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公务员知识     
《创造》2005,(5)
《云南省禁毒条例(修订草案)》新内容《云南省禁毒条例(修订草案)》的议案,经反复修改论证后,已在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新条例共49条,与老的条例相比,增加了开展禁毒宣传教育、防治艾滋病等内容。本条例自今年5月起执行。冰毒、摇头丸都是毒品原《云南省禁毒条例》共24条,于1991年5月27日颁布施行,曾对我省禁毒工作起过重要作用,但现在的禁毒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如吸毒人员多,复吸率较高;出现了氯胺酮、苯丙胺类(冰毒、摇头丸)等新型人工合成毒品;经吸毒传播艾滋病问题比较严重等。新条例明确将氯胺酮、苯丙胺类(冰毒、…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分析我国冰毒、摇头丸、K粉等苯丙胺类新型毒品犯罪的抑制因素与刺激因素,预计未来5至10年,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高发的势头还会持续;走私冰毒等新型毒品犯罪将继续存在,且仍以境内外勾结为主要形式;新型毒品种类推陈出新;新型毒品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制贩新型毒品犯罪将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内地蔓延和境外转移;新型毒品境(国)内外双向流动的格局还会延续;自主研发、制造和贩卖新型毒品将会增多。  相似文献   

3.
3月5日凌晨,福建警方在福安市一民宅发动突袭,一举擒获公安部A级通缉令追捕的大毒枭刘招华。刘招华涉嫌生产、贩卖的冰毒数量超过14吨,其中12吨被警方查获。这12吨冰毒相当于1999年全球其他国家缴获数的总和,如卖到美国,市值55亿美元。1965年出生于福安市赛岐镇的刘招华,家境贫寒。他入过伍,当过法警。1994年辞去公职,与台湾人合伙做生意,在福安市赛岐镇开办“福建宏发塑像有限公司”。同时,打着生产“洋葱晶”(食品)的幌子,试制冰毒。1996年,福州警方将毒贩陈文印、张明辉抓获,并由此牵出刘招华。警方立即赶到赛岐,但冰毒早已被刘招华销毁…  相似文献   

4.
上期回放:刘招华一直以来对化学都非常感兴趣。1989年,他在福州东湖宾馆某卫生间第一次试制冰毒成功。刘招华在老家福建福安赛岐镇设了一个厂子。他的厂子最初生产再生塑料,后来以投资生产洋葱晶为借口,他开始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研制冰毒。花费巨资,多方请教,他最终生产出纯度达到95%的冰毒。  相似文献   

5.
人性的界限     
素黑 《中国减灾》2011,(6X):43-43
<正>在一位教授的讲座上,展出了一张幻灯片,是两幅物质结构非常相似的图片,教授问台下的学生:"同学们,能看出这两幅图中的物质结构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看了一会儿才发现有所不同。教授接着说:"看来大家已经发现不同了,这两种物质中一种是冰毒,另一种是麻黄。"  相似文献   

6.
<正>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涌现出来的忠实履行人民警察的职责,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的一面旗帜,是一支屡建奇功的由50多名民警组成的刑事侦察大队。他们按照刑警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刑警必须具备的“七种素质一种能力”,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地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全县60多万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作出了无私的奉献。1997年以来,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676起,其中大案365起,刑事发案率比往年同期下降45%,重大特大案件下降42%,创历史之最。1997年7月19日,他们成功地侦破了全国罕见的“冰毒”案,缴获液体“冰毒”145.3克,固体“冰毒”2048.8克,海洛因8.7克,甲基麻黄素及制毒原料500多公斤,各种车辆五台,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捣毁制毒窝点6处。1998年4月18日,破获了省公安厅督办的银行现金被盗案,追回全部赃款7万元。  相似文献   

7.
今年40岁的崔某和27岁的蔡某都是广东人,两人常年吸毒,甚至以贩养吸。今年5月初,江苏人耿某经熟人介绍,找到崔某希望购买100克冰毒。因购买量太大。崔某通知蔡某赶紧备货。蔡某东拼西凑找了十几个人才凑足100克冰毒。  相似文献   

8.
2001年1月,四川省公安厅禁毒处获悉一条令人震惊的特大涉毒线索,这是建国以来罕见的制贩冰毒特大案件。公安厅党委对此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资阳“1·2”案件专案组,吕卓厅长亲自担任总指挥,省公安厅禁毒处和涉案地资阳市公安局及雁江区公安局组成专案组,立即组织力量分头秘密查访。1月4日,吴健副厅长率队赶赴资阳开展工作,研究侦查方案,制定侦查措施。侦破资阳“1·2”特大制贩冰毒案的序幕,正式拉开了。神秘农舍投产冰毒2000年3月,走南闯北的四川资阳雁江镇农民马登文在深圳一娱乐场所,认识了台湾老板李洪文。初次相识,马登文…  相似文献   

