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近代西方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思潮,其基本特征是反理性主义,反权威主义,消解主体性,解构统一性。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对我国当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系列正负交织的影响。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消除其对青年产生的负面影响,要从提高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增强辨别能力等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的中国,各种文学思潮活跃,而影响最大的大概要数后现代主义了。后现代主义是发源于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文学思潮,强调“反中心”“反权威”。这种思潮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和创作的发展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作家,如王朔,新写实作家群等。本文通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这种思潮以及该思潮在中国的影响等的介绍,客观地分析和审视了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以解构为强大武器,主张形式的无限可能性,崇尚多元化和保持相对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超越并打破一切规范,指向混乱和无序,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判和解构,而对传统的反叛与解构正是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在当代有了新的发展,其在我国的传播对我国青年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关注这一思潮对青年的影响,找出教育引导对策,帮助青年正确认识这一思潮。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文化氛围、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价值倾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现代主义思想,阐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深刻内涵,浅析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专注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精神价值进行批判与解构,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基本表征:碎片化、断裂化、去理性化、去中心化、流动化又常常给青年带来价值虚无主义、价值"空场"、价值理性异化、价值认同弱化等消极影响,导致正处于价值形塑关键期的青年时常处于价值迷幻、价值怀疑、价值空场的危险处境.因此亟需要引导青年增强价值理性、深化青年主流价值认同、提高青年的价值澄清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以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青年所处的利益关系、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青年社会思潮产生与发展的重要社会历史条件。青年社会思潮是在青年的“立场汇聚”中萌芽的,是在传播和创造过程中发展的;其发展的鼎盛期具有4个明显的特征。青年社会思潮的衰落与消失主要有7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渐扩大,尤其是在青少年亚文化领域其影响更为明显,产生了以“否定”、“破坏”、“颠覆”现存的一切价值观念的激进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观念。具体表现为:“无厘头”式特征;网络恶搞;强烈的自我意识;偶像崇拜等。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以后现代主义哲学为其理论基础与思想核心。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我们既不能因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契合之处而完全吸纳,也不应因其与中国社会现实存在冲突而一味拒斥。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后现代主义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供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
理性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股重要思潮,对于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影响重大。公共行政学科的百年发展历史是理性反思和自我成长的过程。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作为两大主流思潮,影响着公共行政学科的产生和演变,使公共行政学科长期处于二者的钟摆之间。后现代主义思潮带来的社会解构和价值批判直接促成了公共行政社会建构主义途径的产生。公共行政学领域中理性、反理性和公共理性三次理性范式的变迁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公共行政学管理主义、宪政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三种研究途径的演化,继而推动了公共行政学科的自我完善和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