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领导的,身为一个部门或单位的“主帅”,在工作中相对于下属和群众,稍忙一些是理所应当的,是可以理解和应该受到尊重的。但是,如果领导干部整天都是超负荷运转,是个“大忙官”,那也是不科学和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让群众做政府职能部门的“评审官”,是落实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评议制度和群众检查监督机制的创新举措。此举会让一些不作为的部门和人员“坐卧不安”,原因在于他们工作中只愿“抬头向上”,不愿深入基层,对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不甚关心,存有“只要领导高兴,则自己太平”的错误观念,造成部门工作成效差、群众意见较大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党和国家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岗位,肩负起了领导的重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部分干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种“官”念,这种“官”念意识往往使一些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群众之上,这是产生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根源。如今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群、干群关系紧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活动中,群众对“贪 官”恨之入骨,同时对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称某些干部为“懒官”、“庸官”。然而,有些人对此不理解,不服气.说我们不贪不占就够“高尚”了,难道我们比“贪官”还坏?岂不对我们要求太苛刻了?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痛恨的贪官毕竟是极少数,而群众接触最多、很不满意的是“懒官”、“庸官”,并非个别现象。时下,确有一些干部,他们对革命事业缺乏必要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少忧患意识,工作中不是忠于职守,勤奋敬业,而是官僚主义十足,形式主义严重。还…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09,(5):51-51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类干部被群众称作“官油子”。重用“老实官”,淘汰“官油子”,是有效抵制用人方面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官油子”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资历老道,有能力。“官油子”一般是官场老手,有一定能力,但是却不用在为人民服务的正地方,而用在为己谋私牟利的歪地方。二是关系广阔,路子多。“官油子”都有自己在各方面的关系网、情感圈,喜欢结党营私,善于搞小团体。三是不谋事业,只谋人。“官油子”也做事,但是一般都不是正事,或者说只做一些表面文章,将更多的心思用在谋人上。四是不喜实千,爱吹牛。“官油子”们通常很少下基层,即便下去了也是蜻蜓点水式地走个过场、秀个形式,却很爱吹,也很会吹、很能吹,有着能将死人吹活的超强“本事”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之友》2013,(7):58-58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有的干部辞职下海了,还“无车弹铗怨冯鹱,抱怨组织上给他的“平台”不够大。多大的“平台”才够呢?平心而论,一个干部当到了县里的主要领导,就不能说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7.
要忙在“点子”上王世昌如今「领导太忙」确是实事,不仅领导们有切身之感,连老百姓都这么认为。一般而言,忙是件好事,共产党的干部本来就不是清闲官,群众也不需要清闲官。改革和建设的宏伟蓝图,更是要靠领导带领会扎扎实实地忙才能实现。不过冷静观察时下形形色色的...  相似文献   

8.
仙桃防腐有三招儿王世本举起一只“圣手”:民主监督─—让群众来监督领导机关曾几何时,湖北仙桃市直机关,一些金融、执法、管理等重要职能部门,从部门和行业利益出发,不顾大局,存在着以“罚”为旗号的管,以“权”为核心的卡,以“法”为幌子的压,以“推”为手段的...  相似文献   

9.
莫当“三赶官”文之某地召开部分人大代表座谈会,当谈到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时,有位代表直截了当地说,时下群众最不满意的是“三赶”干部。一曰赶会场。有一些干部视开会为唯一的工作方法,整天泡在会海里,什么庆典会、茶话会、评审会、鉴定会等等,逢会必赶,遇会必讲,...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这种“官”即“公仆”的观念,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甘为“孺子牛”,不当“官老爷”。我们的党是领导人民搞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官,实质上是人民的勤务员,是革命的老黄牛。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孺子牛”精神。这种精神具有五大特征:一是脚踏实地,深入实际,4L4L实实为民办、实事,做实干家。二是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是开拓进取,敢于拼搏。四是甘受监督,为政透明,能经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五是坚持原则,不怕丢“乌纱”,与群众同…  相似文献   

11.
“回头率”原是指一些年轻漂亮的女子,行走街头,引来较高的“回头率”,为官的哪有“回头率”可言?其实不然。近日,笔者听到一位退下来的老干部说到:“如今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平时官不大架子不小,当官不为民办实事,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群众见到了都不愿瞅一眼,‘回头率’不高。”闻听此言,心中生出颇多感慨。  相似文献   

