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几十年间 ,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它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 ,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近些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和影响 ,特别是由于前几年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 ,人们不断地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 ,是空想的产物、历史的误会 ,还是合乎逻辑的发展、历史的必然 ?这就从现实中提出了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考察这个问题 ,首先从近代的历史事实说起。资本主义从十四、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  相似文献   

2.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之一。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基本国情和具体历史文化条件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智慧和心血。  相似文献   

3.
在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中 ,经常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 :中国已经搞了50年社会主义了 ,才是初级阶段 ,看来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这是否意味着共产主义是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目标?看来讲清楚社会主义长期性问题 ,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至关重要。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和认识这个问题 :第一 ,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是由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的历史起点决定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的大部分时间里 ,他们是以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及其经济结构的发育程度为着眼点 ,来考察社会主义革命和革命取得胜利后社会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4.
杜语  崔晖 《人民论坛》2010,(9):256-257
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人物选择的道路、革命策略决定了他的立场、成就和历史功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命运。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的归宿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使中国这个备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5.
《政工师指南》2008,(2):14-15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88年的历史征途中,实现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起到了开拓性、奠基性的伟大作用。其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艰辛探索的积极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重要的历史借鉴;其创立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7.
非洲国家独立以后,不少国家的当权派宣称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现根据我们所了解的一些情况和材料,对非洲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題提出几点初步看法。一、绝大多数非洲国家是在二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全面高涨的基础上赢得独立的。由于非洲几个世纪来深受西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压迫,由于战后苏联威望的提高和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非洲人民群众普遍仇恨资本主义,向往社会主义。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有些非洲新独立国家的领导人也向往  相似文献   

8.
邢日光 《青年论坛》2001,3(2):75-77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逻辑与历史统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阐明社会主义必将取得最后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中国共产党迎来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自强创造了一系列骄人成绩。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指出,党的历史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创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理论,总结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参照其它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而确立的。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便于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行使国家权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由于许多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曾一度被严重忽视,人大没有能够起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2,(3):40-43
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一贯倡导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要善于运用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以来,方励之、王若望、刘宾雁等人,到处发表演说、文章,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美化资本主义,鼓吹“全盘西化”。方励之说,“从马克思、列宁到斯大林、毛泽东,这种正统的社会主义到现在这种结果是失败的。”王若望说,“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问题,这恰恰是我们中国需要的,紧迫的需要。这是我分析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结论。”刘宾雁说,“七十年了,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能够象样的说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展示的,而且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这样一种国家,一种制度。”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否!我国一百多年来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是使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求得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于中国革命的必然性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对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的认识,特别重要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面前,成为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实践的和理论的重要问题。(一)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认识已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揭示出来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核心.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无产阶级政党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必然性,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所要具备的首要的、必不可少的理论品格,是全世…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就包括革命的前途即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过渡到社会主义不是毛泽东在建国后才提出的“新思维”,而是他的一贯主张,只不过建国后将其付诸实行罢了,根本不存在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论的问题;长期以来,苏联和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确有怀疑,但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抗美援朝已改变了态度,根本不存在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的问题。李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因为不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过渡时期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两种不同说法,而把它们当成了前后衔接的两个不同阶段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局势和党的建设的实际,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制定的战略决策。统一战线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夺取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法宝。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时期,从历史与政治的角度认真研究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的关系,进一步深刻认识统一战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特殊作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平 《协商论坛》2013,(12):40-43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也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的旗帜被再一次高高举起,中华民族开始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新的伟大进军。深刻认识改革的历史逻辑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纵观党领导人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90多年奋斗历程,可简略概括为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这既表现为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7.
在没有经过发达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跨世纪的历史难题。应重视从哲学上反思百年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通过社会主义在苏联由胜利到失败的比较和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与在中国胜利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赢得社会主义胜利、创造中国奇迹的法宝。要重视发扬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个大尺度的历史进程,其间经历若干个革命高潮和低潮符合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自《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无数次高潮和低潮,在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以前,出现若干个高潮和低潮仍然难以避免。这样,共产党人应该如何对待低潮,就成为社会主义运动能否从低潮走向高潮、并取得最终胜利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刻理解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最近我们联系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通过新旧社会的回忆对比,对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进行了学习和讨论,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伟大真理,受到了极大的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大干社会主义,大批资本主义的决心,提高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形势越来越恶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猛烈下降,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数日益增多,库存商品大量积压,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交织并发,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头子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良谋妙策”来解脱困境,真是:拆东墙补西墙,越补越露大窟窿,头顶生疮,脚底化脓,顾得了头疮治不了脚伤,唯有苟延残喘,等待死亡。与资本主义世界恰恰相反,在我们的国家,社会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地前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革命景象。解放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  相似文献   

20.
论列宁先进文化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转变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一次革命,它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创举。列宁领导建设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论述了不同于资本主义文化的崭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列宁先进文化的特点。注重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理论、经验、方案可资借鉴,只能在实践中长期探索。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与西欧国家不同,它是个并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样的国度里,怎样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