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周莹 《理论前沿》2007,494(5):33-34
在行政征收过程中要加强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应从科学界定公共利益、确立合理补偿标准、建立正当征收程序及完善司法救济四个方面加强公民权益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公共利益是我国征收集体土地必备的条件。在集体土地征收制度中,我国公共利益条款存在法律规定粗疏、概念内涵模糊和认定规则虚无的制度缺失,其根源主要在于理念偏差、权力异化和监督制度残缺三个方面。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环境而言,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中的公共利益条款宜采正面列举典型的公益事业类型,反面排除典型的非公益事业类型,并设置兜底条款的折中规范模式;在认定权力的配置上实行分权,由立法机关确定公共利益条款的法定内容,行政机关在实践中具体执行认定权力,司法机关对公共利益的认定争议进行个案判断;对行政机关界定公共利益的权力应实行多元化监督制度体系,其中以行政的外部监督为主,以行政的内部监督为辅,并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方式提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农民被上楼"现象中,行政权扮演了关键角色."公共利益"成为行政权启动的最有力的口号.然而这个本应规范行政权的"不确定"概念,竟成为了侵犯公民财产权的"利刃".从相关法律规定出发进行分析,应当否定此种现象是行政征收.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除了立法的技术改进外更需要公民的出场和司法审查的介入.  相似文献   

4.
我国《物权法》“征收条款”规定了国家征收的前提和补偿原则,但没有界定什么是“公共利益”,对城市征收补偿强调“依法给予补偿”,而不是“公正补偿”或“合理补偿”,这样不利于使公民合法财产权利免受侵害,不利于防止政府滥用征收权和权力寻租。弥补“征收条款”不足的办法是在《物权法》之外重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建立确认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当行政程序;由全国和地方权力机关享有对土地征收和补偿方案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5.
公共利益如何界定的理论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利益是我国现行法律中常见的法律范畴,也是目前行政机关对公民基本权利克减和限制的基本依据。从表面上看我国法律业已对公共利益做出了规定。但是,什么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包括哪些事项和范围,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这就给行政管理实践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因此,对公共利益的内涵进行全面的透析;从学理上对公共利益的判断标准加以科学的考量,进而设立界定公共利益的正当法律程序,就成为目前法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核心要件之一,囿于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在立法上一般以原则性规定为主,实践中也常常被行政机关"泛化"甚至"架空"。通过对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2020年相关裁判的分析发现:法院对公共利益进行审查时,通常以"规划+目的"的方式进行形式上的判断,而在实体内容上保持了对行政权的尊重和克制。此种审查路径虽然可以弥补由公共利益概念的模糊性带来的法律适用上的缺陷,但由于行政规划与公共利益的非对等性、征收期待目的与公共利益的非同一性,使得此类论证方式缺乏足够的证明力度。从整体架构而言,对公共利益的初次判断应交由立法机关,而司法机关应保持司法避让的态度;在公共利益的最终判断上,司法机关则应充分利用程序和比例原则对公共利益的司法审查进行必要补强。  相似文献   

7.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区分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的需要,将公共利益性质的房屋征收行为定性为行政法律关系,并规范了房屋征收程序,总体上体现了私权保护的立法理念。但在立法权限、公共利益界定、征收对象等方面仍有争议,建议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将土地使用权纳入征收补偿对象,通过立法(司法)解释界定公共利益需要的房屋征收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是《物权法》土地征收中一项重要制度。但《物权法》仅仅规定公共利益为征收的依据,并没有规定其内涵外延界定标准,这使得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判断主体、判断标准十分模糊。公共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有必要通过意识形态的方法和政治上的手段使其正当化。我们只有通过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的双重完善,才能使《物权法》中的“公共利益”不是一纸空文,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公共利益的诠释,完善征收制度,发挥公共利益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9.
法律上的公共利益判断标准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和《物权法》都规定了征收行为要合乎公共利益目的,但都未对之做出具体解释。公共利益的范围缺乏具体规定导致实践中行政权的严重滥用,政府假借公共利益之名进行商业开发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不仅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屡屡激发社会矛盾。因而必须在法律上明确公共利益的判断标准,以便在实践中严格判断某项行为的实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公共利益目的。公共利益大体是指不确定的多数人的利益,具有整体性、不确定性、相对性、非盈利性和必要性,不同于国家利益、政府利益、集体利益,是可以通过其具有的实质判断标准———明确合法性、公共受益性、合理必要性和形式判断标准———公开参与性、权力制约性对实践中的公共利益进行界定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共利益是公益征收的合法性基础,我国应汲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从立法、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对公益征收法律制度中的公共利益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1.
财产征收是国家基于整体或局部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对公民、法人合法拥有的财产予以征收。通过对法国、德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财产征收制度的比较研究和国内法学界对财产征收含义的分析,确定了对财产征收含义的理解,财产征收的含义应从主体、客体、行为等方面对进行具体界定。  相似文献   

12.
就行政补偿的性质而言,其静态上是行政责任,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动态上是具体行政行为,公民可针对该行为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旧城改造是否属于“公共利益”、被征收房屋的用途应当如何确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补偿标准等是《征收与补偿条例》应进一步予以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合法性基础,我国应汲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从立法、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等方面对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4.
制定中的物权法对私人财产权利保护的强调使得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界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通过对公共利益概念的分析,可以知道它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任何一部法律都无法通过简单的条文对其加以明确的界定。在此前提下,公共利益实现过程中,私人财产权利的保护仍然可以借助物权法的明确规定、对行政自由裁量的控制、对公共利益的司法审查、征收征用法的制定以及行政救济的加强等措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行政争议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概念,是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根本不同之处,如何界定与判定行政争议则是行政诉讼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行政争议是行政主体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与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依据公法可以解决的争议.判断某一争议是否为行政争议,应当把握主体、公权力、权利义务的特殊性、公共利益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有关公益征收的立法中,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补偿的原则和具体标准以及程序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我国应建立完善的公益征收制度,根据公共利益的特点对其进行界定,并针对现行补偿制度的缺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补偿原则、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7.
宪法条文中对"公共利益"条款的规定体现了宪法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表述也体现为公共利益。在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中需要坚持宪法上公共利益的理解与适用,司法判断也需要以此为审查依据,对宪法条文的具体应用不能具有随意性。宪法中对公共利益的规定具有原则性和概括性的特点,需要委托立法者进行立法作为义务,但现行法律多是照搬宪法的条文,并没有具体的公共利益如何适用于征用征收情况以及程序的规定,这也对宪法中此条款的适用带来威胁。宪法中对征收征用的公共利益条件设定是否具有合理性,与个人利益冲突如何调节,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如何判断、如何适用等一系列问题至今仍困扰着此条款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是财产征收的前提条件。如何界定公共利益是我国《土地管理法》修改、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和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改革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财产征收大案——柯罗诉新伦敦政府案,对美国财产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国家征收征用的行为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直接目的,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强制获得他人财产并支付补偿费用的行为。目前,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的概念尚无界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利益的概念作出规定,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公共利益的外延,以对政府征收、征用行为进行科学、有效地规制。  相似文献   

20.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行政补偿法制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人权入宪"的含义及其对行政补偿法制发展的影响,私有财产权的理念及其法律保护路径,私有财产权的限制与公共利益的界定,我国行政补偿法制发展路向等重大现实课题,提出了判断公共利益的六条标准和行政补偿立法的若干构想,旨在为完善我国行政补偿法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