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少年兴则中国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贯穿于青少年成长发展全过程。青年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赖于执政党、国家、社会和青年之间的持续、有效的互动。作为价值观教育的载体,青年精神文化产品的变迁体现了四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变化。网络社会下,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充分地应  相似文献   

2.
李书磊 《党建研究》2022,(12):34-37+55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朱立凡 《群众》2022,(8):26-2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泰州市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北宋理学宗师胡瑗、明朝思想家王艮、近代著名教育家吴贻芳等一大批名贤大家的教育思想深深浸润在泰州的文化血脉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迈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泰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教育初心,担负时代使命,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突出抓好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激励“优者从教”,保障“教者从优”,  相似文献   

4.
《公安教育》2023,(6):4-5
<正>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教育强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2018年9月10日,是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以立心,文以聚力,文  相似文献   

8.
半月声音     
《半月谈》2022,(4)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强调,当前,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文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那么,这一思想的鲜明特点是什么?我认为它突出表现为三  相似文献   

10.
张杨乐 《群众》2022,(24):48-49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思政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的政治优势,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19,(6):7-7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章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对文化价值的认识,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大作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并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围绕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  相似文献   

14.
周玮  史竞男  王鹏 《台声》2022,(18):12-16
<正>“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中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气度,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铺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浑厚底色。  相似文献   

15.
恐怖主义文化的传播为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它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它解构与重塑学生认知,致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移;它侵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消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行为。为此,作者认为公安院校要积极树立文化反恐思维,运用传统优势,发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涵养作用;丰富精神生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创新教育方法,鼓励教育者抢占新媒体教育阵地;及时纠正偏差,运用议程设置指引学生价值取向,以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1,(10)
正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清楚地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伟 《群众》2018,(17):35-3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高度,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展示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蓝图。报告融贯着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洋溢着强烈的主体意识、时代意识、使命意识。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强烈主体意识体现在:一是坚持人民是文化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9.
杨良锋 《政策》2013,(2):68-70
<正>文化兴则文明昌,文化强则经济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县市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文化发展繁荣举措,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地方品牌,走文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姜龙 《江苏政协》2023,(11):10-11
<正>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今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放眼全球,数字化正在全面赋能文化生产、传播、呈现等全链条,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力,既促进了新产业的兴起,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更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抢占文化创新发展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