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闽西苏区红色标语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闽西中央苏区的过程中,用文字的形式展示于公共场所,宣传共产党和红军,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诉求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闽西苏区红色标语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先进文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军民兼顾思想契合了闽西苏区创建的迫切需要,闽西也为毛泽东军民兼顾思想的成功实践提供了相应的条件。随着红四军入闽,毛泽东关于军民兼顾的理论主张和实践经验,就渗透到了闽西这块新开辟的红色区域,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形成“经济建设配合了政治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更高热潮”“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离了群众就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等重要观点。闽西苏区践行毛泽东军民兼顾思想,既实现了军事力量的壮大和发展,又取得了经济建设的成效,改良了群众生活,还建立了亲密的军民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的粮食工作在中央苏区经济建设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央红军长征前,在经济严重困难的情况下,闽西人民倾其所有供应粮食,满足红军需要,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坚强后盾。因此,本文拟以永定为中心,考察长征前闽西苏区的粮食问题,对于弘扬苏区革命传统、推动新时期的粮食工作具有历史借鉴意义。一、中共永定支部的成立与财政、民生概况根据土地革命前的统计,永定有49514户、201486人,境内丘陵山地多,平原谷地少,山田  相似文献   

4.
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的排斥,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后,邓子恢没有能够跟随主力红军转移,而是和项英、陈毅、瞿秋白、何叔衡等一起被留在了苏区,进入后来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几个月后,邓子恢等人从瑞金向闽西突围,与原来就在闽西的张鼎丞会合,成立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邓子恢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开始了在闽西开展游击战的艰苦岁月,也就在那时,邓子恢和陈兰认识了。  相似文献   

5.
正1932年6月,谭震林领导闽西红军和地方武装英勇抗击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创建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人民武装体系,4个月内扩红11000余人,不仅壮大了闽西地方红军,还为中央主力红军输送了大批有生力量。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在闽西南投下几十倍于红军游击队的兵力,对苏区进行反复"清剿";又下令砍伐红军游击队经常出没的山林,采取"移民并村"、"保甲连坐"、"自首自新"、"五光十杀"等高压手  相似文献   

6.
闽西苏区是实行土地革命较早的地区,也是我国十年内战中坚持始终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因此可以说,闽西苏区土地革命是中国土地革命的一个缩影。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在红军撤离苏区举行长征之前的七年中,闽西党组织领导苏区人民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有些经验在我国土地革命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但由于这是一次自古未有的革命运动,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难免因为经验不足或各种错误认识而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7.
安砂位于永安西北部,是通往闽西苏区的重要关隘。1932年春以后,红军多次攻占安砂,开辟安砂游击区。1931年6月28日,毛泽东《给周以栗同志转边界工作委员会谭震林同志转十二军军委》的信中指示:"以沙县、永安、宁洋为筹款区,即在三县筹款自给……筹款区只打土豪,做宣传,而不分田地,不建立政权。”因此从1932年1月17日红军东南、东北游击支队配合红军主力36师首战安砂大捷之后,闽西苏区红军独立师、团虽经常进驻安砂开展游击活动,但其目的是筹款筹粮,打击闽西苏区外围的敌人,粉碎蒋介石的反革命“围剿”,保卫中央苏区根据地,而没有在安砂建立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8.
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长征前一年,闽西苏区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红军长征后,闽西红军游击队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援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积极配合了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文试对红军长征前后闽西革命斗争作简略述评,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 一九三三年九月,蒋介石纠集一百万国民党军队,二百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以五十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中央苏  相似文献   

9.
“我入苏区虽只三日,但沿途所经,已见到闽西解决社党所得的恶果是非常严重的。”——摘自周恩来1931年12月18日致中央政治局信错误的“肃社党”运动给闽西苏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大批干部战士蒙冤受难,根据地和红军元气大伤。闽西苏维埃政府三十五名执委被肃过半,新红十二军连以上干部也半数以上被肃,闽西数千人被错杀。“肃反”造成党团组织和政权机构涣散,干部缺乏,红军士气低落。在国民党反动派加紧进攻下,永定、上  相似文献   

