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开始长征,一部分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留守在南方,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史称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这场战争是中国革命史、军事史和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陈毅是一团火,在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他点燃了一枚又一枚火种。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苑》2010,(2):F0004-F0004
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为纪念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新四军成立70周年,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深切缅怀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无数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3.
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庄春贤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此期间,陈毅担任了中共中央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中区分会委员。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他...  相似文献   

4.
正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是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掩护了红军主力的行动,保持了革命骨干力量,建立了革命的战略支点,推动了南方八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邓子恢(1896-1972),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闽西是中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区域,是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共闽西地方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6.
1934年到1935年,是中国革命凄风苦雨的两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不得不放弃苦心经营的中央苏区,走上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同样艰苦卓绝的,还有未能跟随主力一道转移,而是留在南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小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之后,留在南方八省十五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在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20万国民党正规军,有力掩护了主力红军长征,而且保存了党在南方的组织,保持了党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8.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后,蒋介石调动反动武装约20万兵力,集中对闽西南地区进行惨无人道的轮番“清剿”。谭震林和张鼎丞、邓子恢等一起领导留在阔西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战士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但在极端险恶的环境里奇迹般地生存下来,而且保卫了土地革命的成果,巩固了10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也因成功领导南方游击战争而被誉为“南方三杰”。谭震林作为南方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其所作的贡献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十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我省的长汀、宁化是部分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福建有三万多子弟兵参加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还有部分红军健儿在当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从战略上支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并保持了党在南方的战斗旗帜。为了学习和宣传革命先辈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广大人民在新的历  相似文献   

10.
<正>1937年12月7日,项英在延安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中分析了“井冈山时代(期)的游击战争”“在江西苏区进行大规模革命战争中周围的游击战争”“在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三种游击战争的性质特点,指出三年游击战争是一种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主要的基础是依靠在群众力量上。正如项英所言,项英、陈毅等在领导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进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群众工作策略,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正因如此,以赣粤边为核心区域的南方红军才能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存活下来并取得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1.
1934年,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引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了失败,红军主力被迫长征,留在闽赣边界的部分红军由陈毅率领,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之后,留在南方八省十五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在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20万国民党正规军,有力掩护了主力红军长征,而且保存了党在南方的组织,保持了党的政治影响,保存了党的骨干力量,保持了党在南方的革命战略支点,保存了红军游击队的基本力量,成为全面抗战爆发后组建新四年的红色源流,  相似文献   

13.
1934年10年至1937年10月,项英与陈毅等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了党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梁柏台任中央办事处正副主任。同时留下一部分红军,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项英革命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贡献也尤为突出。党把红军的命运“寄托在他的勇气和忠诚上面”。  相似文献   

14.
赣粤边游击区和湘鄂赣边游击区都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重要的游击区。在党的领导下,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采用灵活的战略战术,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虽然两块游击区的革命斗争特点各有差异,但是他们在中共党史、人民军队史、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从1934年10月到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坚持了长达3年极其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五年至三七年间,闽东地区同南方各游击区一样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这期间,我们闽东红军在福建、浙江两省十九县广泛开展游击活动,范围广,内容多,这里着重谈几点: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英勇不屈的江西人民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于都,是一块红色沃土。在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中,不仅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而且是赣南第一支工农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的诞生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红县和巩固后方。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也是从于都开始的。尤其是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于都为支援红军长征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相似文献   

19.
论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致胜因素欧阳小松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4、10~1937、10)的一个典范。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闽西苏区的革命武装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党政军一体化机构)的领导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英勇不屈的江西人民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