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垄断资本走向全球化阶段后便逐步孕育了国际货币权力,国际货币权力是资本主义 全球扩张的历史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欧元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使美元全球性货币权力难以为 继,争夺国际货币权力成为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的主要原因。美元、欧元和人民币这三大货币权力 板块之间的两条夹缝成为地缘政治冲突的重灾区,国际货币权力的走向成为未来地缘政治冲突乃 至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转型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2.
从战略高度把握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多种弊端的深刻反思,并积极探寻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长期保值、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改革现行货币体系是大势所趋,美元霸权由此受到空前挑战,人民币国际化适逢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秩序变革期,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和安全状况出现新的特征和问题。在体系演进的不同阶段,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核心逻辑不同。在运行之初和体系修正时期,制度变迁是核心逻辑,而在霸权护持和体系重构时期,权力政治是核心逻辑。由此,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解释需要综合考虑权力逻辑和制度逻辑在国际货币体系不同阶段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从制度逻辑而言,国际货币体系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有更加恶化的趋势,主要包括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困局、全球宏观经济失衡与调整不力、汇率波动与失调持续加剧、全球货币治理组织低效等,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均衡困境”持续存在。同时,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已步入霸权护持期,权力博弈和大国竞争更加显著,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又陷入新困境,即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国美国无意或无力修正体系的根本性问题和解决其结构性矛盾,转而运用多种方略维护美元霸权,但这些霸权方略的反噬效应,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得更加不稳定和不安全。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和权力政治博弈逻辑下的新旧困境交叠,维护国际与国家货币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由此也为相关研究带来一个新的研究议程。  相似文献   

4.
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更加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美元特里芬难题注定无解。在对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整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在全球的经济格局中超越发达国家整体水平之后,寻求解决和避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在美元为单一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无解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呼百应,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从人民币国际化来谋求以国际货币体系为代表的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即“入篮”,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的必然结果.其背后也有中国对自身正当利益的合理诉求,即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参与完善全球货币金融治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制度担保,借助外力倒逼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并提升中国加快改革开放之承诺的可信度.人民币“入篮”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未来国际货币格局更可能是“一超”(美元)、“两强”(欧元、人民币)、“两小”(英镑、日元)并存.为此,中国需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广泛寻求深层共识,参与供给国际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6.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霸权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该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即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和运行仍然功不可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0年来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国际货币合作对于美元霸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改革:国际货币金融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国际货币金融环境对人民币汇率改革至关重要。国际货币体系自战后以来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关键货币之间汇率冲突不断,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根源是美元危机。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十分脆弱,而流动资本加速扩大的“失控”趋势将对其形成进一步的冲击,其中,“美元圈”的金融风险尤为突出。在这种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改革应把维护经济稳定增长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美元的未来     
本文探讨了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元作为一国货币,其国际地位已经被很多观察家诟病。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可以被取代吗?欧元和近期的人民币已被视为可替代美元的选项。笔者认为,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基于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以及美元所具有的网络外部性,在未来二十年,这两种货币都难以取代美元,尽管欧元或人民币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作为美元的补充来使用。之后,本文探讨了各国政府为取代美元而精心设计的举措——构建新型货币(主要为现有的特别提款权)的优势和短板.尽管这在技术上是可能的,至少对官方国际交易而言是可能的。但是本文指出此举的经济收益不高,而要实现这一变革,却要付出巨大的谈判努力。此外,要实现这一变革,还需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领域至关重要但却颇具争议的其他变革。  相似文献   

9.
美元霸权的困境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元世纪"之说之所以日渐盛行,多半因为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许多规则及制度的制定都与作为一种世界货币的美元密切相关。冷战结束后,支持美元滥发的经济基本面已不复存在,当世界其他国家再也无法忍受美国的过度透支行为而不再愿意借钱给美国并开始放弃使用美元时,美元的信用就会发生严重危机,进而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崩溃和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动摇美元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引发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衰落。与此同时,正在形成之中的美、欧、亚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格局预示着国际金融权力正从"霸权"结构向"均势"结构变革。  相似文献   

