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贤》2014,(9):F0002-F0002
2014年9月15日,95岁的袁佳琴教授(1919—2014)静静地离开了我们。袁佳琴在眼科学领域躬耕71载,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育人无数,教人无数。人们说:“她就是天使,用一生播撒着光明!”1943年从贵阳医学院毕业后。袁佳琴开始了献身祖国医学事业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2.
深秋的一天,笔者听刘松林讲述了与毛岸英之间鲜为人知的往事。打开记忆的闸门,她畅谈自己与毛岸英的相识、相知和相爱的传奇,并披露了真实的红色家史。整个采访,笔者和刘松林一样噙着泪水。老人深情地说:“岸英是我一生的痛,也是我。一生的骄傲!”  相似文献   

3.
她已年逾古稀,9年前丈夫和儿子相继离世,留下了5.4万元的债务。从此,她便每天风雨无阻地行走在大街上捡废品,攒钱还债,用这样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诚信。如今,9年过去,她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舒心地说:“老伴和儿子欠下的债务我还清了!”  相似文献   

4.
“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这“三问”,问出了一个共产党人一生的全部思考。我不由想起我的姥姥张文秋,她用一生的实践做出了正确回答。 姥姥今年98岁了。她是一位世纪老人,更是一位革命老人。她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1919年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里,有两位老师把她引上革命道路。一位是董必武,一位是陈潭秋,他们都是党的“一大”代表,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姥姥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1924年3月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1月转为中共正式党…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的一天,从北辰区青光农场的一座院落里,不时传出热烈的掌声。原来是天津联通公司离退休干部党委正在这里举办一堂“特殊党课”,主讲人是已逾耄耋之年的离休干部、共产党员崔兰英。崔兰英1982年离休后,总希望能为社会继续做些什么。在她心里始终牢记着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她常说:“是共产党培养我长大成人,我一个穷孩子能有今天很幸福,我这一生都要按照毛主席说的去做。”那时,“入托难”是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崔兰英就和家里入商量打算办个幼儿园。  相似文献   

6.
她一生6次申请入党,并为之执著地等待和奋斗了26个春秋,直到61岁时才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她动情地说:“生我是娘,教我是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就是新中国护理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  相似文献   

7.
冯学娟 《党风建设》2002,(8):16-16,15
“让顾客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就是在药店当了近10年营业员的贺颖朴实而坚定的人生信念,也正是有这样的信念做支撑,贺颖才能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她的真诚服务,迎送着每一位顾客。  相似文献   

8.
她没有上过大学,也不知道什么是“院士”。她一生只学会写5个字,却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她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44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  相似文献   

9.
合欢树     
史铁生 《党课》2013,(14):112-114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相似文献   

10.
李庆生 《奋斗》2002,(5):43-44
她,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妇女,一个没有行政级别的居委会主任,用她对街道工作的满腔热情,用她对辖区居民大事小情倾注的心血.构筑了一个党的基层女干部的亮丽人生。她,就是铁力市桃山镇桃林街十五居民委主任张绍荣同志。在桃山镇,只要一提起“张绍荣”的名字,男女老少都众口一词地称道:“那是个好主任!”“是个好人!”  相似文献   

11.
心疼     
快乐大叔  郭庆晨 《党课》2007,(10):94-95
从公交车上下来,女儿挽着我的胳膊.一边走一边问:“爸爸,腿疼吗?”我说:“不疼,没事儿。”女儿又说:“别老是没事没事的。看到您摔倒,我可心疼了。”我半当真、半开玩笑地问:“知道心疼爸爸了,真的吗?”“真的。过去,我不知道什么叫心疼,现在知道了。”我看了看她,俩人会心地笑了。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13日,北京305医院,王光美走完了她的传奇一生,享年85岁。在她的遗像旁,悬挂着一副刘源等子女写的挽联:“光明胸襟存正气于公于私可昭日月,美善心灵蕴大德为国为民堪立古今。”这副挽联,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王光美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1992年3月,我专程来到位于玄武湖畔的南京林业大学,慕名拜访一位国际著名女林业教授──徐凤翔,试图解开我心中一个长期无法破译的谜:这位女教授单枪匹马去西藏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一呆就是将近20年,她图的是什么?她又是怎样看待人生与幸福的呢? 在校园的一幢高楼里,我找到了徐凤翔教授的家。听完我说明了来意,头发已花白、精神矍铄的徐教授和她的爱人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和我交谈起来。 我问:“徐教授,您当年去西藏工作是否是组织上决定的?” 徐教授说:“是我自己主动争取要去的。那是1978年,林业部给南京林业…  相似文献   

14.
“既然在镰刀锤头下宣了誓,就注定为她奋斗一生:既然走上了公仆岗位,就时刻心里装着老百姓……”这是我来到就业工作岗位写的《责任》一首诗。回眸从1985年入党至今,二十八年的风雨磨砺,我已从普通一兵,走上了领导岗位,这期间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凝聚着党的培养和关怀。捧着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5.
组工干部只有做事公道才能让干部满意,让群众满意。——祁爱群在藏北高原上,有一种藏语叫“那扎”的耐高寒耐干旱植物,紧紧地贴着大地,顽强地生长着。祁爱群就是藏北高原上的“那扎”,深深地在高原上扎下了根,默默地奉献了她的一生……读完祁爱群的一生,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  相似文献   

16.
装作看不见     
隔壁的一对夫妇,无论什么时候,两人脸上都溢满笑容。那份幸福感辐射过来,让我更加感到我婚姻的不幸,我和老公每天都为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一天,我出去买菜,很巧,她也是一个人出门买菜,因为她老公出差了。我不禁向她诉说我婚姻中的种种不快,听我说完后,她问:“你还爱他吗?”我想想说:“应该还爱吧,如果他把那些毛病改掉的话。”她呵呵笑了:“爱了,就装作看不见。”  相似文献   

17.
冯理达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在她83个人生年轮中,“责任”两个字深深烙在她的心里,印在她的行动上。作为一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冯理达尽其所能传递着对社会的责任。有段时间,冯理达的儿子罗悠真非常不理解一贯勤俭节约的母亲为什么常常缺钱花,每月还没到月底。就催着工作人员去查查工资发了没有。“我知道,母亲买的衣服一般是二三十元钱一件的,平时吃用也非常简朴。一条磨了好几个洞的棕色毛裤,她都舍不得扔,补了又补。一直爱惜地穿着。”罗悠真说。后来,还是跟在冯理达身边20多年的陈淑英医生解开了罗悠真心中的不解。  相似文献   

18.
母亲去世已经10余年了,但她说的“一马难跑一辈子”这句话却经常萦绕在我的耳畔。母亲勤劳一生,尽管年逾古稀,身体却一直不错,从没有生过什么大病。我满以为母亲是人们所说的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身体,活到八九十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田秀娟 《党课》2012,(12):91-92
她八岁时,父母开始闹离婚。她不懂什么是离婚,只记得母亲反复地问她:“想跟着谁生活?”她说:“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北风呼啸的冬目,姥姥牵着她的手说:“你爸爸被狐狸精迷住了,不要你们了,咱去法院‘过堂’。”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她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小小的心如掉进了冰窖一般,那冷,钻心入肺。多年以后,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0.
<正>李云是在中央特科工作过的一位杰出女性。她机智勇敢、跌宕传奇的一生,真实生动地诠释了隐蔽战线工作者出生入死的英雄气概和顾全大局、舍身忘我的精神品质。由于身处隐蔽战线,李云的名字鲜为人知。李克农曾对她说:“你是无名的英雄。”李云自己亦淡然:“我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有虚度,为祖国尽了小小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