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家庭的产生、发展与消亡──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札记李志凯什么叫家庭?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家庭"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马恩选集)第一卷第33页.)就是说,家庭是指包括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关系这两重关系在内...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6)
新市民子女的身份转变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探究家庭身体化文化资本对其学习适应的影响。调查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习态度、父母对孩子的沟通鼓励对孩子课堂表现、父母的陪同阅读对孩子学业成绩均有显著性影响,验证了身体文化资本对学习适应影响的重要性。家庭文化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在新市民子女家庭得到验证,家庭身体化资本匮乏影响其学习适应。政策建议提高新市民家庭父母的身体化文化资本,并拓展新市民子女的学校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易杳 《瞭望》2000,(30)
许多父母“恨铁不成钢”.却不懂如何使“铁”变成“钢”。父母投入的是时间与爱心,子女是否成才则靠他们自己有无健全的人格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 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无论什么时代,这都会是一个常新的命题。 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主渠道,家庭及其构成的社会则是孩子成长更宽广的课堂。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家庭教育是基础的基础。 中国的人口出生率率自然增长率都已进入较低增长国家行列,家庭的关注重点也随之转移到子女的教育上。虽然家长对子女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但是却因正确的教育观念急尚未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尚未掌握,家庭…  相似文献   

4.
对青工的成长家庭教育无疑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对苏州针织总厂五十名青工作了调查。一、家庭情况的调查 1.五十名青工的家庭中父母是领导干部的有六人;一般干部的有十人;知识分子的有六人;普通工人的有二十三人;农民有二人;其他群众三人。 2.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有四种。其一,希望子女进厂后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钳工、保全工、电工等)占25%;其二,希望子女进厂后,能继续学习,有机会进大学深造,政治上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儿童生 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难以起到的作用。 目前,家庭教育工作出现了良好势头,总的趋势是:家庭教育启动时间在提前,家长素质在提高,家庭关系趋向民主,学校、社会、家庭教育逐步协调,社区管理的优势日渐突出。家长在教育子女观念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重智轻德、重养轻教向注重孩子全面发展转变。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在领导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6.
夫妻离婚,其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一方,就成了单亲家庭。我国的离婚率在日益增长,罕亲家庭在日益增多,社会一再呼吁不要离婚,皆无济于事,而如何解决年余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一、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不单要靠家庭,更多的要靠全社会在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教育子女的责任,主要由家庭承担,孩子受教育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父母的素质和文化程度。出生在父母素质比较高的家庭,相应的子女素质也比较高,出生在父母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家庭,子女文化程度也相应比较高。孩子的接入持物、道德品行、…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古典时期是希腊哲学的鼎盛时期,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的著名哲学家。他们在深入探讨善与恶、幸福、正义等道德伦理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家庭中的伦理道德也进行了分析,逐步形成了古希腊时期有代表性的家庭思想。他们认为,家庭就是为了满足日常重复的各种需要自然形成的第一种联合体,在家庭中包含着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关系。若使家庭进一步发展,必须使家庭富裕起来,必须对家庭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对代际关系、照料方式都会产生影响。影响独生子女父母居住意愿的因素主要有父母的年龄、健康状况,子女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两代家庭的住房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子女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悬殊,会促使父母选择不愿意与子女一起生活。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独生子女父母往往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父母对得到子女照顾的需求和亲情慰藉的渴望会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上海小学生父母家庭养育问卷"的调查数据,本研究探讨养育"二孩"是否稀释了家庭资源,"二孩"家庭的养育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二孩"家庭养育中,经济资源存在一定的稀释效应,但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因养育2个子女而减少;相对"一孩"父母而言,"二孩"父母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更高,对孩子个性的评价更为积极;在不同类型的"二孩"家庭中,育有2个男孩的父母养育体验更为消极,而育有2个女孩的父母养育体验更为积极;父母文化程度、养育角色、子女排行和负性生活事件等因素都影响"二孩"养育。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本文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影响流动儿童学习成绩的家庭与学校因素。结果显示,家庭层面因素中,富裕的家庭环境和热切的教育期望能够有效地促进流动儿童学习成绩的向上提升。添加学校因素后,家庭经济资本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再显著。这充分说明公立学校为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进步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支持,弥补了家庭背景的劣势。但教育期望依然显著,显示了父母教育期望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强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在福建农村地区收集的调查数据,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信仰知识、信仰信念和仪式参与三个维度考察了农村婚姻礼仪中民间信仰的家庭代际传递过程。结果显示:婚姻礼仪中的民间信仰存在代际传递效应,父母的婚姻礼仪民间信仰对子女的婚姻礼仪民间信仰正向影响显著;相较于婚姻礼仪中的民间信仰知识和信仰信念,仪式参与的代际传递效应更为显著,前两者更多受亲子关系、子女的择偶态度和职业的影响,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对婚仪民间信仰的代际传递不存在显著影响;婚姻礼仪中民间信仰的家庭代际传递存在性别差异,父母信仰知识对女儿信仰信念影响的显著性高于儿子,父亲信仰知识对子女信仰知识影响的显著性高于母亲。  相似文献   

