958年选择从朝鲜全面撤军?期间中朝之间又发生了什么纠葛呢?  相似文献   

6.
朝鲜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粮食一直难以自给自足。据联合国有关组织估计,朝鲜粮食缺口每年为20(k-25万吨。90年代以来,朝鲜每年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特别是1995年和1996年的特大水灾,给朝鲜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水灾造成的损失达150亿美元,相当于朝鲜国民生产总值的75%;粮食减少约19O万吨,相当于正常年份产量的一半。1997年,朝鲜又遭受了严重的旱灾,据朝中社报告:干旱已毁掉29万公顷农田和70万吨粮食,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朝鲜近年来外贸环境恶化,外汇储备越来越少,所以朝鲜试图通过进口弥补粮食不足也…  相似文献   

7.
当年明月 《各界》2010,(5):65-69
天顺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朱祁镇38岁,此时的朱祁镇已经身患重疾,奄奄一息,他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朱见深,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  相似文献   

8.
以朝核问题为视角探析布什政府的对朝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远 《学理论》2009,(14):20-21
布什执政初期,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对朝鲜则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的遏制政策。“9·11”恐怖袭击后,布什政府对朝政策日趋强硬,称朝鲜为“邪恶轴心”国家,并将其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和军事打击的目标之列。朝核危机后,美国坚持以“全面的、可核查的、不可逆转的方式”消除朝鲜的核武器计划。朝核试验后,布什政府将朝核政策做了策略性调整,积极调动国际社会力量加大对朝鲜的施压力度,对朝鲜采取遏制与接触并举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9.
应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的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于9月3日至5日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江泽民总书记自1990年以来时隔11年访问朝鲜。江泽民总书记在新世纪的第一年访问朝鲜,将对巩固和发展中朝两党、两国的传统友谊,促进  相似文献   

10.
庶人 《各界》2010,(5):75-77
2009年4月30日,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宣讲历史,说到秦始皇,多有褒奖之词。譬如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修长城,是为了“帝国的安定”,不是坏事,是正义之举。“帝国的安定”这句话,重复了两遍。在王立群教授看来,“帝国的安定”似乎是一种很伟大的至高无上的事情,是比千千万万人的性命更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理论视野》2012,(12):74-74
新华网2012年12月5日刊登高浩荣的文章指出,朝鲜近日再次发射卫星引起国际舆论哗然,周边国家纷纷就此事发表各自的立场和看法,从而把人们原本注视韩国、日本选举的目光拉回到了在此期间相对比较平静的朝鲜。有的认为这是朝鲜为了“影响”韩国的总体选举,为自己“支持”的总统候选人加分;有的认为这是朝鲜向刚刚连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施压”,迫使其改变对朝敌视政策,坐下来与朝鲜对话;有的认为这是朝鲜为纪念已故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一周年,同时为新领导人金正恩创建业绩。这些说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后一种看法或许比较接近朝鲜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王文 《党政论坛》2009,(14):28-29
目前,中国民间对朝鲜的好感度已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种种事实表明,朝鲜的所作所为正在伤及其在中国社会积累了数十年的正面国家形象。中国民间情绪的转变及其对中朝关系的影响,应该引起朝鲜当局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严雄 《党政论坛》2009,(12):13-13
朝鲜近日宣布将重启核计划,这让一向对核问题比较敏感的日本,再次找到了“外交发声”的机会。不过,日本针对的对象不只是朝鲜,中国竟然也被日本当成了施压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3,(16):34-34
中目甲午战争之后,朝鲜这个曾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中国的王国便受到了日本的统治。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使它成为一个被征服的省份。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盟国首脑在商议战后国际安排时也谈到了朝鲜的命运。雅尔塔会议确定了战后由中、美、苏、英四国对朝鲜实行临时托管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王志刚 《党政论坛》2011,(16):56-57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这是中美双方交战9个月后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此后,到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朝鲜战争一直在谈谈打打中进行。“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得到了充分体现。毛泽东在直接领导和指挥抗美援朝的同时,也直接领导和指挥了朝鲜停战谈判。  相似文献   

16.
南朝鲜金融舞弊成风。一名在野党‘议员’去年年底在‘国会’财务委员会上说,如果奥林匹克运动会设立‘金融舞弊比赛项目’,南朝鲜将是‘当然的金牌获得者’。据南朝鲜报纸透露,从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三年的四年期间,南朝鲜连续不断地发生了八百○二起金融舞弊事件,平均不到一天半就发生一起;舞弊金额达三千三百五十九亿七千一百万元(南朝鲜货币名称,  相似文献   

17.
朝鲜要建设经济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媒体认为,朝鲜“已经在政治思想上、军事上跻身于强国行列,当前的主攻方向是建设经济强国”因为核问题,朝鲜的一举一动都颇受瞩目。在经过去年试射导弹、进行核试验,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之后,多种迹象表明,朝鲜在2007年将把主要力量转向发展经济方面。新年伊始,朝鲜党和政府就发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号召。作为一年工作的  相似文献   

18.
朝鲜于2008年6月26日提交核申报清单,美国总统布什曾对朝鲜申报核计划表示审慎欢迎,并宣布打算在45天内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以及将中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等关键性制裁。但捱到8月11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却表示,美国不会立即将朝鲜从支援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6月以来明显缓和的朝美关系又生波折。那么,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出尔反尔?  相似文献   

19.
韩国总统金大中 3月 9日结束了对美国的访问。这次访问是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即将回访韩国和俄罗斯总统刚结束访韩后进行的,它无疑会对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备受关注。 布什当选总统后,一再强调美国将“在严格互惠的基础上”与朝鲜发展关系,他在就职演说中称朝鲜是“世界和平之敌”,并多次声明美国将实施耗资 600亿美元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以免美国及其盟友遭到像朝鲜、伊拉克和伊朗这样“无赖国家”的导弹袭击。这些言论使金大中深表忧虑,两次与布什通电话,要求尽早举行韩美首脑会晤,并于 2月初分别派韩国外…  相似文献   

20.
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奈格里是21世纪涌现出的在世界范围内颇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2000年,他们合著的《帝国》出版,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又合作出版了《诸众》(2004年)和《大同世界》(2009年)这两部著作,并称为"帝国三部曲"。在"帝国三部曲"中他们二人共同建构了一套全球化时代的帝国理论,即在资本主义帝国的统治下,依靠诸众主体,建构新的共产主义大同世界的学说体系。他们的这套以"帝国"为标志的新理论,受到国内外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并引发了持续而热烈的讨论。笔者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哈特和奈格里帝国理论的完整内容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