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在案件分配中实现了“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工作机制,为案件办理的公平公正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新要求的提出,现有分案模型的分案因素单一、分案功能简单、无法适应改革要求等问题逐步显现。检察机关应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案件难易、检察官能力、办案风险、工作量均衡为指标要素的智能化分案模型,提升分案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性,以适应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刑事分案审理制度是针对未成年人独特的身心特征而设置的一项特殊的诉讼制度。这一制度在我国基本刑事法律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各地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现存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分案审理制度,应着重从分案审理的标准、程序性规定、与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上诉制度、辩护制度、证人作证制度之间的衔接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王小新 《法律适用》2016,(4):112-116
本文主要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LO G ISTIC回归方法)、运筹学指派问题求解方法以及实证比较研究方法,构建全新的分案系统,在综合考虑案件难易程度、法官审理案件难度大小、法官工作饱和度基础上,进行案件优化分配,实现案件审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最佳。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人民法院现行分案模式进行回顾;第二部分指出现行电脑随机分案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构建个案审理难度评估模型和批量案件分案模型;最后一部分通过实证比较,检验新型分案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杰辉 《现代法学》2022,(1):191-204
共同犯罪案件的特征以及实现刑事诉讼价值的目标决定了共同犯罪案件原则上应该并案审理。分案审理只有在两种情形下才可以采用:一种是被告人人数众多、案情复杂,并案审理无法保障庭审质量和效率的;另一种是为保护被告人的利益而有必要分案审理的。分案审理,应该设立科学合理的决定程序:赋予法院分案审理的审查决定权,赋予被告人对分案审理决定的参与权、救济权,明确分案审理违法的程序性后果等。分案审理后,应该保障被告人的对质权,尤其应该赋予被告人对共犯的完整对质权。妥善处理前案裁判与后案裁判的关系,明确前案裁判对后案裁判没有预决效力,最多只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分案起诉制度作了相关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就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分案起诉制度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方念念 《法制与社会》2012,(36):107-108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和结社自由案被分别誉为美国和法国司法审查第一案,在各自国家的宪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如今,司法审查制度已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设立,然而中国却还没有设立司法审查制度.本文通过比较这两个案件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给在宪政道路上艰难探索的中国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具有涉众性、犯罪行为复杂性等特点,对案件合理分案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及时查明案件事实,保障对被告人公平审判。但当前我国分案处理的法律缺位、适用标准模糊、分案处理程序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实践中随意分案、辩方程序性权利无法保障等情形常有发生。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分案处理应遵循“并案为主,分案为辅”的适用原则,同时还应明确分案处理的适用情形,强化被告人质证权和辩护权等合法权利,并加强侦诉审三阶段的衔接协调。  相似文献   

8.
阮雪芹 《海峡法学》2015,(1):112-120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设置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完善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也使未成年人相关程序立法的相对独立性得以实现。然而作为现代少年刑事司法重要原则的分案处理制度,新刑诉法却所涉不多,如何分案缺乏一定操作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分案处理制度在各地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做法,也尚有不少实际问题未能解决。因此,检察机关在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进行研究时,有必要对分案起诉制度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期震惊全国的“呼格案”进入尾声,不禁让人深刻反思我国司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依法治国的《决议》中提出“要做到司法公正,要让人民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文章通过对“呼格案”的反思,进而探讨什么是司法正义,如何真正实现法治国家的司法正义,以此来避免再次出现“呼格案”一样的案件,迟来的正义.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对办案统一管理监督,宏观掌控案件办理质量,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检察机关成立了专门的案件管理部门(简称案管)。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如何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案管的监督职能,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析案方法论     
析案是公安机关办案人员的基本功,也是公安实践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析案必须遵循法制、求实、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并沿用科学、实证、先进的方法。从认识、组织、制度、措施等路径切入,是实现析案原则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北方法学》2021,(3):100-114
监察与公安主体互涉案件是当前监察实践的难点之一。在此类案件中,同一行为主体涉嫌多种违法犯罪行为。该互涉主体可能具有公职人员身份,也可能属于非公职人员。多种违法犯罪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密切联系,也可能不具备实质性关联。职权原则要求各机关只能在其管辖范围内承办案件。在此基础上,监察与公安主体互涉案件不宜采取并案管辖,而应采取分案管辖,并在特定情形下进行二机关之间的联合办案。在分案管辖的基础上,相对于主罪主导原则,监察与公安主体互涉案件应适用监察主导机制。监察机关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宏观办案思路的指引上,还体现在限制人身自由措施适用、取证程序运行、律师介入可能性、移送审查起诉管辖等具体诉讼行为的决定权上。  相似文献   

13.
刘辉  李茉 《中国检察官》2021,(16):47-50
野生动物保护案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如何体现修复优先的办案导向,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天鹅案"2020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该案办理具有创新之处,承办检察官将恢复为主、治污更要复绿的环境司法导向,合理应用于具体案件的办理中,其生态修复责任的实现路径对同类案件办理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案-件比"是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价指标的核心。关注"案-件比"指标在基层检察机关办案实践中的数据变化和运用情况,分析影响该项指标的构成因素及其深层次原因,提出以派驻检察室为平台,强化案件诉前主导作用;强化案件管理,加大对检察官办案活动的监管及健全检察官业绩考核体系等路径,进一步优化"案-件比",提高办案质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分案审诉的基本情况、司法实践中分案审诉制度的现状等论述了未成年刑事案件分案审诉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6.
适用类案裁判需先通过类案检索寻找类案,然后进行类案适用的司法论证。类案适用的司法论证,包括类案的判定论证和适用过程论证两个阶段。以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为案件相似性的判断标准,可将递进式同质论证确立为类案判定的论证模式。类案适用的过程论证,由基于类案的法律推理和类案推论的保证性论证构成。在前一环节,要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附加依据一般性规则的论证,确保类案适用过程具有正当性;在后一环节,可借助保证性论证的一般形式,解释法官在类案推理中对一般性规则的选择,通过作为保证性论证补充形式的差异重要性排除论证与重要相似性缺失论证,回应论辩中的相反意见。若案件之间的相似特征与差异特征的重要性相当,则可补充权衡性论证。类案适用及其司法论证凸显了制定法传统中司法案例的应有功能,为法律的统一实施提供并补充了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职务犯罪案件与牵连案件的侦查管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职务犯罪案件与牵连案件的侦查管辖而言,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确立的"分案处理"模式,有悖于诉讼经济原则,也不利于提高侦查效率。而实践中出现的合并管辖做法较随意,且容易受到证据合法性的质疑。我国应当以提高侦查效能为主线,将职务犯罪案件与牵连案件之间的紧密性作为基本原则,以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保障为底线,对职务犯罪案件与牵连案件确立分案管辖与合并管辖相结合的侦查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18.
案管部门的设立是一项新生事物,设立案管部门的初衷在于提升案件质量,不是事务性综合管理。案管部门提升案件质量的直接手段是事中审查和事后评查;间接手段是建立检察官执法档案和运用好业务考核权。提升案件质量的前提是树立案管部门的权威性、软件设置的科学性、业务培训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做好调查工作,对于夯实办案基础、提高办案水平、提升办案质效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及时总结类案规律引导调查方向,系统研究法律规定和行政执法规律确定调查重点,准确把握证据规则确定取证方式,进一步提升调查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20.
谢峻刚 《法制与社会》2010,(18):135-135,138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在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过程中,初查是案件立案之前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案件查办的成败。本文在总结归纳办案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初查成案率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