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事微评     
《农村青年》2014,(7):1-2
最近,一个经过认证的官微@西瓜办引来网友围观,根据认证资料,这是郑州西瓜办的官方微博。据了解,郑州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西瓜办,此前该市还成立过馒头办。2007,郑州市的“西瓜办”在全市设立560个卖瓜点,为了西瓜进城的资格,瓜农要花钱买4个公章。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07,(8):60-61
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的瓜果基地开展西瓜藤上架已有多年,既提高了西瓜品质,又在市场上十分畅销,还卖出了好价钱。日前记者在市场走访中了解到,有人突发奇招要将西瓜苗移栽到花盆里进行盆景栽培,待到枝蔓爬出结果成熟后再拿到市场上去卖。  相似文献   

3.
100多亩地全部种粮食,除了卖市场,除了自己吃,还喂猪养鸡,再卖肉卖蛋。“赚的就是工夫钱啊!用有机肥改良土地,让贫瘠变得肥沃。”后来,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他们夫妇又搞西瓜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4.
网事微评     
《农村青年》2013,(8):1-2
几个西瓜要了一条人命 7月17日上午,瓜农邓正加、黄细细夫妇因在临武县城路段摆摊卖西瓜,巡逻到此的县城管行政执法局执法三大队大队长廖卫昌等人上前制止,双方发生口角,县城管执法人员抢走几个西瓜并要求其到规定可以摆摊设点的地方卖西瓜。  相似文献   

5.
街头的一堆西瓜,无论它有多少,对买者而言,只有三种:生的,熟的,熟过的。芸芸众生,男女老幼,就其心理年龄而言,也只三种:幼稚的,成熟的,世故的。幼稚的属于生瓜,成熟的属于熟瓜,世故的属于熟过的瓜。人们都不喜欢熟过的瓜,因为它内里已变得干枯;世人也不喜欢世故的人,因为他们已‘练达’得枯燥无味。世故是最可怕的一种衰老,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无论他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可以说,都已进入了生命的黄昏。世故的人很少有激情,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浪漫的情怀;世故的人也很少会创造,我没见过一个世故…  相似文献   

6.
乡言 《农村青年》2007,(4):44-45
清明前后,新茶纷纷上市。记者带着本刊上期提出的“好茶为何卖不出好价钱”的问题,走访了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请茶商们谈谈他们对此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微笑的玉米     
大平原无边无际绵延开去,千里沃野,坦荡开阔。清晨的土地,刚刚睡醒一样,打着呵欠,腾起潮润润的水汽。泥土的气息,厚重绵长从四野漫散开来。金色的晨光,纷纷披落。父亲坐在田头,一脸欣喜。他抽着旱烟,啧啧道:"咱这地方,真是宝地啊,年年风调雨顺,种什么长什么。"父亲是种田的好手。很多年里他把土地当作根,已经对每种作物的秉性了如指掌,娴熟地侍弄它们。那一年,父亲种了两亩西瓜,长势非常好。西瓜成熟,找人帮着摘下来,又圆又大的西瓜整齐地码放起来,田头堆起了一座座碧绿的小山这么多西瓜,在当地卖不完。  相似文献   

8.
王卫斌 《农村青年》2010,(11):58-58
2005年,“中国大棚西瓜之乡”——浙江温岭箬横镇的江新君等一群瓜农,追着太阳种西瓜,在广东沿海遭遇台风重创,被迫退居内地。他们一路转战,最后发现江西瑞金风和日暖、沃野千顷,是块发展大棚西瓜生产的风水宝地,于是,一口气投资1000多万元,在沙洲坝镇大布村租地800余亩,大规模种植“玉麟”牌无公害西瓜。  相似文献   

9.
《工友》2014,(3):6-6
三名大四男生,一起创业卖卫生巾。身边人对此很不解,甚至嘲笑他们为“中国大姨夫”。对此,他们并不在意。日前,三人创建的《亲爱的》网站正式上线,他们通过“一次预定,全年分月寄送”的模式在情侣之间卖卫生巾,以此实现创业梦。(3月5日《潇湘晨报》)  相似文献   

10.
王淑娟 《时代风采》2011,(10):20-21
从昆明市区出发来到晋宁县村镇,上午10点半,本该是农户采摘新鲜蔬菜进行交易的时间,可成片的菜地里却很难找到菜农,田埂上不时出现成堆的被遗弃的蔬菜,从外观和品质上看,在农贸市场里也能卖个好价钱。村民们说,10多天前,蔬菜价格明显下滑,速度超出了他们想象,大白菜、卷心菜、菠菜等叶菜类蔬菜卖价已跌得低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2008,(7):57-57
慕名前往宁夏西吉购买土豆的崇先生在街道上转了一大圈也没见到卖土豆的农民,经询问才知道,原来当地政府出资帮助农民建地窖,鼓励农户把土豆“藏”起来,通过反季节销售,等待来年卖个好价钱。  相似文献   

