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萍 《新青年》2002,(9):32
三年前走出校园那阵子,自己真有点难以接受——昨天还是父母膝下的乖女儿,今日却要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了。走上岗位之前,好友珍千叮万嘱:“千万不要找个当老师的做男朋友,特别是不要找你们一个学校的,尤其不要找教体育的………“知道啦!小学里教体育的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我不会的。”但最最不幸的是,一切让珍言中了,我爱上了一个人——他不仅是老师,而且是我们校的,最糟糕的是他还是教体育的。我是个很普通的女孩,一直是老师  相似文献   

2.
我读"高四"     
落榜生赵志对我吐露了这样一段苦衷-- 6月,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我没能够上本科分数线.学校"一模"(高考第一次模拟测验)"二模"的时候,我还是老师的品牌,父母的光荣.这场12年寒窗的决赛,我深知它的重要.我不仅为自己在考,也为父母为老师为学校在考.一个月前,亲友的祝愿和嘱咐就八方飞来.  相似文献   

3.
正2000年新年刚过的一天,刚忙完了手头的事情,正要准备休息的王国达,接到一个老师伯打来的电话:年多学校的领导对杨师伯说,你们佛堂的空地很宽,我们可以在你的佛堂旁边盖学校,由年多学校董事会给你每年补贴10万元。而现在杨师伯要回来住了,学校反而阻止她回来。王国达听到后,很生气。不管  相似文献   

4.
先生哲君     
哲君老师是我中学语文老师。腋下夹本书,布底鞋轻轻踩过校园的林阴小道,恍若从久远的岁月悄然而至,丝毫不为周围的一切所惊扰。先生哲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清逸。只是那时候,我们还小还很顽皮,在他背后说一些很淘气很孩子气的话,先生听了,总是宽容地笑笑。我们的胆子就更大了,暗笑他的迂,常在课堂上做些小动作。先生就抿了嘴无可奈何地看着我们,幽幽地发出一声叹息。在我的记忆里,先生从未责骂过我们,仿佛我们没犯过任何错误。有时我们也向先生借书,他眼里便射出光彩,忙不迭地引了我们去。先生的家是学校分配的一间小…  相似文献   

5.
怀念恩师     
每年春节,我都去看望我的老师。那种期待、惬意融入浓浓的年味,已经成了多年的习惯。然而今年却有了不同——我中学时代的恩师贾作人先生已然不在了,春节我少了一个去处。2006年9月24日是个星期日,我正开车从大兴回城里,手机响了,是贾老师的夫人打来的,她忍着悲痛告诉我:“今天凌晨三点左右,贾老师走了,  相似文献   

6.
汉女 《新青年》2004,(1):30-31
第一次上杨的课,我迟到了。因为我沉睡多日的思维早已没有了上课的概念,当我一身黑色的西装提着手提袋出现在教室的门口,杨老师已经坐在了讲台上。目光相对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镜后面深邃而明亮的目光,他把头轻轻点了一下,我立刻会意了,我们省去了迟到时常用的那一套礼节。我  相似文献   

7.
朋友     
那年我11岁,正是踌躇满志的年龄。我记得那是1964年2月份,我在新南威尔士州中北部海岸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我终于成了"大孩子"了,因为那年我上了小学最高的年级。我的新老师是柯里斯赫莫先生,他是一个性格活泼的人,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课常常以高唱《雪河来客》而告终。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我胆子很小,做什么事都走在别人后面,因此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点名时也习惯性地将我的名字在最后一个念出,我在心底感到非常自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发生在3年级的下学期。那时,农村小学几乎没有升国旗的习惯,但是自从我们班主任从中心小学捧回来一面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之后,这个习惯彻底改变了。升国旗时要奏国歌,因为穷,学校没有录音机,全校师生就站在长满芳草的操场上齐声高歌“起来”,负责升旗的老师说要找一个嗓子好的同学领唱,于是我被推到了台前。  相似文献   

9.
子非鱼     
我的同事张老师是个很有趣的人,他兴趣广泛,而且一旦爱上了某件事,那个痴迷劲啊,简直无人能及.张老师和我同一年毕业分配到学校教书.刚参加工作那会,我和他都住在学校的单身宿舍里.  相似文献   