12.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政之志如何实现 ?一位领导同志说得颇有道理:最基本的是廉政,不做徒有虚名的“样子官”、华而不实的“清谈官”、好吃懒做的“享乐官”、混世混事的“糊涂官”,唯如此,才可取信于民,事业有成。   微言而道出要义,盖因深知“四官”之害:“样子官”好做表面文章,热衷于花架子和形式主义,汇报成绩时少不了“锦上添花”,不足处便使出“妙笔生花”本领;“清谈官”毫无责任感,或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相差甚远,因为没有真才,不敢开拓创业;“享乐官”丢掉了公仆本色,不思为民办了多少事、为国担了…  相似文献   

13.
某地一位官运亨通的年轻干部,私下对别人说:吹牛、拍马是当官的“基本功”!惊诧之余,不能不承认,此人道出了时下一些人谋官升官的“诀窍”,这位干部也算是“现身说法,经验之谈”吧。确实,时下靠吹牛拍马谋官升官者,大有人在。一些干部,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老实实为官,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地干出政绩,不是实事求是,而是说假话吹牛皮,投机钻营,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搞“泡沫政绩”。奇怪的是,在一些地方,这种人还真官运亨通,所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是也。一些干部也正是靠吹牛升迁的。一些干部,在领导面前…  相似文献   

14.
明代白话小说《醉醒石》第11回就写了一个贪内助如何改造廉夫的故事:魏推官一向尚能廉洁自律,夫人却贪婪成性。有一次魏推官审理新捕获的强盗陈諶一案,本想秉公执法再“立个名”;不料夫人却收受了陈諶六百两银子的贿金,要魏推官将巨盗重罪轻判。这位夫人还振振有辞地说:“图名不如图利。你今日说做官好,明日说做官好,如今弄得还京债尚不够。有这一注银子,还了他不成?”魏推官与之争执,说:“官久自富,奶奶不要如此。”夫人却反驳他道:“官久自富!已两年进士,一年推官,只得这样,见钱不抢,到老不长。任你怎么,我只要这宗银子。”结果,魏推官抵…  相似文献   

15.
《廉政瞭望》2013,(21):12-12
有中央媒体近期刊文《纠正“领导高明论”》,指出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在思想水平与工作能力上都比周围群众高明,甚至认为“谁是领导谁高明”。文章提出了“领导高明还是群众高明”这个“事关立场和观点的根本问题”,称应坚持群众高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大事如此,小事亦然。那么,现实中一些领导是不是就比群众高明?什么样的领导才算是真高明?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16):57-57
据报道,记者近期在部分地方调查发现,一些干部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对上面的领导很负责,而对下面的群众不那么负责”。“对上”与“对下”成为一对矛盾,既令人唏嘘,也反映出一些干部在作风问题上尚存软肋。落实领导指示不过夜,碰到群众问题躲着走,成为一些干部的办事准则。对群众冷暖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喜好“面子工程”、习惯报喜不报忧,看领导脸色办事成为做事的潜规则。这种不良风气,在党  相似文献   

17.
“他们有关系”“私底下操作”“里面有猫腻”……媒体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部分农村群众在谈及乡村公共事务时,经常对乡村干部抱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明明一些村干部完全有能力解决好的事情,群众不找村干部,而是去找乡镇主要领导,甚至是县领导。类似现象在基层并不鲜见,说明当前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信任危机,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弱化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导致干部威信下降。长此以往,既影响农村发展稳定,也影响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最近到大连市,看到一则标语:“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不禁叫起好来。这则标语好就好在它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切中了一些党政官员两眼向上不向下的要害。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安身立命之本。群众观点是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此,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是不陌生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确实有一些同志渐渐忘记了群众观点,而代之以“领导观点”。他们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高兴;不是注重群众情绪,而…  相似文献   

19.
当权者,人们习惯称之为“官”。共产党的“官”,从平民百姓中来,其权力也是平民百姓给的。由此想到,为官者,应与平民百姓心心相印。某省级领导就是这样的一个“官”,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平民出身。他官大仍保持平常心,生活朴素,自己上街买菜,自己购物,生活上与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没有一点“官架子”。他对记者坦诚地说,“我的本色还是一个平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辱使命,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与时俱进,扎扎实实为平民百姓办实事,与人民群众一道,共创新的辉煌。”历代的官员无一不居豪宅,生活奢侈,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相似文献   

20.
《廉政瞭望》2010,(10):14-15
秘书是干什么的?这仍然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小到最简单的材料整理、提包打伞,大到一位前省领导秘书对记者所言,“有时候不清楚到底是谁在当那个官。”他说,有时候领导不在,一些急件需要批示,常常就是由他代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