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海在印度的亚太安全战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印度对南海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和对大国地位的不断追求,印度对其南海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不断拓展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影响力,寻求扩大在该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对南海事务的介入力度越来越大。印度对南海问题的深度介入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使得南海争端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2.
美自2010年以来,随着南海问题在亚太地区的升温,澳大利亚对南海局势开始予以密切关注。其南海政策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岛礁建设、航行自由以及南海仲裁案等方面。在具体实施中,澳大利亚南海政策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强化与争端国的合作,避免单独介入;防范中国"控制"南海的意图明显;中、澳、美三边关系的非对称性,造成澳南海政策取向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当前,在经济与安全利益方面,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对中、美两国"双重依赖"的局面。随着中美南海博弈的深入发展,澳大利亚在南海争端中逐渐陷入被动局面,其南海政策的战略抉择也变得愈发艰难。  相似文献   

3.
论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南海问题的外部力量中,美国是最重要的第三方。冷战时期,美国对南海问题主要采取不介入和不表态的中立政策。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开始关注和介入南海问题,并逐步采取具有明显倾向的政治和军事干预政策。美国的介入和干预加大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冷战后国际舞台上一个独特的超国家行为体,欧盟满怀信心地向世界推广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欧盟规范",并试图发展在海洋事务中的规范领导作用,借此提升自身在国际海洋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当前,欧盟对南海局势的关注度明显上升,"欧盟规范"与"欧盟模式"成为影响南海问题发展不可忽视的新外部因素。欧盟秉持的"规范性力量"能够为其南海政策的内在逻辑和路径提供较好的解释及评估视角。但欧盟在南海问题上"规范性力量"政策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也面临诸多缺陷与挑战,尤其是欧盟各国对华的不同政策立场及利益需求,导致欧盟的南海政策难以发挥较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南海问题本是区域内有关声索国就岛屿主权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端,但随着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呈现国际化的趋势,争议议题也随之扩大。美国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它的介入对南海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南海地区的地缘力量分布出现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加大了我国应对南海争端和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主要是出于其亚太地缘战略的需要,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地阻止中国对这一战略区域的影响,含有遏制中国崛起和限制中国战略空间的意图。未来美国会持续关注和介入南海问题,但其介入将是有限度和有选择的。  相似文献   

6.
卢芳华 《东南亚》2009,(4):6-10
南海争端涉及多个国家。作为最大域外因素的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和介入日益突出,“9.11”事件后,美国主要通过加强军事存在、与南海周边国家进行能源合作、加强与东盟合作三个渠道介入南海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的南海政策仍以主动、扩张、威慑为主,其牵制中国崛起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同时,美国参与和建构新的南海多边安全机制构想已日趋凸现。  相似文献   

7.
胡娟 《东南亚》2013,(2):20-24
中国的海洋权益正在遭遇严峻的挑战,中国的海洋安全问题尤其突出,而南海则首当其冲。如何处理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崛起道路上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域外国家纷纷介入,其中印度的介入格外引人注目。印度介入南海问题,是与他的大国梦想、海洋战略以及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对他的“鼓励”等因素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南海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经历了从“中立不介入”到“介入但不陷入”的转变.在“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菲美关系的加强影响了菲律宾亲美政治势力对南海问题的判断,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菲律宾南海政策的激进化.美南海政策对菲律宾的误导和菲律宾自身对形势的误判使菲南海政策已走上错误的轨道,菲律宾国内政治等因素限制了菲南海政策的回调.  相似文献   

9.
"南海航行自由"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剑指中国的"撒手锏",超越"南海航行自由"陷阱是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际法和实现海洋强国梦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美国打着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幌子行"舰机"航行自由,目的在于护持美国的亚太霸权地位。中美南海航行自由纷争的本质是海洋霸权国与新型海洋强国在南海战略矛盾和战略利益的竞争,其法理诱因是双方对航行自由原则的认知分歧,也是美国理想主义"海洋自由"传统和实用主义"航行自由计划"的延续。中美"南海航行自由"问题的不断发酵对中国海洋军事安全,海洋战略空间的拓展以及海上崛起的舆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应当在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思考该问题的解决路径。中国超越"南海航行自由"陷阱的首务是要保持战略定力,为实现中国海洋强国争取战略机遇期;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对话,在南海构建稳定的航行自由机制;要在国际舆论、海洋法律秩序和区域海洋公共产品提供中争取外交主动,适时适度推进南海岛礁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因此,中国应该制定明确的海洋安全战略.本文认为,在宏观战略层面,中国要把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在微观战略层面,中国应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妥善解决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相似文献   

11.
宋伟  张旺 《现代国际关系》2024,(1):43-62+136-137
2014年莫迪上台执政以来,印度实施从“东向政策”到“东进政策”的战略调整,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进一步融入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印度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当前莫迪政府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主要依靠: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安全机制加强海上安全合作;联合东南亚国家积极干预南海问题;与美日澳合作加强军事能力和军事存在;向南太平洋地区扩展影响力。印度加强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一是因为印度拥有制衡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二是因为亚太地区是印度将影响力超越南亚次大陆、推进世界大国梦的优先方向。亚太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其优先方向,主要是基于印度周边大国博弈的格局以及印度在亚太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基础。由于印度北部陆地安全形势的牵制、印度与主要合作伙伴在对抗中国立场上的不一致,以及印度海军军备本土制造能力难以支撑远洋战略等因素,印度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仍然面临诸多制约。  相似文献   

