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编者按:1949年1月30日至2月6日,毛泽东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就中国战况、联合政府筹备工作、中共党史、中共内外政策、中苏合作等问题,在西柏坡进行了七次会谈。会谈由米高扬向苏方报告,其中部分内容,曾在《党的文献》1995年第6期、1996年第1期和第3期刊发的《米高扬与毛泽东的秘密谈判(1949年1—2月)》中有所披露。2005年,莫斯科历史思想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历史文献司和俄罗斯联邦档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致斯大林电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A.列多夫斯基在俄国《远东问题》杂志第2期上发表《米高扬的赴华秘密使命(1949年1-2月)》一文,披露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准备访苏期间同斯大林往来书信的内容,以及1960年9月米高扬向苏共中央主席团提交的关于他访问西柏坡时与毛泽东会谈情况的书面报告。这篇文章译成中文在我国发表后,引起了党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有些学者仔细研究了米高扬的报告,对报告中披露的毛泽东在1947年11月30日发给斯大林的电报的真实可靠性提出质疑,认为这份电报的内容,与毛泽东的一贯思想主张不符,又我中央…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斯大林往来书信中的两份电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A.M.列多夫斯基在《远东问题》杂志(第2、3期)上发表《米高扬的赴华秘密使命(1949年1—2月)》一文,披露了毛泽东于1947年11月30日给斯大林的电报中的一段话:“在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的时期,要像苏联和南斯拉夫那样,所有政党,除中共之外,都应离开政治舞台,这样做会大大巩固中国革命。”这种说法引起了我国史学界的关注,本刊1999年第6期曾发表两篇文章对这份电报的可靠性和毛泽东提出这种观点的可能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杂志也刊登过文章,参与讨论。为弄清这些问题,2000年9月,中央党史研究室赴莫斯科参加由远东研究所组织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同志,专门向列多夫斯基高级研究员询问了这份电报的来源和其全部内容,并希望他能提供副本或予以公开发表。后来列多夫斯基高级研究员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查到了这份电报和斯大林1948年4月20曰给毛泽东的复电,并在《远东问题》杂志2000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将这两份电报公布。现将列多夫斯基这篇文章译载如下,供研究上述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4.
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秘密访华。7月31日、8月1日、2日和3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赫鲁晓夫进行了四次会谈。俄罗斯《近现代史》杂志2001年第1期刊登了费德林、菲列夫所作的这次会谈的第一次和第四次谈话俄文记录。这两份记录由不同的译者译成中文,分别发表在《中共党史资料》2001年总第79辑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2001年第4期。阎明复和朱瑞真当时作为中方翻译人员,分别参加了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和赫鲁晓夫访华的接待工作。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中方的会谈记录摘要,对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的情况,特别是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进行了回忆。  相似文献   

5.
米高扬于1949年1至2月访问中国,回到苏联后,就此次中国之行给苏共中央主席团写了一份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被作为绝密文件发至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候补委员。米高标的“报告”已在沈志华著的《毛泽东·斯大林与韩战——中苏最高机密档案》(1998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一书中全文公布。米高扬在“报告”中,就中国共产党对待各资产阶级政党的政策有如下一段文字:“我党中央不同意中共的下述观点:中国革命胜利之后,除中共外,所有党派都应退出政治舞台。毛泽东在1947年11月30日的电报中说:‘在中国革命彻底胜利时期…  相似文献   

6.
1949年1月底至2月初,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作为斯大林的特使秘密访问了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历时一周的会谈.关于米高扬在会谈中是否转达了斯大林的建议,劝阻中国党不要进军江南的问题,至今仍是一个聚讼不已的悬案.最近,自始至终陪同米高扬参加了这次会谈的伊凡·弗拉基米洛维奇·柯瓦廖夫在接受一位中国历史问题专家的访问时就此谈了自己的看法.柯瓦廖夫当时担任苏联部长会议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的学者、作家在一些有影响的期刊、图书上,根据前苏联解体后披露并译介入我国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的只言片语,撰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加以曲解,客观上散布了对党的这项基本政策的怀疑和不信任情绪,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此,本文认为有必要澄清史实,据理说明,以正视听。一、事情的缘起1995年第5期《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译载了(俄)安·列多夫斯基的《米高扬的赴华秘密使命(1949年1—2月)》一文,文内公开了前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米高扬1960年9月22日提交给苏…  相似文献   

8.
1995年俄国《远东问题》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米高扬秘密赴华使命(1949年1—2月)》的文章,作者列多夫斯基,现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文中披露了米高扬写给苏共中央的关于他1949年访问西柏坡时同毛泽东会谈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谈到,斯大林曾于1949年2月5日发给毛泽东这样一份电报,内容是:“随着中共执政,形势会发生根本变化。苏联政府作过决定,一旦同日本签订和约,继而美国撤离日本,它就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并把军队撤出旅顺口。但是,如果中共认为把苏军立即撤出旅顺口地区为好,那么苏联就准备…  相似文献   