9.
刘芳 《辽宁人大》2007,(6):40-41
2006年7月3日至今,沈阳警方经过艰苦侦破,跨越5省7市,行程数万公里,终将包括1名韩国人在内的数10名毒贩抓获,破获了5年来最惊人的一起特大跨国走私贩毒案。3.4公斤冰毒、2支枪和8辆轿车同时被缴。初步查明一年来,这一团伙已先后20余次向国内外贩卖了30多公斤冰毒,总价值超过7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制造冰毒犯罪在我国日益泛滥,至今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凸现我们对此类案件认识和研究的肤浅。本文对制造冰毒案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期望对此类案件的侦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1999年7月4日,广东省惠州市公安机关一举缴获冰毒1584公斤,端掉四个毒品窝点,抓获制毒涉案人员11名。这是目前全国最大一起制造冰毒案。1998年7月6日,杨穗波被枪杀在广东惠州城市花园旁的宝马车里。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在其家中发现了一张制造冰毒的“处方”。后了解到杨穗波因在制贩冰毒时和同伙产生纠纷遂遭枪杀。惠州警方顺藤摸瓜,经过一年的追踪调查,于1999年5月发现了四I;D籍民工中有一个叫卢辉的有重大嫌疑。通过对卢辉的跟踪守候,摸清了卢辉及其同伙唐先德、卢大海等人的落脚点,和东平中路18号及冷水坑制冰点。7月4日,惠州警…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制造冰毒犯罪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之后便呈迅猛发展之势,至今未得到有效控制,凸现我们对此类案件认识和研究的贫乏。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制造冰毒案件的特点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以期对侦查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5日凌晨,福建警方经过精心部署,在福建省福安市街尾27号一举抓获公安部A级通缉犯———毒枭刘招华。这一天,正是公安部在全国公开悬赏通缉刘招华的第100天!刘招华案被认为是创造了个案缴获晶体冰毒世界之最,个案查获制造冰毒设备、缴获毒资及捕获境内外毒枭全国第一。刘招华的归案,标志着以刘招华、谭晓林、陈炳锡为首的特大跨境制贩毒集团被彻底摧毁。“7·28”特大制贩毒案画上圆满句号!此案的成功侦破,是我国开拓毒品案件侦查思路的一次最新尝试;是我们同境内外毒品犯罪集团的一次成功较量;是我们参战警种最多、投入警力最大和侦查战场最广的一次整体作战;是我国禁毒史上的一个经典之作!本刊记者胡玥在第一时间飞赴福建、广东,循着刘招华制“冰”罪恶之旅的轨迹,一路探访,实地考察刘招华的各处制“冰”工厂、藏毒仓库;挖掘多年来与刘招华进行较量的侦查员们经历的惊心动魄的瞬间;与刘招华、他的亲人、他的同案人员面对面长时间地访谈;独家向您讲述世界头号毒枭刘招华的生死迷途……  相似文献   

14.
徐琦 《人民公安》2012,(4):33-35
一个无手无脚的残疾人,竟然是淮北市场上最大的毒贩大佬;一间出租屋内飘出了一阵阵刺鼻的味道,现场缴获的白色固体。被检测为冰毒的半成品;多起网络吸贩毒案件,在安徽省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相继破获。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月.在公安部禁毒局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安徽、云南、广东、河南、湖北、湖南六省警方密切配合,破获了一起我国首例利用麻黄草直接提取麻黄素,进而制造加工冰毒的特大案件,该案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安徽省发现的最大的一起制贩冰毒案件。分析该案的主要特点,总结该案侦破的成功经验,反思该案反映出的问题,为公安机关以后侦破类似案件和改进禁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摇头丸毒品违法犯罪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国内外制贩冰毒犯罪活动的影响 ,冰毒衍生物———摇头丸这一新型毒品出人意料地在杭州快速发展蔓延。剖析2000年1至10月杭州市查获的30起吸贩摇头丸毒品违法犯罪案件 ,在吸贩地点、活动时间、毒品来源、吸食方法、群体结构、蔓延原因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为此 ,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摇头丸毒品的危害性 ,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加强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 ,加大发现、查处和打击力度 ,以减少吸贩摇头丸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可资利用的场地 ,遏制其发展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的毒品形势,应从以下几方面确立毒品预防的理念:一是针对当前毒品预防仍存在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缺乏配套机制等问题,应确立毒品预防为主理念,强调经费与配套机制的落实;二是因海洛因与冰毒的危害不同,应确立不同毒品滥用危害分类预防理念,强调针对性与有效性;三是因不同滥用群体其滥用原因不同,应确立不同毒品滥用群体、滥用原因分类预防的理念,强调科学性、合理性等.  相似文献   

18.
光学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少、不与样品直接接触、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检测过程简单快速等优势,将光诱导延迟发光技术用于检测血清中的微量冰毒,这为毒品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宣伊  王海 《人民公安》2011,(15):58-59
3月27日,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打洛边防检查站经过16个小时智勇暗战,破获一起特大毒品案,查获冰毒11150克,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入,毒品在全球的走私和泛滥日益严重,我国不断加大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的力度,使传统毒品(如海洛因)的违法犯罪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以冰毒、冰毒片剂为主的苯丙胺类毒品和氯胺酮为主的新型毒品在全国的迅速蔓延,使其成为我国最为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毒品。与此同时,利用网络等虚拟介质实现毒品犯罪的实例频发,其危害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利用社会信息化为侦查部门侦破毒品犯罪案件所带来的良机,变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