12.
日本并非南海问题当事国,在南海并不存在有争议的权利诉求.但出于南海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日本自身的多重战略考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对南海事态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近年来,在中日两国实力地位逆转、日本国内政治生态趋向右倾保守、美国高调“重返亚太”,以及南海问题逐步升级的背景下,日本加强了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当前,日本已逐渐形成了一个旨在强化与华对抗、重视与美战略切合的南海政策.本文以地缘政治为视角,就日本近期介入南海问题的路径动向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为认识日本南海政策的本质、评估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南海局势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提出“东向政策”,旨在搭乘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快车,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以此摆脱经济和外交困境。莫迪政府上台后,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进政策”,旨在围绕海洋安全和互联互通议题,扩大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海洋影响力,实现“有声有色”的“印度梦”,这是印度海洋战略的域外延伸,并标志着“东向政策”从低位政治领域向着高位政治领域的迈进。“东进政策”以拓展印度的战略空间和实现印度大国梦为目标,以制定海洋安全战略及拓展海洋安全合作为手段,积极拓展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乃至全球蓬勃上升的发展态势。东盟历来奉行“大国平衡”战略,随着域外势力介入,其在遵循“平衡战略”的同时,也提升了印度在其伙伴名单中的亲疏层级。对中国而言亟须采取加强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措施,发挥经济的“压舱石”作用,积极推动南海问题的对话与妥善解决,增强中印共识与战略互信,改善中美关系等,以应对印度“东进政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介入南海问题,近年随着南海争端再度升温,日本的介入不断加剧和升级,已成为继美国之后另一个高调和强力干预南海问题的区外国家。与以往相比,近年日本的介入已呈现出许多新的动向和特点:一是加大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力度,全面反对中国的领土主权及政策主张;二是利用各种渠道推动南海争端多边化和国际化;三是以"支持能力建设"为名加强与东盟的海上安全合作;四是加快与美国的战略对接,构建日美联合干预体制;五是加强与美澳印的多边协调与合作,筹组遏制中国的"志同道合者"联盟。日本之所以加大介入南海争端,其理由并非像它所公开声称的那样,而是怀有更多、更广的目标。日本的介入虽然不至于对中国在南海维权和维稳构成颠覆性挑战,但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5.
南海问题虽然是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双边海上领土争议,但其域外影响因素却正在发酵。除由来已久的美国因素外,印度——一个有着地区大国抱负的南亚国家——的影响日益显现。自上个世纪90年代印度制定并实施东向政策以来,南海地区被界定为与印度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延伸区域。近年来,印度在南海海域加大了战略投入,通过加强与东南亚海上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积极介入南海问题。未来印度在南海问题中的作用变化值得进一步关注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南海问题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为此,美国全方位加大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力度。其中,舆论宣传手段因其独特的性质和作用,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美国将舆论宣传作为其介入南海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出于多维度的考量,包括美国的舆论霸权地位和历史经验、舆论宣传自身的先天性优势以及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现实形势需要等。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开展舆论宣传的实施机制中,国家领导人、部门高层官员、官僚体制和非官方行为体均参与其中,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制造的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中美关系以及南海安全局势均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承受了较大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安倍政府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帮助东盟南海声索国提升海上防卫能力,挑战中国南海维权行动合法性,寻求与美国在南海战略对接。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为其摆脱"战后体制"提供借口;多层面牵制中国,强化日本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巩固日美同盟。虽然介入南海问题也面临诸多牵制因素,但日本不会轻易罢手。日本搅局南海给中国以"双轨思路"解决南海问题增添复杂性,加大中国在东部战略方向上的军事安全压力,也使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及塑造国际话语权面临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东盟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时面临的经济环境较为理想。但是,主要受南海问题的困扰,当前中国在增进与东盟国家政治互信和维护区域安全环境方面仍面临着挑战。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离间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的关系、恶化了南海安全环境,因而增大了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的战略压力。中国应多渠道入手来应对这一挑战。首先,中国应继续致力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其次,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全方位推进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第三,在坚持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的基础上,中国应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合作并努力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9.
南海问题已成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大国安全互动的热点之一。在中美两国围绕南海问题进行复杂较量和博弈的同时,日本也在积极谋划和设计对南海问题的战略介入,这无疑会使本已复杂的南海局势更为复杂。有鉴于此,本文以日美两国推进对南海问题的战略参与为切入点,分析了日美同盟战略升级和战略扩展的基本趋向,阐释了日本对南海问题积极参与的战略动因,并结合日本新国家安全战略的实践,对日美合作的未来态势进行了前瞻与预判。日本积极介入南海安全博弈既是其国家安全战略转型的结果,也是迎合美国再平衡战略而转变日美安全合作方式的具体措施,其目标是以日美同盟为基础建立新的地区安全机制,防范和遏制中国的崛起,塑造和重构一个有利于日本的安全秩序与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南海政策剖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美国南海政策的制定和演变受到美国学界和政界新孤立主义、中立主义和干涉主义三大思潮的影响.美国政府现行南海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中立主义,但在近期政策辩论中,干涉主义派正在积聚力量,并设法影响政府的中立主义不介入政策.这一新动向反映了美国智库和政界对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海洋地缘战略和策略在认知、界定及选择等议题上的改变,美国南海政策也相应地出现微调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