10.
闽西红军学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闽西苏区创办的培养军队基层干部的学校。先后曾称“福建红军学校”、“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也称‘中央军事政治红校第一分校’、‘龙岩红校’)”、“彭杨军事政治第三分校”。这所学校,为红军、赤卫队输送了几百名基层干部,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党史资料与研究》一九八  相似文献   

11.
四赴连城     
连城是革命老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它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位置上看,它是闽西苏区的交通枢纽,又是闽西苏区靠近白区的连结部,情况比较复杂,工作非常艰巨。连城工作开展得好坏,对整个闽西的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记得一九三○年冬以前,红军曾多次到连城,在那里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也  相似文献   

12.
<正>闽西是全国较早、福建最早创建红军的地方。早在1928年7月初,永定农民武装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等率部组成红军营。为了保卫翻身解放的革命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和发展红色区域,闽西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在整个苏区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积极组织创建地方武装,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指导,闽西苏区在1931年发动了所谓“肃清社会民主党”的肃反运动,铸成了一大冤案。数千名共产党员、红军指战员及苏区干部群众无辜被害,致使闽西苏区遭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令人痛心的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我们今天来研究其发生、发展的种种原因及其恶果,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一闽西苏区的“肃清社会民主党”(以下简称“肃社党”)运动,始发于1931年初。在1930年下半年贯彻立三路线以后,闽西苏区在军事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诸方面都受到严重的损害。苏区某些领导、对此不是从自身的方面总结教训,而是从“左”倾观念出发,错误地判断  相似文献   

14.
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在土地革命斗争中诞生和壮大起来的青少年群众组织.它由共青团直接领导,其性质“是团的预备军,是团的附属组织者”.同时它与红军有联系,是一种“半军事的组织”,“红军的后备军”,“中国反帝运动与土地革命斗争的战斗队伍”.①这种组织,当时全国各地都有建立,而苏区更为普遍.福建各苏区的少先队,最早是在闽西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闽西列宁书局是中央苏区创办的第一个出版机构,它的建成标志着苏区出版事业步入兴盛时期。书局积极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提高广大红军官兵、干部群众思想觉悟的书籍,为苏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书局的经营方式、出版物的类型都反映了苏区出版事业的特点,均表明了政治与出版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30年3月18日,闽西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福建省龙岩城召开,闽西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当时,闽西苏区市面上流通着大量劣质银币和白区纸币。这种劣币多来自与闽西苏区交界的广东。不法奸商以廉价偷运闽西境内,然后购买金银土产出口,从中谋取巨额利润。而苏区人用这种劣币到白区购买贷物却要打几折。这对苏区经济是  相似文献   

17.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蒋介石调动闽粤赣三省共约3万兵力对朱毛红军与闽西苏区展开的“三省会剿”,紧锣密鼓地开张起来。江西之敌金汉鼎之第12师4个团相继抵达汀州。其前锋于7月29日进抵长汀河田。国民党福建各部由漳州、泉州向闽西逼近,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留在闽西、赣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留守部队和游击队,在险恶环境中坚持斗争和保存革命力量。在陈毅的提议下,由中央分局作出决定: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等同志撒离闽西赣南苏区,转移到上海从事革命工作。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在金融事业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极其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前后,闽西苏区各地创办合作社,工农银行,发行了苏区合作社货币和工农银行货币,为建设苏区,巩固红色  相似文献   

20.
60年前,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从事伟大的革命实践,领导创建了以长汀为中心的福建省苏区,从而把我省党的建设、地方政权建设和革命武装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在我党和我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那峥嵘岁月,闽西苏区人民“跟着毛委员,革命勇向前”,前仆后继、无私无畏,为发展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红军主力北上长征后,闽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直至新中国建立,20年红旗不倒。当年闽西儿女参加工农红军的达10万之众。解放后我区被评定为革命烈士的有23600余人。占全省烈士总数的一半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闽西老区人民充分地发挥了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