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们要充分地、冷静地分析形势,寻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关系,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党建》1995,(11)
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若干重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重大关系一、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二、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四、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五、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六、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七、公有制经...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新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努力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同共生.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当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郑重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  相似文献   

5.
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不仅是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在论述了乌昌经济一体化与和谐社会的紧密关系的基础上,对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加快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三个文明”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城乡、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以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令人堪忧,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努力寻求并建立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关系。为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我国资源与环境现状我国的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列,然而由于有着庞大的13亿人口,人均拥有资源量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其中,不可更新和再生矿产资源人均排名世界第80位,各类可更新资源人均排名世界120位。这样看来,我们只是“资源小国”。从宝贵的耕地资源看,我国人口占世界22%,而耕地仅占世界7%。淡水资源,我国人…  相似文献   

8.
杨启光 《探索》2001,(3):116-118
西部教育要真正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康的教育政策、宏观社会环境的建立。西部教育政策环境优化方面要正确处理与政治、经济、人口和教育自身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又一重大举措。本文从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根本的因素人口、资源、环境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述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资本的积聚和增长,是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阐述了人口、资源、环境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是总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阐述了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并根据安徽省情围绕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总目标的实现,提出一些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人类出现以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虽然20世纪是有史以来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体到赤峰市地区,也存在着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资源破坏日益严重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赤峰市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进程。因此,分析和研究赤峰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对实现赤峰市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所谓可持续发展,简言之就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要考虑当代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作者就这个问题分析了南昌市的自然和经济优势及其存在问题,认为要充分发挥南昌市组织经济的作用,必须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优势和劣势的关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二是要正确处理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增强经济的辐射力;三是要正确处理内涵与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关系,狠抓挖潜改造,加速技术进步;四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关系,使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五是要正确处理合理使用和培养、引进人才的关系,搞好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新长征》2001,(8)
省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推进和实施全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我省“十五”计划的主题。全省国税工作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作为根本任务,自觉地把国税工作置于改革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和监督职能,为实现我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和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赵晓明局长提出,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充分发挥税收的财政收入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持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  相似文献   

15.
经济和谐发展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邓小平经济和谐发展思想的主要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配合、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良性互动、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等。邓小平的经济和谐发展思想,所强调的“和谐”是动态的和谐、是相对的和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已将大力发展旅游业确定为世纪之交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的经济增点点之一。在这种形势下,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具有极端重要性。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关键是要有环境保护意识,要从全局和长远利益考虑,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人口与环境问题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事实证明,要保护好自然环境,维护好生态的良性循环,就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我们的每一项资源开发计划。人与自然和环境是一种动态平衡关系。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志 《前线》2011,(11):44-45
全面做好新时期首都人口工作,要突出抓好两个统筹,即统筹处理好人口内部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之间的关系,统筹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国平 《前线》2014,(3):90-92
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中国的人口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这些问题不仅表现为人口自身发展的失衡,也表现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失衡。在此背景下,“人口均衡发展”的理念被提出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确立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核心目标。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特大城市,人口内部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样是摆在北京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重大政策课题。  相似文献   

19.
加强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陈爱云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计划生育工作能否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达到既定目标,宣传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当前,计划生育宣教领...  相似文献   

20.
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历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就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陈云的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及我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陈云的生态文明观蕴涵着统筹兼顾思想:正确处理控制人口规模与经济建设关系;森林、土地和水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保护,促进生态资源环境的永续开发利用等。陈云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