10.
肖峰 《新青年》2006,(6):40
肖峰老师: 你好! 今天我有点儿不开心,因为令我一直以来都烦恼的事终于发生了. 今天学校进行了一次面试,而我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的身高不够,长相不如别人好看.  相似文献   

11.
宾枣 《新青年》2006,(2):21
明天就要开始工作了. 离开家时,妈妈很担忧地看着我,叫我要注意身体,末了还来上一句"要记得和博士保持联系."笑,我没有办法跟她说,我实在无法对博士有任何心动感觉.我不再期望激情四射的恋情,却也不想仅仅为了年龄或为了他的学历之类就这样妥协了.就像我跟杨老师说的,我不敢想如果有一天博士要拉我的手,我想我会很抗拒.  相似文献   

12.
我是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关门弟子。在可染先生最后几年的日子里,我与老师过从甚密,亲如父子,是可染先生最信赖的得意门生。我不仅常为老师抻纸研墨,得以亲聆教诲,而且先生家中私事也常交我去办,甚至到外地休养也必带上我,可谓视同己出。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她自报家门:"我是汪曾祺的女儿——汪朝,正在编我父亲的全集。前些天碰到你们作家出版社的萌娘,谈起此事,说她手头还存有我父亲给她的信件。她提供给了我,真还挺有意味。我想你手上也会有我父亲给你的信吧?麻烦你也找一下好吗?"我一想,明年该是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了,能出他的全集,当然是件好事,便答应王朝:"我马上就找!"曾祺先生1997年5月16日逝世之后,我搬了一次  相似文献   

14.
暗恋时光     
1升上高三时,语文老师住院,顶替她的是学校新分配来的老师.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班仿佛炸了锅,说一个刚大学毕业,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老师,能挑得起这个重担吗?最后一致决定由我这个班长去找校长交涉,要求更换老师.  相似文献   

15.
错过     
奶奶在世的时候,经常郁郁寡欢,说她错过自己当年当老师的机会.我问她,当时学校毕业后,为什么不去当老师呢?奶奶说:"因为我当时不知道自己适合当老师."我听了,不禁感慨系之.人生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老境时,发现自己错过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我始终明白,自己是那种掉到人群里就找不到的主.因了这种自知之明,大学四年居然没有被人追过也没有追过别人.每每和闺蜜聚到一起,谈起大学时的浪漫恋爱,我就成了地道的听众.于是,这成了我一大遗憾,也成了我参加工作后,别人要为我介绍对象的一大理由,而被父母认为早已是26岁高龄的我,不得不面对好心人的关心.  相似文献   

17.
用心良苦     
姐姐大我四岁,我上一年级时,她已经上五年级了.每天都是她带我去学校,放学后等我一起回家.父母整日里为生活奔波忙碌,我的生活起居都是姐姐照顾,她还像个小老师一样,每天监督我写作业.  相似文献   

18.
夜半敲门声     
紧张的期末考试一结束,晚上寝室里就像炸开的油锅,暑假外出旅行成了大家共同的话题.最后,在我的提议和游说下,大家决定去我家乡的海岛拾贝、垂钓、野营,还可以自己烧烤海鲜吃. "旅游团"迅速发展到二十多人,还把年轻的物理老师张老师也拉上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先遣队员,我义不容辞地提前出发,先去联系宿营地.  相似文献   

19.
莲花洲往事     
正刚到北京工作头几年,我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批写厦门海沧老镇的散文,其中一篇写到少年时期玩莲花洲的一些事。这些散文现在一时也找不到了,但莲花洲还在我的记忆中。那时正闹"文革",学校少上课,很快就不上课,离学校不远的莲花洲就成了小学生的天堂。海沧地方穷,没有什么好房子,唯独水中央的莲花洲,建了一座大厝宅,得有十几二十间,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可能是当时海沧唯一一家大户人家。去那里得过一座石板桥,长而窄,小孩免强两  相似文献   

20.
今年11月,时逢西南联大五十周年纪念,我见到了任继愈先生写的文章,描述联大老师情形,另有一位当时的大学生描述学生生活。我读过他们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