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基层党组织怎样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经济做大做优做强,让人民满意幸福?一句话,靠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华西村为何能永葆先进,长盛不衰?其法宝就是村党委坚持了实事求是,抵制了“三个主义”。吴仁宝常说:“上面实事求是难,下面更难。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只要实事求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大难变小难,小难变不难,促进经济快发展真发展。实事求是难在哪里?主要难在要抵制本本上和上面怎么讲,下面就怎么讲,怎么做,没讲的,就不敢讲,不敢做,主意一  相似文献   

2.
吴仁宝,这位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担任村党委书记的40多年生涯中,凭着坚定顽强的信念,超前的发展思路,高尚的人格力量,率领华西村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使华西村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创造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样都不能少。华西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吴仁宝老书记带领下的华西村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让我们慢慢走近吴仁宝,走近华西村……  相似文献   

3.
没有哈佛背景、没有MBA经历,却有着丰富的经商头脑和稳健的政治思路,正是这些成就了吴仁宝成为中国第一代农民企业家、华西村的掌舵人。3月18日,被各界誉为"中国农民第一人"、"中国村官"的华西村村支书吴仁宝与世长辞,华西村正式进入"后吴仁宝"时代。从3月18日吴仁宝去世,到4月12日,华西股份小幅下挫,下跌了6.5%;华西村五星级酒店亏损,村民轮流全家入住拉动内需……一些关于华西村的负面消息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6,(9):57-58
吴仁宝,这位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担任村党委书记的40多年生涯中,凭着坚定顽强的信念,超前的发展思路,高尚的人格力量,率领华西村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使华西村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创造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样都不能少。华西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吴仁宝老书记带领下的华西村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让我们慢慢走近吴仁宝,走近华西村……  相似文献   

5.
图片     
华西村村民悼念吴仁宝 3,919日,华西村企业职工排队准备悼念因病逝世的吴仁宝。当日,数干华西村村民和从外地闻讯赶来的各界人士代表来到华西村向吴仁宝遗体告别并开展吊唁活动。吴仁宝悼念灵堂设于他的家中,灵堂外道路两旁摆满人们敬献的花圈。3月18日,吴仁宝因病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6.
芮黎明 《湖北宣传》2006,(10):26-27
从“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到“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从“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到“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华西村以及其领头人吴仁宝的事迹早已是家喻户晓。华西村的典型示范意义在哪里?向华西村学什么怎么学?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别很大,学习华西村也要实事求是,不是要克隆出一个个“天下第一村”,而是要结合自己实际,学习华西经验的精髓,学习华西村发展经济、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7.
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被称为中国最富裕的村庄。这里的农民开车去工作,住着豪华别墅.拥有上百万的存款。在前任村委书记吴仁宝的领导下.去年华西村的57个企业的总产值达到了260亿。但是财富的获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村民们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努力工作.工作是如此艰辛以至于华西村被指责采取了"老大哥"式的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民们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华西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吴仁宝是新时期农村干部的楷模。几十年来,华西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始终坚持率先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  相似文献   

9.
不时听到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抱怨:现在的老百姓不听话,不好管,工作难开展。果真如此吗?非也。由此,我想起了江苏华西村曾经的当家人吴仁宝的一句名言:“不怕老百姓不听话,就怕我不听老百姓的话,只要我听了老百姓的话,那么老百姓就听我的话。”吴仁宝没有受过很高等级的学历教育  相似文献   

10.
涂世创 《政策》2006,(9):60-60
华西村,威名四海,被称为“天下第一村”。久闻大名,但无缘“相见”。这次专程赴华西村考察,百闻不如一见。虽是走马观花,但确实感受深刻。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同志的文字介绍材料,别具一格,极富特色,一口气读完,令人回味。看得出,文章不是出自文人之手,而是出自吴仁宝之口,凝聚了他近50年之心血、智慧,生动体现了他为人、处事及语言风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华西村的经验,是“全方位”的,甚至可以说是“百科全书”,从每个方面去总结,都可以归纳若干条。我觉得,华西村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发展生产。中央提出的社…  相似文献   

