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小平生前对打击犯罪和惩治腐败手软的问题曾多次提出批评。早在1980年,他就说过:“对违法犯罪分子手软,只能危害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危害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邓小平文选》,第2卷,253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次、页码)1982年,鉴于经济犯罪活动日...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唐德武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把他多年研究思索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取得的科学成果,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以下凡引此...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思想陈中玉一、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概括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体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他还说:“社...  相似文献   

4.
“道法自然”及其现实的可鉴性邹华玉“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老子为周王朝统治者所设计的行为准则。老子是主张“以道莅天下”(《老子》第60章。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章数)的,认为道的根本属性及功能是“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他提出“侯王若能守...  相似文献   

5.
朝鲜高丽时代有个聪明的和尚一然写了本书叫《三国遗事》(这里的三国指新罗、百济、高句丽)。书上说,天神的儿子桓雄下凡降临在太白山上的一棵檀香树附近。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刘险峰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重要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以下凡引该书只注页码)这一论述科学地概括了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页。以下凡引自《邓小平文选》只注卷次页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要推进社会发展,改善民主,必须推行现代化。邓小平把现代化定位为中国最大的政治,明确指出是政治共同体的核心任务。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像我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已不同于业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必须依靠政治共同体来推动。邓小平同志把现代化定位为中国最大的政治,在这一前提下,他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政…  相似文献   

8.
《瞭望》1988,(35)
数万名科技人员到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第一线上“伸胳膊踢腿”,当地百姓称之为:“财神下凡了”、“穷地方招来了好女婿”。 然而,科技人员“下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9.
纳兰秋 《各界》2010,(10):53-55
他很丑,可是他很有才。 他很狂,可是他很有才。 他十试不第,可是他很有才。 他是唐朝最后一位大才子,大诗人。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人,他从来不掩饰自己说真话的欲望,他的直言犯谏只有同时代的魏征可以与之媲美。  相似文献   

10.
余显斌 《各界》2013,(6):57-60
前燕时,他是吴王世子。后燕建立,他是献庄太子。可惜,老爸回归,他看不到:兄弟们征战沙场,他看不见:后燕恢复,他也永远看不见了。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党政论坛》2009,(24):26-27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 《党政论坛》2011,(14):15-15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相似文献   

13.
庄秋水 《各界》2011,(9):65-68
“陈独秀是一个领袖,自有他的信仰和风格,所以只须给予他机会,叫他堂堂正正地主张意见,向公众公开申诉,这正是尊重他爱护他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李洪良 《学理论》2009,(19):92-93
诗仙李白的一生,可以说是流浪的一生,交游的一生,写诗吟诗的一生。然而他何以有这般的生命力,创造力?他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吸引着他走下去的事物是什么?在李自的近千篇诗文中,他常常歌咏古圣先贤的智慧,表达对其风云际会的羡慕,而往往以此暗表自己的怀才不遇;他也常拜访仙山,与道士交往,并认真的祈望自己有一天能化成神仙,乘鹤而去;他也常挽妓出游,而饮酒更是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这些事物吸引着他,给他不竭的动力,激发着他喷薄的诗思,丰富着他诗歌创造的题材。正是这些事物,如同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他不停地走下去,不停地创作。  相似文献   

15.
周珣 《各界》2010,(3):3-3
贾政,公众印象中一个端方、木讷、刻板、无趣的迂夫子,一个气急败坏又束手无策的严父。 基本上,这个男人处于由盛年掉头向下的中年晚期,可能他自己也不足太清楚,但他肯定感到了生活的沉闷。他的职业生涯,已明显地无可作为。他的家庭生活,在完整和谐的表面之下,暗流涌动。他是大家族的老二,却掌握着家族事实上的管理权和财权,贾母对他夫妇的偏心,  相似文献   

16.
周雅 《党政论坛》2012,(6):46-46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的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孙道荣 《党政论坛》2008,(16):27-27
有个男孩,他从小就爱笑、爱唱歌、爱弹琴。可是,一次踢足球,球不幸击中了他的双眼,从此他双眼失明……人们再也看不到他脸上的笑容,听不到他优美的歌声和激越的琴声。他感到自己在黑暗中不断坠落,坠落到一个无底的深渊,世界没有一丝光亮。  相似文献   

18.
孙杰 《各界》2010,(7):72-75
人世间总有这样一类人,同代人吹他、捧他,后代人赞他、颂他,但其实他什么也没做。历史上总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成就了一个时代,但他们自己却毫无成就。  相似文献   

19.
魏丽萍  王阳 《学理论》2008,(11):80-81
王殿海,1964年因公致残,从1968年起,他拖着一只假臂和一条假腿走上了抚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工作岗位。40年来,他身残志坚,始终坚持为社区困难居民服务,社区里孩子们称他为知心爷爷,残疾人称他为知心朋友,困难居民称他为知心的社区干部。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9,(12):27-27
有一个年轻人,活得叫苦连天。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有疼他的父母,他不愁吃,不愁穿,也不缺乏爱。然而.他总觉得自己有无穷无尽的烦恼纠缠在心里,挣不脱,逃避不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