9.
晨风 《湘潮》2005,(11):40-42
进攻金门、定海失利,解放台湾计划被迫推迟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斯大林派来的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首次谈到台湾问题。一个多月后,台湾问题被中共中央正式提出。3月,中央召开会议讨论即将成立的华东局管辖范围,当时实际主持华东局军事的是第三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粟裕,他在毛泽东心目中是五员最能打仗的战将之一。毛泽东提出:“(华东局管辖范围)还要加上台湾。这地方很应该注意,有海军、空军及其他军队,有资材,很有生意做。”3月15日,新华社代表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6月21日,中共中央致电粟裕:把“准备…  相似文献   

10.
何念选 《湘潮》2006,(2):56-56
《湖南日报》原名《新湖南报》,酝酿于1948年底,1949年三四月间,郭小川专程到北京胡乔木处,请他转请毛泽东为《新湖南报》题写报头。这一报头启用于1949年8月15日《新湖南报》第一期。13年之后,毛泽东又第二次为《新湖南报》题写报头。1964年7月29日,毛泽东提议《新湖南报》改为《湖南日报》,并题写了报头。10月1日,《新湖南报》改名为《湖南日报》。1960年7月,省委决定将理论刊物《学习导报》更名为《新湘评论》,请毛泽东题名,毛泽东欣然为《新湘评论》题写了刊名。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9月11日,长沙军管会接管湖南大学。1949年12月…  相似文献   

11.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伊始,发展同苏联的外交关系,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其间,根据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约定,1950年1月10日,周恩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苏联,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问题与苏方进行具体谈判。毛泽东、周恩来回国后,中苏贸易谈判继续进行。本刊2005年第2期曾以《周恩来1950年访苏文献选载》为题,重点刊发了1950年1—2月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的一组文献,这里再选发中苏谈判过程中周恩来代中共中央、毛泽东和以他本人名义起草的关于中苏贸易协定谈判等问题的部分电报、批示,以飨读者。这些电报和批示,选自中央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二册,电报、批示中的别字、漏字分别用〈〉、[]订正。  相似文献   

12.
米高扬与毛泽东的秘密谈判(1949年1─2月)(上)安·列多夫斯基(俄)李玉贞译译者说明:下面发表的是一件从《俄罗斯总统档案》(特藏卷)中挖掘出来的文件。俄罗斯虽然已经将原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部分档案(即现在存藏于俄罗斯现代史料研究与保管中心的档案...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斯大林是否劝阻中共渡江问题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斯大林是否曾"劝阻中共渡过长江"的问题上,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界曾进行过热烈争论.1994年俄国学者齐赫文斯基在俄国<近现代史>杂志发表了<1949年1月的函电往来>一文,公布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就国共和谈问题的往来电报,有的学者根据1月14日电报,认为斯大林没有"劝阻渡江".①笔者在俄罗斯查到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往来函电的原件以及其他原始文件,依据这些文件对斯大林是否曾劝阻中共渡江问题试做一次新的辨析,认为斯大林的几封电报及1949年1月底米高扬所说的"联合政府"就是斯大林"劝阻渡江"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主席3月21日下午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两国元首高度评价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十年来取得的成果,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两国的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是毛泽东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该文最初是1940年1月9日为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原题为《新民民主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后经修改,于本月15日定稿、交给正在筹办中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发表。《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在注文中说明该文最早发表于1940年1月创刊的《中国文化》第1期上,显然弄错了《中国文化》正式创刊的时间,因此造成了该文正式发表于1940年1月的误传。最近新出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对此给予了纠正,改为2月15日。然而这里仍然有问题。因为2月15日不过是《中国文化》创刊号上标明的出版时间,实际上该刊并未按时出版。《中国文化》第1卷3期里有个“编后记”曾说明:“本刊第一期原定二月十五日出  相似文献   

16.
正(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日)1949年2月3日晚间,与毛泽东再次例行谈话,会谈时在座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和朱德,以及翻译师哲。苏方出席的有И.В.科瓦廖夫和Е.Ф.科瓦廖夫。关于外国调解国共谈判问题彼此问候过后,我开头说,据我们所知,英、美、法都想充当调停国共关系的角色,后来他们不晓得怎么得知,苏联和中共都反对外国调停,这些国家不想自讨没趣,就改变了立场,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5月26日至31日访问了俄罗斯,与普京总统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第三次元首会晤和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胡锦涛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出访就首选俄罗斯,表明了中俄之间的密切关系和中国政府对与俄罗斯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极度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选载(六)(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一九六○年二月)编者按:本刊从1992年第1期开始陆续选载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至本期结束。国际问题国际资产阶级现在处于危机之中,任何风吹草动,他们都...  相似文献   

19.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年1月3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受斯大林委派秘密访问了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毛泽东与他谈话过程中,生动又不失幽默地阐明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相似文献   

20.
本刊资料  筱蕾 《党史博览》2013,(12):2+57-F0002,F0003
<正>在抗日战争结束的前夜,民主人士在国共两党之间积极斡旋调停,防止内战发生。1945年7月1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到机场欢迎由王若飞陪同从重庆飞抵延安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褚辅成、黄炎培、冷(?)、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毛泽东与六名参政员一共进行了三次会谈。7月4日,毛泽东将中共方面整理的《中共代表与褚辅成、黄炎培等六参政员延安会谈记录》交褚辅成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