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时两年的长征锻炼了党和红军,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并由此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以四个"伟大远征"对长征的内涵进行了科学概括,并从六个方面指明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基本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与新长征的重要论述,有助于铭记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更好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长征组歌》是一部大型声乐作品,由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取材于肖华的组诗。题目为《长征》,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作于1965年.1934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由江西到陕北的战略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震惊中外。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肖华创作了《长征》组诗。《长征组歌》描绘了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现了工农红军的英雄形象,使组歌成为一部主题鲜明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全曲共分十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南方各根据地红军从所在各根据地向陕甘地区进行的战略转移。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长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长征精神仍然鼓舞着新时代的建设者为了祖国的富强继续奋斗。长征作为重要的题材,多次登上我国的邮票。这些邮票艺术性地描绘了长征的过程及其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展现了崇高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4.
2006年以来,长征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关于长征基本问题,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系统整理、跨学科研究等方法进行了一些新阐发;关于长征历程,宏观上的辩证分析和微观上的据理释疑等均颇为可观,各路红军以及相关重要军事行动的研究成绩斐然,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新局面;关于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与红军,学者们比较关注党的政治民主建设、长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会议尤其是"大遵义会议"等问题;关于长征精神,学者们在对长征精神基本内涵和现实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对遵义会议精神、黎平会议精神、六盘山精神等"长征子精神"也进行了探讨,实现了研究视阈的新拓展;关于长征文化,学者们围绕长征文化基本问题、长征文学艺术、长征红色资源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发出了构建长征学的倡议和组织长征路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推动了研究路径的新突破;关于长征人物,学者们在以长征女红军为代表的群体研究和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个体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史实考证和人物评价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新进步。长征研究要承前启后,还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聚焦的方向和更加专业的队伍。  相似文献   

5.
正为什么说红军长征是"3+1"的长征?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长征结束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1月并入红一方面军系列)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为标志。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  相似文献   

6.
正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也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关于长征精神的内涵,中央已经有了权威而准确的概括。同时我们看到,长征精神既是宏观的,也是具象的。在红军长征期间和长征胜利80年来,以长征精神为根本,以长征中党和红军将士的艰苦斗争及几十年来长征后人的传承发扬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长征子精神"。它们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长征精神在纵向上的延伸和横向上的拓展,并赋予长征精神以具体内涵和时代风  相似文献   

7.
苏维 《湘潮》2015,(7):131-133
由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屡战不利,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和中央机关于1934年10月10日开始长征,而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8月7日就开始长征了。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傍晚,自桑植县的刘家坪和教子垭地区出发。20日,红六军团在大庸和溪口间的澧水北岸张家湾附近突破敌人的防御。  相似文献   

8.
历时一年的伟大的长征,红军历尽艰险,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的历史任务,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就长征途中的对敌战争问题,本刊特约军史研究人员从战略、战术、战斗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长征组歌》,是一部热情讴歌红军长征精神的颂歌.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最近,笔者慕名来到位于北京市西郊八里庄的北京军区政治部干休所,找到了《长征组歌》的曲作者之一--76岁高龄的李遇秋老人,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今年十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五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打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经历了数不尽的艰难困苦,终于在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开创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新局面,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同志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畋而告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长征前后的情景,我们依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6,(10)
正今年,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9月23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继承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指明了方向。一、长征创造了历史长征是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关于长征,我们党  相似文献   

12.
长征是我军历史上最长距离的一次行军。其中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历时1 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同志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最早进行长征的是红六军团。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同志的率领下,从湘赣根据  相似文献   

13.
红一方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过去没有人提出过疑问。2003年两位英国人宣称“重走”长征路,对红一方面军长征里程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万二千里。本文根据1936年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编制的《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的地点及里程一览表》的数据,结合老红军的长征日记中的数据,以及有关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推算,认定红一方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可能的,绝对不是夸大之辞。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7,(3)
长征可称为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对每一个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长征的背景,对长征的基本内涵和伟大的长征精神进行了解读。新的长征路上,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5.
长征一家人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的同时,红四方面军也从1935年3月开始进行长征。在这史诗般的伟大壮举——长征中,红四方面军与红一、二方面军相比,另具特色。在红四方面军的长征队伍中,有这样一家人,他们全家三代11口,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12岁、4岁和生下来才几个月的孩子,举家踏上了长征之路,这在长征史上也是少有的。1985年10月,我在宁强县搜集这个家庭的主要成员、汉中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的创建人陈锦章烈士的事迹时,在宁强老城的一幢旧楼里,找见了陈锦章烈士的女儿、长征时只有12岁的红军女战士陈亚民,她稍带谈到了一些她和她的一  相似文献   

16.
王琪 《广东党史》2016,(6):9-11
红军长征途中有两个重要的拐点,一是1935年2月召开的扎西会议,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新起点,一是1935年9月召开的榜罗镇会议,确定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这两个重要的拐点在红军长征途中以及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红军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6,(5)
正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对于我来说,最初是从对《长征组歌》的吟唱中了解的。我从小爱唱《长征组歌》,每每唱起它就有一种昂扬和振奋的力量。这不仅仅缘于《长征组歌》的魅力,还由于受《长征组歌》的首任指挥唐江表叔的影响。我珍藏了唐江表叔送给我的3个版本的《长征组歌》:一是1965年《长征组歌》公演时的原创版本;二是1975年拍摄1976年上映的《长征组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从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开始长征。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率先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也胜利到达西北,中共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胜利结束长征。在长征过程中,党和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严重情况。为了赢得长征的胜利,中共中央在长征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领导红军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使长征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座永远的丰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助理薛庆超撰写的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中的重大决策》,详细披露了长征中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从本期起连载这一纪实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长征前一年,闽西苏区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红军长征后,闽西红军游击队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援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积极配合了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文试对红军长征前后闽西革命斗争作简略述评,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 一九三三年九月,蒋介石纠集一百万国民党军队,二百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以五十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中央苏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6,(10)
正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8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新时代的长征。当年的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着生死的抉择;今天的长征,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当年的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挽救中华民族之危亡;今天的长征,是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