12.
一、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1.父亲在家庭中如何发挥作用。此问题设下列四问:①是否对孩子的教养及教育持自信态度;②是否能够指导子女的社会生活;③在家庭的重要问题上是否拥有主导权;④是否创造时间与家庭成员协商家庭事务? 对各国青年的调查结果如下: 父亲对教育子女持自信态度的比例美国最高,达84.8%,以下为新加坡82%、巴西82%、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这里,笔者想到了这样一则故事:许多年以前,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漫游世界,十  相似文献   

14.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面临"脱嵌"家庭关系和教育体制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影响其随迁子女的教育再生产。较低的家庭阶层地位产生了"脱嵌化"的家庭关系,进而影响其对随迁子女的学业支持力度。分而治之的制度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家庭阶层地位对随迁子女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共同作用使随迁子女丧失学业优势,在中考竞争中被淘汰下来。只有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进行顶层设计,才能为随迁子女的教育流动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本文检验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观念对于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少子女家庭、城市家庭、汉族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要高于多子女家庭、农村家庭、少数民族家庭。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期望不会受到子女性别的影响,但多子女家庭的教育期望中依然存在着男孩偏好。  相似文献   

16.
<正>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今是终身教育时代。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个体一生所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总和,其中不仅仅包含学校教育,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也包含学校以外人们  相似文献   

17.
俞敏洪 《党政论坛》2013,(12):23-23
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最佳的法宝就是去奋斗。我们每一个人出身都不一样。年轻的时候,我曾抱怨自己生长在一个贫困家庭。我还抱怨过自己的父母,什么也不能给我。混迹北大整整7年,没有一个女人爱上我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已经谈了好几次恋爱。有的同学已经娶上了美丽的女人,成立了美好的家庭。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要和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比如同一个人,在家庭中,要发生与父母、子女、爱人的关系;在工作与生产中,要发生同事关系,师徒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要发生邻里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如乘务员与乘客之间)。如果我们把社会比作一张网,那么每一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纽结。这种人与人之间纵横交错的社会联系,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人际关系。由于人际关系渗透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人际关系处理得怎样,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快乐与忧愁、幸福与烦恼,而且直接关系着社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1)
父母在子女婚恋过程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会不同程度地对子女的婚姻产生影响。父母的婚姻模式、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及干预均会对子女的婚恋心理产生影响;由于自身人格不独立,父母往往对子女婚恋过分干预而不顾虑对方的独立性。因此,在解决子女婚恋问题时,父母和子女应充分运用哲学思辨的思考方式,尊重子女人格的独立性,将其观点结合现实情况加以思考,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建议;而子女则应将父母的观点加以思考并进行融合改造,最终达到共同的目的——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0,(30)
父母失职使孩子的健康教育和成长受到伤害,能否只给称职的 父母发教养子女的“执照”父母对孩子志向、品德影响最大的是父母情趣爱好从根本上改变父母失职现象,亟须建立一种社会机制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素质 “父母在儿童的气质中,奠定了最初几块基石。”家庭教育的优劣,总体上取决于父母的素质,父母对子女一生发展起奠基作用。有人曾对一组世界级运动员进行了调查,要求他们说出早期对他们成功影响最大的是什么,95%的人回答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具有几千年“养不教,父之过”传统的中国,失职家长不在少数。如今,智力投资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