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艳萍  ;刘海兰 《求索》2008,(6):64-66
和谐社会指由人所组成的社会有机体系统内部各要素及结构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协调运作,表现为一种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社会形态。公民情感是和谐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石和主观内化;公民情感的平衡发展必须以和谐社会的进步为物质前提,社会的和谐进步又必须以公民情感的和谐健康发展作为心理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注重加强公民情感教育和制度文化建设,以培育公民高尚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休闲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为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提供和谐的环境。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靠人,社会是否和谐的关键也是人。因此,我们应该首先关注人,关注与人的素质、精神面貌有关的事。自1995年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以来,我国公民的法定假日已经累计达114天,不算工作日8小时以外的闲暇时间,我国公民就已经有1/3的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人民…  相似文献   

3.
梁国安 《人大研究》2005,(11):55-56
民政部门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能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切实发挥作用,将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民政工作,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第一,在建立健全新型社会管理格局中履行着重要职能。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民间组织协同和公民广泛参与的作用,尽快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缩小区域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民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主体,必须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承担责任。政府和社会应凝聚公民对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注重公民的协作实践、确定社会责任分配原则,通过培养公民责任担当,让每位公民都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认为,公平是对现实经济关系的反映。科学公平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它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认同感支持,培育公民社会,应把公平观纳入到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体系中去。在促进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公平,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形成公平与效率的合力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公平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认同感支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提供完备、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基本途径,放在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中国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新时期的新命题。中国的公共服务改革,就是要在管理中体现政府服务的价值,保证公共行政的效率与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回应性,在公正客观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评估体系,从而实现公共服务以公民对话和公共利益为基础,并实现三者的充分结合。本文就是基于和谐社会构建视角对中国的公共服务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下中国人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但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分层与利益格局的调整,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我国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社会不和谐的现象增多。发展以平等、自由、理性与共同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整合民意,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协调利益冲突,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激发公民政治参与和自治,从而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协调多元化利益、保护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协商民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培育公民社会、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而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首先,从和谐社会的内在规定性来看:当代社会,一般由公民、集体、政府三要素所构成。其中,公民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单个人的作用却是非常小的;集体是构成当今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它把个人组织起来形成合力,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而政府则是引领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倡导者和组织者。[1]这就是说,构建和谐社会,三个要素一个都不能少,但其作用和价值目标却不尽相同。要使社会发展处于一种和谐的趋势,单靠公民或集体都无法实现。只有拥有一个有责任的、完善的、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任与公民信任良性互动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与公民之间信任互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政府与公民之间互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受到政府与公民信任现状的推动。政府与公民的信任互动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建立良好的政府与公民的信任互动,应以政府为主导,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相结合,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润滑,减少社会摩擦和内耗,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促进现代和谐社会和民主法制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一、和谐社会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构建的和谐社会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伟大工程。它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体中,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努力争取外部环境的和谐;既要促进区域的和谐,又要维护各民族的和谐;既要注重微观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又要促进宏观整体社会运行机制的和谐;既要经济、政治、文化各要素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和谐。总而言…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求政府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又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全社会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有力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关键词。文章从人的现代化视角,阐释法律意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良好法律意识的途径;认为法律意识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法律意识培育的现实基础,二者是一个互相推进的过程。培育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和努力建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5.
肖春艳 《理论月刊》2008,(4):128-1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我国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对履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价值观的反思与检视,和谐社会理念更加关注公民的民主权利、社会公平公正原则、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等问题,彰显了新世纪我国行政价值观的宪政主义回归.为了切实地贯彻和谐理念下政府执政的民主宪政理念,政府应健全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与程序,扩大公民参与权;落实行政问责制,实现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促进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6.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突出经济立法;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重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资源与生态保护方面的立法;针对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和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关乎你我他,人人都应讲和谐。本文则就公安民警如何促进心理和谐,谈点粗浅认识。一、明确心理和谐的内涵及其意义,增强促进心理和谐的自觉性构建和谐社会,就其社会人而言,有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自我和谐最重要。人是社会的主体和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的所有活动都需要…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底线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分析视角看,公共治理在保障公民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还要对公共服务设置底线,由政府免费提供底线公共服务,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均等地享受基本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当前,我国在财政上已经具备了实施底线公共服务的稳定资金来源。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要对各自提供的公共服务设立底线,并强化政府责任的落实和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构建,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相似文献   

20.
西方权变理论注重“硬管理”与“软管理”的有机统一、良性互动.这对我们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社会管理问题有借鉴意义:第一,硬管理和软管理相结合启发我们既要依靠法治又要激发社会活力;第二,硬管理的软化启发我们重视法律的人性化;第三,软管理的硬化启发我们在促进公民的社会参与时注重对法律的借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