11.
吴仁宝请客     
10月4日,华西村在北京举行"知识扶贫,发展经济"座谈会,向受灾省区和江苏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预订并赠送1999年度1万份报刊,为一万农户提供精神食粮。这条新闻许多报纸都在显著版面予以报道。其实,这条新闻的背后,还有一条更有价值的新闻。这条更有价值的新闻发生在座谈会结束之后。10月5日,中秋节。为感谢方方面面对华西村这次进京召开知识扶贫座谈会的支持,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在这一天对方方面面招待了一顿饭。饭局从开始到结束,吴仁宝却  相似文献   

12.
曾去过华西村两次,印象很深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宽敞漂亮的小别墅、高大气派的厂房。近日,观看电影《吴仁宝》之后,那份感动、感叹和感慨更是萦绕在心头。"脑子活、点子多、眼光远、胆子大、能吃苦、心地实。"吴仁宝就是这样一个人。"有女不嫁华西  相似文献   

13.
周高 《群众》2011,(1):64-65
吴仁宝,华西村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书记”。白1957年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天下第一村”。一个普通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何以创造如此非凡的业绩?华西村的事业何以数十年长盛不衰?吴仁宝丰富的精神世界如何解码?  相似文献   

14.
《党建研究》2012,(3):68
吴仁宝,1928年出生,现任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长期以来,他始终履行"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诺言,带领华西人艰苦奋斗、团结奋进,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用智慧铺平发展之路,用勤劳铸就经济大厦,用血汗书写人生传奇,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建设成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5.
1958年,农村刮“五风”,吴仁宝任华西村前23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召开村干部报产量放卫星会议,各村的数字像竞放的气球,越升越高,最高报到亩产1万斤。轮到吴仁宝了,他使使劲把6亩地的产量报在了1亩地上:“3700斤”。会场哗然,主持人也急红了脸,说他太保守,产量高低是政治问题,也是党性问题,希望他再考虑考虑。回到村里,吴仁宝挨个找到生产小队队长做检讨:“我说了假话,我错了。我们内部可不能再说假话,内部假了,粮食都卖了,老百姓吃啥?”很多年过去了,吴仁宝对此仍然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我对虚假的一套再也不相信了。干部说假话,受苦的是老…  相似文献   

16.
建村40年的华西村,是个“老先进”。几十年来能做到“红旗不倒”“青春不老”的村在中国确实为数不多。华西村“永葆先进”的原因有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社会主义靠群众;共产党员成为群众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7.
《江苏政协》2008,(11):4-4
<正>张连珍参加11月21日,省政协举行以"改革开放30年,喜看城乡今巨变"为主题的委员活动日。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参加并讲话。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陪同参加活动。活动期间,委员们先后参观了江阴徐霞客大道、高新技术创业园及华西村农业园艺中心、幸福园,听取了华西村吴仁宝老书记关于  相似文献   

18.
华西,江南水乡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0.96平方公里,320户,1479人。如今,它以富庶、文明蜚声海内外。1993年,实现产值超10亿,利税超亿元。李鹏总理来这里视察后欣然命笔:“华西村,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前不久,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宣传思想工作交流会的代表慕名到华西参观访问,听取了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带有乡土特色的言谈后,交口称赞:“吴仁宝的讲话富有哲理”,纷纷索要吴仁宝的讲话材料。为满足省内外读者的愿望,本刊特将吴仁宝同志的讲话整理发表。吴仁宝同志对问题的看法有独到见解。看上去“调门”不高,但细细品味,闪烁着辩证法的火花,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逶迤雄奇、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留下无数令世人叹服的人间奇迹。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面对无数艰难困苦,应对无数风险考验时,总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这是面对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的最大疑问。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密一以贯之:实事求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走的民族复兴之路,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20.
李力  萧山 《当代广西》2006,(3):37-38
华西村富裕起来了:村里每个家庭都拥有400至600平方米的别墅,100万至100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1至3辆轿车。吴仁宝是村上的领头人,一共当了48年的村支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