10.
“美国制造”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实体经济饱受侵害。后危机时代,防御由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改革和重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各国经济体普遍关注的话题。危机导致的美元衰落需要新的国际货币替代,而危机中坚挺的人民币却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等综合国力的强劲,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战略机遇以及可行性,提出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中国一东盟区域货币合作以加快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金融协调机制, 作为经济组织, 不 仅在世界货币金融领域举足轻重, 而且在国际政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的政治功能及其发挥以及美元霸权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治功能的影响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重点。与此同时, 欧元加入国际货币体系对美元霸权带来冲击同时也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 及其政治功能在新时期转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币缘秩序的解体与重构--当前国际政治的新焦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元本位制的危机,危机使原有币缘秩序濒临解体,世界将进入美国霸权后的时代。争夺话语权,成为重构新秩序的前哨战,而如何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格局将成为未来国际政治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试析欧元挑战美元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元启动后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对美元构成了现实的挑战。欧元与美元之争实质是欧美之间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与世界经济多极化大趋势相适应,国际货币格局演变也将走向多极化,但欧元要取得与美元平起平坐的地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美元霸权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元霸权兴盛于英镑霸权衰落之中,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有着密切关系。美元霸权经历了确立与巩固、由盛转衰、调整与恢复的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经济实力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美元霸权的衰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美元从美国于1900年正式通过金本位法案起,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同英镑争夺世界金融霸权,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最终取代英镑霸主地位独霸天下,时跨近60年,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00年至1914年即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这个时期是美元在国际货币舞台上开始崛起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以来,美国经济制裁中次级制裁作用凸显,呈现出使用频繁化、扩大化、金融化等明显特征。美国次级制裁对于震慑第三方似乎有效,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支撑:“9·11事件”后次级制裁在反恐和防核扩散领域的使用受到国际道义加持;美元霸权与美国情报机器深度融合;“巧制裁”对第三方形成“不对称打击”。但是,随着美国滥用次级制裁,上述支撑因素的作用正在不可逆转地弱化。美国次级制裁上升为大国关系中的重要变量,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走势产生多方面冲击,包括削弱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合作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经济体系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加码次级制裁后,主要大国纷纷拿起反制武器,在国内法律、反胁迫政策、去美元化支付机制和本币国际化等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目前,上述措施的遏制、反制效力较为有限,但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从长期看,推动去美元化是有效遏制美国次级制裁的唯一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俄结算支付体系高度受制于美国.在美国滥用金融霸权、世界“去美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俄结算支付体系面临着“去美元化”的现实需求,这给中俄本币结算特别是人民币结算带来重要契机.通过对俄罗斯市场的人民币现实和潜在需求、人民币结算的政策环境以及金额技术条件等分析可以预判,中俄结算支付体系人民币结算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在欧洲得到了大力支持,主要原因在于中欧紧密经贸关系对人民币存在客观需求,欧洲在持续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欲借人民币寻找新商业机遇,制衡美元霸权、降低外部经济风险.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在欧洲仍然前景可期,但具体推进方式上可以考虑从“政府强推”更多转向“市场培育”,同时根据英国脱欧导致的金融格局版图变迁,在不轻视英国金融中心地位的情况下,更加重视与欧元区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0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人民币加入SDR.1日,人民币加入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行列,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并在其中占10.92%的权重,居于美元和欧元之后、日元与英镑之前,列第三位.国际舆论热议人民币“入篮”.一是认为中国的经济地位得到肯定.路透社报道称,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货币篮子,这是多年来首次有货币加入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行列.  相似文献   

19.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蔓延,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动荡,潜藏巨变的先兆。战后60余年,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与日元走出了不同的轨迹。在国际货币体系力量结构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中,这两大看似兄弟又颇具对立成分的货币如何协调关系,进而推动东亚地区货币体系建设,不仅对中日关系提出了新课题,也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外包"给了美联储,这使我们相信,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迫在眉睫.同时,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