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德里达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第一阶段从1967年到1975年,德里达与马克思主义保持着一种外在的、谨慎的关系。第二阶段从1976年到1993年,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从解构走向同构,从怀疑走向肯定。第三阶段从1994年到2004年,德里达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关注现实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日趋稳定。  相似文献   

2.
一、服务型政府的“合法性”基础 中国的最高政权系统经常会出现一些象征性理念:如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谐社会等等。从2004年起我们又进入一个新的政治概念时期:服务型政府。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凡是从政治系统最高甲心出来的政治术语,都是现实矛盾与理性期望的双重反映。它不仅反映最高领袖集团对国家现实问题的关注,还反映一个国家具体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3.
后期德里达一般认为历经了一个“政治学转向”,其中《友谊政治学》可视为这个转向的代表作。友谊政治学的核心是解构“博爱”(fraternit),揭示其希腊语境中兄弟义气的语境,以及博爱这样一种作为西方政治学基础的自然血统实际上何以是子虚乌有。针对德国政治理论家卡尔·施密特以分清敌友为政治学前提的观点,德里达指出后冷战时代敌人消失之后西方政治学迷失方向,是为各种错位移位提供了可能。而德里达的“款待”和“民主”思想,是再一次呼应了《马克思的幽灵》中提出的“新国际”思想。  相似文献   

4.
张洁在其小说文本中以其独特的意义书写出一系列“疯女人”形象。它既隐喻着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与戕害,又是女性创造力和颠覆性的曲折表现。文本中,作者以最大的现实可能性,给予女性主角一个个反叛和自由的机会与结局,从而阐释出女性作家在既有的社会传统下书写具有“疯癫”意蕴的女性文本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从洪堡特的“可译”与“不可译”思想、奎因的“不确定性”观点、伽达默尔的“历史性解读”、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等等哲学理据可以推演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等值翻译实际上是不可能存在的。翻译实践能够也应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译者在保证原著基本要义的前提下,理应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以德里达的《论文字学》为对象 ,以其中的核心概念“替补”为突破口 ,解构了德里达对卢梭的“双重阅读” ,揭示了他“使替补强行进入形而上学”的过程 ,从而具体的展示了德里达解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又把“如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出来,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探讨研究。这充分表明,弘扬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一个战略任务。它对于促进…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的“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内蕴着社会自我批判.社会自我批判的主体乃是社会,而现实的个人对社会的批判是社会总体自我批判的具体形式.作为历史活动,社会自我批判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发生.从对象上来说,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以市民社会批判为旨归;从原则上来说,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是“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统一;从内容上来说,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是意识形态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从视角上来说,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是规范性视角与描述性视角的统一.毋庸置疑,研究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都还是第一次,其意义之重大,自不待言。(一)毫无疑问,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党和国家在执政方式、领导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但这一基本方略的提出是逐步的,且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文不拟对这一过程作详细研究和说明,而只着重指出以下这一点,即建国后的二十九年(1978年底以前)是不可能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的。其主要是:第一,就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说,缺乏健全法制和厉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实质上是一场社会关系的重新构建,它要求权力关系制度化,经济关系民主化,文化关系宽容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地从新的不平等走向新的平等的过程,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动的社会进程,本质上是一场社会平等化进程的序曲,这种平等化进程也就是社会现代化的演进。根据亨廷顿的观点,“现代性产生稳定性,而现代化却产生不稳定性”。因为现代化必然导致社会存在多尤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