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小华 《传承》2008,(12):6-7
被毛泽东誉为"李文林式"、被陈毅誉为"东井冈"的江西省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独立存在的时间前后不到三年,但它在赣西南土地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当时赣西南革命群众斗争的一盏明灯,是前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救援了从井冈山下来的红四军,在为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以及创建中央苏区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被毛泽东誉为"李文林式"、被陈毅誉为"东井冈"的江西省东固革命根据地虽独立存在的时间前后不到三年,但它在赣西南土地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当时赣西南革命群众斗争的一盏明灯,是前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救援了从井冈山下来的红四军,在为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以及创建中央苏区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冯都中央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以前,中央苏区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之所以呈现出发展壮大景象,一个重要原因,是按照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结合中国具体实践,对思想政治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长征五问     
朱学成 《政策》2006,(9):58-59
一问: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答:关于这个问题曾经有过多种说法,如“红军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长征是为了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等等。从长征胜利的结果来看确是如此,因为长征的胜利使蒋介石的“围剿”计划彻底破产;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妥善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很快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但结果不等于起因。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中央苏区历时一年多的反“围剿”战争,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指导进攻中搞冒险主义,防御中搞保守主义,退却时搞逃跑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二方面军分别于1934年10月、1935年3月和11月,从各自根据地出发长征,于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宁边地区,胜利地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旬,主力红军第一、三、五、八、九等军  相似文献   

6.
下篇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军政代表大会和抗日人民代表大会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由李先念、陶铸、陈少敏等为代表的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党委,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带领边区军民通过不断地武装斗争,逐步发展状大起来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后,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人民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屠杀与镇压,根据地内的人民政权被摧残殆尽。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著名的长征史专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徐占权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如果继续采取毛泽东为红军制订的战略战术原则,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是有可能的。”徐占权解释说,一方面,蒋介石虽然调集…  相似文献   

8.
谢瑞金  刘良 《中国人大》2011,(14):52-53
1931年9月初,中央苏区成功实现了第三次反“围剿”,形成拥有21个县,5万平方公里土地,250万人口和5万名红军的广大根据地。同时,国民党内部由于矛盾分化,暂时无力组织新的“围剿”,苏区获得了一段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这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建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9.
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遭到空前的严重失败,中央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的准备。在这危急时刻,粤赣军区司令员何长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汉年受党的重托,前往寻乌县罗塘镇与国民党南路军陈济棠部进行一次秘密谈判。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异常紧张激烈的形势下,中央苏区面临被占的困境之时,为什么能促成这次和平谈判?中央苏区南线从两军对峙发展到两军对话,确实来之不易。事情还得从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华侵略和我党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战略的情况下,我军利用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扩大抗日反蒋统一战线说…  相似文献   

10.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从井冈山进入江西南部,开辟了赣南根据地。3月至12月,红四军三度进入福建西部,开辟了闽西根据地。1931年9月中旬,红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三次“围剿”的胜利,遂使赣南和闽西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7日至20日,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宣告成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当选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为主席。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后,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惠运  廖佳成 《求索》2011,(1):229-231,80
"吉安调查"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前夕,1930年10月4日至11月21日,毛泽东为了深入了解赣西南苏区土地革命斗争情况,贯彻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在曾山、古柏、陈正人等的帮助下,在随红军进驻吉安城中,以及从峡江回到吉安,又从吉安赴永丰途中的一个半月时间里,进行的一系列调查研究活动和撰写的一组调查报告。毛泽东"吉安调查",丰富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内涵,为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略方针的实施提供了决策依据;以确凿的史实雄辩地说明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重要基地,成为"中国苏维埃临时政府的胎盘。"  相似文献   

12.
吴昌华 《黄埔》2007,(4):46-49
第二十一章 五次谈判 国共两党再合作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江西中央苏区的红军在国民党军的“围剿”下,干1934年10月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干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到达四川甘孜,  相似文献   

13.
<正>1931年9月初,中央苏区成功实现了第三次反"围剿",形成拥有21个县,5万平方公里土地,250万人口和5万名红军的广大根据地。同时,国民党内部由于矛盾分化,暂时无力组织新的"围剿",苏区获得了一段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这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建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中共中央于9月20日作出决议,成立苏维埃全国临时中央政府,各苏区届时选派代表参加中央苏区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4.
朱德在永春     
1929年春,朱德率红四军从井岗山挺进闽西,解放龙岩、永定、上杭等大片闽西土地,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蒋介石慌忙调集赣、粤、闽的二万多国民党军队进行“三省会剿”。红四军前委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的意见,于7月27日在上杭县蛟洋乡召开第二次前委会  相似文献   

15.
1932年6月,蒋介石纠集三十万重兵,亲任总司令,坐镇武汉,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同剿”,准备先搞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然后再攻打中央革命根据地。这年10月,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重新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撤离屙,面对敌人的疯狂报复,留下来坚持战斗的鄂豫皖省委决定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南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并在此后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逐渐扭转了红军主力转移后的被动局面。可形势刚有好转,左倾冒险主义重新抬头,红军队伍中又开始新一轮的肃反扩大化,连徐海东本人也差点成为肃反行动的刀下冤鬼、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06,(4):22-22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执行“左”倾错误路线,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得不到贯彻执行,加上敌强我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了长征.  相似文献   

17.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红色根据地。她在敌人大规模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之下,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这与根据地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工商贸易政策,搞活苏区经济有着密切关系,本文试作管窥。 1934年11月,红二、六军团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困难局面。首先,国民党实行军事“围剿”。1935年初,蒋介石调集重兵对根据地进行六路“围剿”,先后出动了正规部队约20万人和地方保安团约10万人的兵力,企  相似文献   

18.
江虹 《当代广西》2004,(22):55-55
周子昆,1901年生于景色旖旎的桂林市。1925年6月加入由周恩来组建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1月,该队并人叶挺独立团。其后,周子昆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战役,由战士迭次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军团参谋长、省军区司令员,是红军的一员骁将。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推行“御敌于国门之外”、“以堡垒对堡垒”等错误方针,红军接连受挫。1934年4月,周子昆临危受命,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06,(Z1)
1931年反第二次“围剿”的前夜,临时中央派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等中央代表团到中央苏区。此前,毛泽东和项英围绕反“围剿”打不打的问题展开争论,项英主张不打,因为敌人有20万,装备精良,红军只有3万多一点。项英是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派他到苏区贯彻全会精神,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毛泽东不同意项英的主张,认为“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临时中央倾向项英的意见,让中央代表团带来指示:必要时中央红军可以退出中央苏区另辟根据地,并引斯大林的话说,四川是建立根据地最理想的地方。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童边 《传承》2010,(19):40-41
从1930年12月16日开始,蒋介石纠集10万人马第一次"围剿"中央根据地。毛泽东总政委和朱德总司令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指挥一方面军约4万人,于12月30日在龙冈一战活捉了国民党军的前敌总指挥张辉瓒,全歼所部9千兵力。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