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岳霖的一生,具有特别强烈的传奇色彩。尽管老先生的学问——逻辑学,异常冷僻枯燥,但先生流淌出来的雅人深致、魏晋风流,令人歆羡不已。妙语金岳霖自幼就聪慧,因此小小年纪就考进了清华。他十几岁的时候,觉得中国俗语"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有问题,指出如果把这两句话作为前提,得出的逻辑结论应该是  相似文献   

2.
去年热播的《中国好声音》据说今年下半年将要推出第二季。这档节目号称旨在寻找中国最好的声音,结果如何暂且不论,但这口号倒是响应了魏晋时期的那句"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原生态的嗓音往往超乎任何器乐之上,最能表达人的内心,那才是好声音真音乐。如此说来,魏晋名士们动不动就要来一嗓子的长啸,仿佛就是魏晋版的中国好声音。魏晋名士大多懂得长啸,就像现如今的企业家大多要有个商学院的学历一样。魏晋时期喜欢长啸的名士很多,比如阮籍  相似文献   

3.
正我有点"风骨"我出生在一个半边户家庭(指一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城镇居民的夫妇),父亲在世的时候是人民教师,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自己家里无牛无羊,所以尽是在帮人家放牛,很自然地也就东家吃西家喝。1998年家中失火,房屋财产化为灰烬,开始寄人篱下。2003年家父因病罹  相似文献   

4.
党员的"特权"是对党员的特别注解,源于党员的使命特殊,身份特殊,并且不能搞特殊。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具备特有的风骨、特有的待遇、特有的品质、特有的情怀,也就拥有了相应的"特权"。  相似文献   

5.
正"风骨"者,气概之、品格之,精神境界也。"风",志气之符契,斯乃化感之本源。"骨",体之树骸,质气所倚之内核。古来"风骨"瑰奇者,皆为气节高洁、德行厚重之士,有如莲之清风、梅之傲骨者,有如菊之隐风、松之硬骨者。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千锤百炼,不惧艰难险阻、坚定理想信念,不畏风霜雨雪、坚守精神追求,形成了鲜明的精神风骨,培育了高贵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人有着百折不挠、不忘初心的刚正风骨。"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他们不畏枪林弹雨、不惧风餐露宿,历经困顿挫折,却依旧昂扬向前,从无退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多少次的严刑拷打,多少次的威逼利诱,都没有使中国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  相似文献   

7.
正碰硬,即所谓的"啃硬骨头",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心怀"狭路相逢勇者胜"理念的斗争精神,其彰显的是一个政党、国家、集体及个人的风骨、气度和魄力等。碰硬永远是被世人所推崇和倡导的一种高贵特质和伟大品行。碰硬是一种真本事,所展现出的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爽和霸气,更考量着一个人、一个集体、国家及政党的智谋、胆识和作为,体现出  相似文献   

8.
铃……铃……铃……“您好!这里是天平热线,一号值班员为您服务,有事请讲。”拨通这个电话的是家住青岛市海牛花园的刘老先生。去年上半年,他家和邻居因为阁楼问题产生纠纷,邻居擅自把两家的隔墙砸开一个大洞,经过多次调解也没能解决。刘先生一纸诉状把邻居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被告恢复隔墙原貌,并赔偿经济损失,可被告迟迟不肯执行判决。这时,刘老先生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了3868111这个热线号码。刘先生说:“打完电话一个星期,法院就派了执行局的人进行了强制执行,把墙给我恢复原样了。我非常感谢天平热线。”刘老先生说的这条热线就是…  相似文献   

9.
<正>高原风骨,精神航标。青海"精神高地"钢火璀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榜样典范。在青海这片热土上,涌现出无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他们用"一辈子、一件事"诠释了执着与坚守,雕刻成青海榜样的群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折射出宝贵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榜样模范辈出,先进典型不断。青海改  相似文献   