12.
在大多数人看来,卖汤圆这种都是小买卖,上不了台面。然而,重庆的张国柱和邓采姝夫妇居然靠着卖汤圆的绝技闯进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从普通的打工仔到年赚百万,世界级烹饪大师,他们又经历了哪些艰辛困苦呢?2010年3月,笔者采访了回重庆探亲的邓采姝夫妇,其传奇的创业经历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13.
刘力 《工友》2010,(6):57-57
高温来临,吃几块西瓜,既解渴又消暑,难怪人们将它誉为"瓜果之王"。中国园艺学会西瓜甜瓜协会常务理事、西北地区科研生产协作组组长张显教授说,西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铁、钙、钾、磷、镁、锌等多种矿物质以及谷氨酸、精氨酸、果糖等,是不可多得的好水果。  相似文献   

14.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丁思成做“村官”2年6个月了。2009年4月,她在全区114名大学生村官中率先自主创业,承包5亩地.建起了“小村官葡萄园”。之所以没有“安分”地等到3年期满报考公务员,而甘愿在似火的骄阳下挥汗如雨地“折腾”,是因为两年多积累的问题触动了她:“为什么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一是村民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二是他们的品牌意识不强。建一个生态葡萄种植园,用品牌为村民打开销路,帮助他们致富,这正是自己第一天做村官时的梦想啊!”  相似文献   

15.
何家票  徐栩 《时代风采》2011,(19):24-25
这件事没有折衷的余地 2009年4月2日,禄劝县总工会农民工维权中心迎来几个职工代表,他们反映,白水电站拖欠他们58人的工资22万元,现在电站准备卖给其他老板经营。他们担心,一旦电站被卖,自己辛辛苦苦的工资就会打水漂。  相似文献   

16.
徐锐 《农村青年》2009,(1):64-64
据报载,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2008年洋芋大丰收了。然而,农民望着遍地的“金蛋蛋”却增添了几份的忧愁。据报道,原因是每市斤洋芋价格比2007年低了整整0.1元。这个县的东山村农民杨有忠2008年种了7亩洋芋,挖了近3万斤.和2007年的产量差不多,而2007年卖了一万多元,现在仅卖了不到7000元,而且种的洋芋成本比过去提高了许多。一些洋芋加工企业也由此而随意压价致使洋芋出现了滞销。即使卖出去繁荣,也没卖个好价钱。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青年》2006,(10):51-51
广东惠阳市沥林镇泮沥村塘下村是远近闻名的种葱村。村里40户村民家家户户靠种葱为生,全村种葱面积最多时达300多亩,产品一直畅销香港市场。早在14年前,塘下村民便尝试着种葱.他们从广东新会县请来种葱经验丰富的老农当技术指导,第一年试种便取得了成功,并通过外贸渠道将葱销往香港市场,卖了个好价钱。村民算了一笔账:种葱一亩地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是种水稻的20倍。  相似文献   

18.
刘晓 《农村青年》2008,(4):54-55
一、巧遇双簧,骗局多多 2007年5月的一天,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突然来了四个卖宝石的人,操着南方口音。他们先在镇区各个街道跑了一遍,最后他们蹲在集镇中心繁华区的国道交叉口,摊开了一块红布,摆上了大如拇指小如玉米粒的宝石,这些所谓的宝石在太阳照耀下五光十色,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不大会儿宝石摊前聚满了人。  相似文献   

19.
从事送餐服务业的“外卖小哥”已成为当前城市劳动者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群体,基于一项对“外 卖小哥”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其劳动过程状况及利益诉求表达行为的特征。研究表明:“外卖小哥”的劳动强 度较大且劳动保障并不完善,在绩效工资制度下,他们会“自愿”增加劳动强度以实现更多的劳动获得;在与 雇主或顾客发生冲突时,他们更多是选择“隐忍”方式以消解冲突;劳动保障、劳动强度、劳动报酬及劳动认 知等劳动过程因素都会对其利益诉求表达产生影响,生活稳定、劳动报酬及劳动保障较好、劳动认知积极的“外 卖小哥”会弱化或消解利益诉求的表达。在互联网经济下,“外卖小哥”在雇主与顾客之间,已由“服务 - 消费” 链条紧密的捆绑在一起,他们的劳动过程状况与其劳动心态及行为特征紧密关联在一起。因此,不仅需要重视“外 卖小哥”的劳动权益保障,更需要关注其劳动过程中的劳动心态。  相似文献   

20.
《农村青年》2008,(1):55-55
有一天,回家经过一处山道,发现道旁的玉米地里长出了西瓜。淡绿色的小西瓜只有乒乓球大小,隐隐可见浅墨色条纹,青翠欲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