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诗英译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几十年来,唐诗英译中出现不少误译和曲解,其中原因,一是唐诗语言研究与翻译界交流不够,二是译家对唐诗语言研究不够,或沿袭旧说,或只依据一些流行的唐诗选本的诠释,没有跟上当代唐诗词汇研究的新发展。这种现状给唐诗英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唐诗英译与唐诗词汇研究有紧密联系,两者应做到互补,以求向英语世界读者忠实而完美地传达出唐诗艺术的真质。  相似文献   

2.
唐诗中典故的英译困难重重.本文试图在关联理论翻译观的指导下,探讨唐诗典故英译的方法,并以<泊秦淮>一诗为例,提出四种翻译唐诗典故的策略,分析如何在译诗中取得译语读者与原诗的最佳关联.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去解释唐诗典故的英译,可以为唐诗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唐诗是中国文学遗产中光华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文苑里芬芳绚丽的花朵。唐诗在中国流传了一千多年,许多佳作名篇仍然家传户诵,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有一些诗篇当时就已远传东方邻国。到了近现代,中国同西方的文化交流逐步发展,唐诗也被介绍到西方,先后出现了多...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精髓,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西方在文化背景、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使古诗英译尤为困难。试图从英汉对比角度探讨中国古诗英译,力求分析文化背景、语法、风格的差异对古诗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陶诗及其翻译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久享盛誉。以《饮酒》(五)的英译为例,从翻译美学角度对译本进行分析,阐明了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只有遵循系统的翻译美学理论并付诸于实践,才能做到以美译美。  相似文献   

6.
中西思维差异反映在语言上,而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一种是原语,另一种是译入语。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西思维差异这一角度来分析中西古典翻译理论的共性与个性。中西翻译活动的发展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空前繁荣,给我们造成了我国无译论的印象。为了改变这一印象,本文在概述中西古代译论的情况基础上,以中西思维差异为切入点来分析中西古典译论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提升法治中国建设国际传播力和话语权的必要环节,立法文本英译在中国法律外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立法文本英译的跨学科属性、传统法律翻译研究视域的局限性以及立法文本英译实践的现实需要决定了从比较法学视角下进行立法文本英译研究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应引入功能比较等比较法学方法和法律解释的方法,优化立法文本翻译策略;同时,推进跨学科合作研究和复合型法律翻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王发德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1):136-137,148
从三国时代算起,近两千年的中国翻译史给后世译者留下了丰厚的翻译大家的译学经验和学说。而从公元前三世纪算起的西方两千多年的翻译史形成了较为完备系统的翻译理论。继承我国优秀的翻译传统,吸纳西方译论的精华,在此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翻译实践以及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我国的翻译工作者就能开拓创新,不断把中国的翻译研究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模式,从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诠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完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共同建构的结果;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注入新内蕴,为世界探索更好政党制度提供文明选择,为打破西方政党政治话语霸权提供有力支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持续为人类政治文明增添亮色,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持续开辟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新境界,努力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英国学者阿瑟&#183;韦利一生与中国古典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翻译了大量中国古诗,采用直译的手法。不押韵,而注重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为传达中国诗歌的节奏感,他尝试以英语的重音对应汉语的单字,形成了所谓的“弹性节奏”。他还尽量保留了诗中的意象,使许多新鲜的中国诗歌意象首次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韦利偏爱唐代以前简约自然的民歌风格及贴近大众生活的题材,他将自己的翻译重点放在了这一时期,并且他的诗歌翻译语言风格也倾向于简约、轻快、流畅。对韦利译诗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不仅使广大的西方读者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就,而且在翻译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实践,成为后人翻译中国古诗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诗歌翻译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具有模糊性 ,其模糊语言创造美。它必然给诗歌翻译带来许多问题 ,包括翻译标准与方法。本文试图对汉诗英译翻译标准的模糊把握和翻译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探讨 ,为译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语》英译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理雅各、辜鸿铭的译本是那一时期中西方《论语》英译最高成就的代表。古籍英译其实是一个在理解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伽达默尔提出的“理解的历史性”解释学的哲学理论原则可具体展示这一理解过程,并从理论上阐明为何面对同一《论语》文本,不同译者有着不同翻译。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被西方学界提出以来,遗产政治已经发展成为政治学沟通文化学、社会学、考古学等友邻学科研究的重要交流平台。正是借助这一研究范式,相关研究得以揭示当下西方主导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中“西方中心主义”思想所造成的影响。虽然针对这一问题,西方学界与国际社会分别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加以修正,提出了批判遗产理论并推进了对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的改革,但相关努力仍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一问题。为回应人类社会发展赋予文化遗产事业的时代任务,应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念,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向着更加包容、开放、平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阿瑟·韦利与中国古典诗歌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学者阿瑟·韦利一生与中国古典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翻译了大量中国古诗 ,采用直译的手法 ,不押韵 ,而注重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为传达中国诗歌的节奏感 ,他尝试以英语的重音对应汉语的单字 ,形成了所谓的“弹性节奏”。他还尽量保留了诗中的意象 ,使许多新鲜的中国诗歌意象首次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韦利偏爱唐代以前简约自然的民歌风格及贴近大众生活的题材 ,他将自己的翻译重点放在了这一时期 ,并且他的诗歌翻译语言风格也倾向于简约、轻快、流畅。对韦利译诗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他不仅使广大的西方读者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就 ,而且在翻译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实践 ,成为后人翻译中国古诗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沈意文 《工会论坛》2008,14(3):10-11
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为新时期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工会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当前工会工作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遵循规律,切实把握工会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原则,探索新时期工会工作理论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走出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社会主义工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文化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意象的翻译是诗歌翻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文中以古诗英译涉及到的几个文化意象为例,探讨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即文化意象的移植、文化意象的浅化、文化意象的替代与文化意象的省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翻译界现状及雏形翻译理论的分析、梳理 ,以及对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与学派的介绍、评论 ,旨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翻译理论资料和一些有实效的翻译原则及方法 ,以期与同行们共勉 ,在翻译实践中有所遵循 ,少走弯路 ,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译品 ,逐步建立起中国自成体系的翻译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对英汉语中逻辑连接的不同类型和在英汉翻译中对逻辑连接的处理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在翻译中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交际目的等因素分别采用省略、对译、增译等方式,使译文与原文在最大程度上对等。  相似文献   

19.
人类使用不同的语言产生了翻译。“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奈达论翻译》)。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对翻译的需求也愈来愈大,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理论也因此得到发展、日臻完善。在当今的翻译理论中,P·纽马克教授的语义学翻译理论和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广阔视野和哲学家的敏锐眼界,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中国国情统一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现代化实现途径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及探索。新的时代特征和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尤其是世界的开放环境与文化交流趋势,赋予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以丰富的内容。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也就具有了相对孙中山、毛泽东的文化超越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