10.
我们相知陈兰大姐一个甲子了。翻六十余载岁月,历经沧桑磨难。大姐1913年10月出生在福建龙岩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1934年投奔红军队伍,跟邓子恢同志结成革命伴侣,赤诚风骨,相濡以沫。对待亲人、孩子和身边的同志,就像清出的芝兰,诠释了一生的平凡与慈爱。  相似文献   

11.
"名教"即是以"正名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被正式提出,宋朝及其以后"名教"一词逐渐淡化。在众人皆反名教的魏晋时期,乐广提出"名教自有乐地",从新的角度看待名教,认为"乐地"于合乎礼仪规范中展现自己的个性,达到一种个体自觉。  相似文献   

12.
马君武的一生是一部恢宏博大的史诗.他开创了十一个"第一",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他敢爱敢恨,敢怒敢言,敢死敢拼.他一生试图用铁血风骨承担天下大义,呼唤整整一个时代奋斗的英雄主义理想.而在这带血的呼唤声中,我们同时也感悟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先生给我讲了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在他的家乡,他曾经参加了一次地区法院对“杀人案”的审判。当案犯被押到审判大厅,站在被告席上,缓缓抬起头来的时候,出庭的人群里发出轻轻的“嘘”声,大家都被这17岁女孩惊人的美丽所感动了。用老先生的话讲,那是一个想象得怎样漂亮就怎样漂亮的女孩。这个女孩叫丽霞,15岁初中毕业后,先后交了八个男朋友,第八个男朋友被她残忍地杀害了。杀人动机是他不忠于她。老先生问她以往所喜爱的书籍,文孩答曰:情爱、凶杀、离奇、武侠之类的小说。杨老掉泪了。杨老告诉我:作为一个作家.那一刻我没…  相似文献   

14.
正要做"中国数谷",贵州必须有"骨":一是必须有一批骨干企业做支撑,脊梁骨不挺、不硬,大数据贵州就很难走远;二是要有独特的风骨,为中国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驱动"的贵州样本、贵州路径。经过五年多的实践和努力,大数据这棵"智慧树",在贵州从"无中生有"到"令人惊叹"。外界对贵州  相似文献   

15.
喻中 《思考与运用》2007,(12):58-58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大概都有一个关于“法律像什么”的隐喻。在我看来,法律就像一条河,它汩汩地流淌着,没有穷尽,不舍昼夜,无论魏晋。  相似文献   

16.
诺敏 《实践》2013,(7):46-48
阿荣旗,她柔美、隽秀,充满了芳草的气息。阿荣旗,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是一个铭记着风骨与情操的城市;这是一座集多产业支撑的优势于一体,民族与现代元素交相辉映,集聚辐射能力强劲,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8337"发展思路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推进内蒙古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重要抓手。"我们要紧紧围绕富民强旗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17.
李延声 《新湘评论》2010,(16):21-21
钱伟长老先生称得上是一个传奇式的老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称他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之一;他也是我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大学校长。很有幸,他也曾是我所住大院多年的邻居。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文人向重风骨。注重风骨,是文人的为文之道。检点史书,较早谈到“风骨”一词的,当是155年前南梁的刘勰,他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里,专列“风骨”一篇,释“风骨”曰:“怊怅述情,必始平风,沉吟铺词,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说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才能形成格调劲健、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后来唐代的陈子昂把这称为“汉魏风骨”。近世的辞书,也把“风骨”解作“民即文意,骨即文辞”,认为风骨包含内容、形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人格     
《党建》2008,(5)
天下没有什么事比文化更复杂的了。你看,我们要衡量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人在文化上的高低,就远不如对比他们在军事上的输赢方便,因为他们的文化人格判然有别,很难找到统一的数字化标准。但是,如果与后来那批沉溺于清谈、喝酒、吃药、打铁的"魏晋名士"比,他们两个人的共性反倒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正探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其实质就是追寻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的贵州人的构成、心路历程及其精神。人文精神对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为深刻、长远。经济的发展改变着贵州具象的物化的面貌,而人文精神的守护与传承则塑造着贵州人的风骨和贵州人内在的精神面貌。前不久,结合当下后发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