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报告作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文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任务,并将它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道,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把握的…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命题的提出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也是当前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1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解读政治文明 ;  2 .新时期建设政治文明的客观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  3 .政治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因此,党中央要求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多选题 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 A.镜中花、水中月 B.阶级矛盾 C.生产关系 D.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规划 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指: A.时间的持续性 B.时间的无限性 C.时间的有限性 D.时间的一维性 F.时间的不可逆性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 A.客观规律要服从主观能动性 B.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有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形成了一套独创的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等在内的基本方法论体系.在这个方法论体系中,统筹兼顾又是根本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深入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遇到的两个深层次问题: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与外部矛盾冲突的客观必然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必须突出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则必然引发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冲突。对此我们应有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7.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将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完美结合的典范。他提出并深刻阐述的“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方针,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可能性的统一,战略上藐视困难和战术上重视困难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8.
"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动体现.贯彻"五个统筹",必须把握好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与自然、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统一,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并在处理各种矛盾时,科学地把握"度",以实现经济发展质与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治国安邦须德法并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不懈地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加强道德教育,施治以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质文明,必须健全法制,施治以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必须坚持德治与法治并重,德治与法治并举,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富强文明.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经验包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坚决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人权合作与对话.认真总结这些基本经验,对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