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从属于经济学范畴而且从属于哲学政治学范畴,从哲学视角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二者的平衡,达到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却出现了自发或自觉的"自然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非平衡困境,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也危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走出人与自然关系的非平衡困境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伦理源于生态环境恶化,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发生尖锐矛盾引起生态危机的理性反思,它把传统伦理学中的道德原则从人际关系领域扩大到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适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理论,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最新理论成果。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重新审视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传统态度,要求人们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和保护自然,体现了丰厚的生态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为我们看待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的理论遵循和思想方法。同时,也启示我们必须秉持敬畏自然的科学态度,遵循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实践中积极推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才能获得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涛 《理论月刊》2004,(3):73-74
文章考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轨迹,剖析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 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柴丽 《新东方》2009,(4):31-35
自古至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们一直努力探讨的话题。但曾几何时,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自然已变得面目全非、满目疮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为了不致造成更大的恶果,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正确理念,给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和谐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相似文献   

6.
方萍 《理论月刊》2007,(4):123-125
环境权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往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都是从人与自然主客二分法出发,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将自然作为人类的客体工具去改造,这体现在环境权的第一、二层次上。纵观世界性环境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现实中解决环境问题路径的缺失,主客二分法已经不再是满足现实需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以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良性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在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后,开始反思环境观念。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能的。文章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历了“和谐一失衡一再和谐”的曲折发展历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现实困境,建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平等观与价值观、生态伦理意识、生态文明、文明体闲和制度环境等是实现人与自然终极和谐的有效路向。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加强生态伦理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保华 《理论月刊》2004,(12):99-100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加强生态伦理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物质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加强生态伦理建设为生态化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法律规范提供伦理支撑;加强生态伦理建设有利于扫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作为其中之一,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的要义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科学论断,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绿色发展""什么是绿色发展"以及"如何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大时代问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科学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新时代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为以绿色发展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西方社会思潮,是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始终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理论建构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为方法论基础,从制度层面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构想。生态社会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论述,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顾晓兰  欧阳 《传承》2012,(16):28-29
人作为自然物,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自然、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全面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质内容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国辉 《理论月刊》2008,1(6):26-29
技术理性作为现代性的标志,割裂了人与自然的传统关系.人类中心主义又使人的发展陷入了理性的困境,导致了人性的迷失.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促进了人性的回归.由于人类文明的程度和人性发展的程度互为尺度,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反映了对人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人类生态意识的演变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敌对关系,而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建设生态恩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转变国民价值观念,加强周边生态合作,加快地方生态立法,加大生态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5.
穆颜杰 《长白学刊》2005,1(4):41-44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类生存危机的加剧,一门新的学科即环境哲学亦随之兴起,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环境哲学是以人与自然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成了人们的聚焦点.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即从"天人合一"到"天人相分"再到"天人融合"辩证否定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向度,这一价值向度体现了工具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有利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体现了功利尺度和道义尺度的统一,有利于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体现了人的尺度和生态尺度的统一,有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洁 《求索》2006,(10)
当今的环境问题源自于人类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环境问题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一个根本矛盾,人类实践能力的无限性与人类生存环境承受程度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将统一于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人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同时存在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之中。德育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进行的,是一种人对人的活动,但却并不孤立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外。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制约、决定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德育是"使人成为人"的实践活动,人与自然关系的状态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投射到德育活动中,规定着德育活动的价值诉求。历史地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迄今大致经历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与和谐自然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契合,德育的价值取向也经历了"神性化德育"、"物性化德育"和"人性化德育"的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19.
李恩来 《求索》2008,(4):112-11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根本的生存性关系。在现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控制自然”的观念。而这一观念的形成经历了从“敬畏自然”到“控制自然”的转变过程。但是这一观念导致了双重的伦理困境:即日益严重的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生态伦理困境和人与人关系异化的社会伦理困境,这使得人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构建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的新关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它不仅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样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作为主体的人的不同认识活动(效用论和境界论)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异化和和谐),从而使人们自觉地规范主体行为,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