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锦智 《传承》2012,(24):34-35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学重要的理论关注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是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政治民主不断进步、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人对和谐社会的定义和看法也会不尽相同。秩序论认为:和谐社会是基于人类实践而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和谐有序、协调一致的有机社会;结构功能论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诸社会子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内部关系协调、结构合理和功能优越的社会;冲突论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能不断化解矛盾和冲突从而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的良性运行、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综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谐社会实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或差异协同,是一种动态变迁中的平衡与和谐,是一个能不断自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良性运行机制,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有着丰富的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的描绘中,可以了解他们关于和谐的哲学思想:和谐的本质是矛盾的和谐,和谐的机制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和谐的内涵是主客体关系的和谐,和谐的理想境界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儒家的理想目标,也是儒家美学的根本精神。儒家的和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心与身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中。儒家和谐美学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影 《前沿》2008,(4):151-153
在和谐社会的各个子系统中,政治系统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政治和谐不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政治系统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政治生活来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制约和影响着社会生活状况。和谐社会要处理的关系主要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关系,其他扛会关系的和谐关键取决于政治关系的和谐。政治处于失衡状态,社会和谐也就无法实现。政治系统的和谐在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实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樊立芳 《传承》2008,(22):44-45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首先引导人们树立和谐观念,广大人民群众才有可能自觉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否则和谐便无从谈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人的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首先引导人们树立和谐观念,广大人民群众才有可能自觉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否则和谐便无从谈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人的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和社会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结合体。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强调:“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和谐与不和谐就是社会矛盾运动过程中两种相互对立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是在和谐与不和谐两种因素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因此,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掌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法,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处理好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尽最大努力增加和谐因素,尽最大努力消除不和谐的因素,但又决…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些思想对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艺  刘静 《传承》2010,(6):40-42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社会不能离开人而存在。从精神层面看,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个人精神的和谐,是一切外部和谐的基础和发轫。人与人之间精神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思想基础及精神力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对社会成员精神和谐的塑造。精神和谐与和谐社会二者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是人类精神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精神和谐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精神和谐特别是人们的和谐发展价值观念的确立,必将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11.
“和谐海南”的最终目标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双和谐”目标: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这里所指的和谐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和谐,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理想的、绝对的和谐。和谐社会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之间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取决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适当地、合理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逐步消除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政策性障碍和人为性障碍,解决发展中积累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把构建和谐海南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大环境。要营造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社会不能离开人而存在.从精神层面看,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个人精神的和谐,是一切外部和谐的基础和发轫.人与人之间精神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思想基础及精神力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对社会成员精神和谐的塑造.精神和谐与和谐社会二者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是人类精神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精神和谐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精神和谐特别是人们的和谐发展价值观念的确立.必将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锦文 《前沿》2007,(1):199-20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要构建三种和谐关系:一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儒家文化在这三种关系上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童江梅 《新东方》2006,(12):57-6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中央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人格的和谐发展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具有和谐人格的人,能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能以和谐发展的标准要求人自身的发展。就总体与部分的关系而言,和谐人格是和谐社会对社会成员人格的必然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美是主客体在人的身心关系上的统…  相似文献   

15.
墨子以“治天下”为任,主张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贯彻“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国与国、人与社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天下永远太平。墨子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和谐社会有惊人的相似,其思想体系孕育着和谐的因素:一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墨子的和谐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和谐人及其特性探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映胜 《前沿》2010,(3):31-34
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研究社会必然研究社会主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通过对社会客体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更需要对社会主体——人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与类和谐的统一体。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体的要求,和谐人具备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从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三个视角分析和谐人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了人之发展的时代取向,同时也从社会主体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苗贵山 《前沿》2009,(8):27-31
在古希腊,和谐社会理念是围绕着“国家如何组织,在国家事务中公民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的主题而展开的。黑格尔的政治哲学都直接承继了这一主题,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进行调和,强调国家是自由理性的实现,是主观意志与客观意志的统一,是个体与共同体和谐共生的伦理整体。这对马克思致力于探寻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鹏 《青年论坛》2005,(3):12-14
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稳定,稳定的关键因素在于合理调整社会主流群体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社会能否真正实现和谐,最终取决于人民对社会发展与利益分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黄玮琍  刘丽琴 《传承》2006,(7):30-31
墨子以"治天下"为任,主张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贯彻"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国与国、人与社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天下永远太平.墨子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和谐社会有惊人的相似,其思想体系孕育着和谐的因素一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墨子的和谐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程 《人民论坛》2012,(35):198-199
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老子《道德经》中就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老子认为,和谐社会主要取决于执政者。如果执政者能具有"道"的品质,实现无为而治,并能得到百姓信赖和拥护,那么社会就必然走向和谐。老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